切实提高改革攻坚能力 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

2021-09-10 07:22管洪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媒体深度融合改革创新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媒体融合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目前整体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为此,媒体要在前期已经取得进展的基础上,切实提高改革攻坚能力,从资源配置、技术创新、内容建设、补齐网络引导短板、深化机制体制改革、加强全媒体人才培养等六个方面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促成和实现整体质变。

关键词:媒体;深度融合;改革创新;攻坚能力

中图分类号:G2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1-0001-0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全局和战略高度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为新形势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再次对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进行战略部署,这充分表明了媒体融合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当前,新闻媒体必须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紧紧围绕中央部署,结合自身实际,蹄疾步稳,扎实推进,确保媒体深度融合工作落到实处。

一、我国媒体融合发展的鲜明特征与显著成效

自2014年中央部署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以来,新闻媒体大胆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坚持导向为魂、移动为先、内容为王、创新为要,在体制机制、政策措施、流程管理、人才技术等方面加快融合步伐,建立融合传播矩阵,打造融合产品,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科学顶层设计推动、促成融合发展生动局面

从2014年8月18日中央深改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到2019年1月25日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把“课堂”设在了媒体融合发展的第一线,再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推进媒体深度融合作为“十四五”期间的重要任务,我国媒体融合发展的每一步,都离不开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科学的顶层设计。媒体融合的概念提出和实践探索,西方一些国家虽起步较早,但在我国,媒体融合既是全党共识,也是国家战略。这使得我们后来居上,不仅在战略上赢得了先机,融合发展的实际进程也处于全球媒体“第一方阵”。这是我国媒体融合发展的显著特征和宝贵经验。

(二)技术创新构成融合发展引擎和加速器

技术是传媒变革的原动力。围绕新闻信息内容“一次性采集、多媒体呈现、多渠道发布”,新闻媒体强化互联网新媒介技术应用,实现新闻生产流程再造和新闻生产资源有效整合。比如,人民日报建成融媒体“中央厨房”,成为新闻生产的中枢和大脑;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打造“新闻内容生产监管服务平台”,实现了全媒体新闻24小时全流程管理,所属上游新闻积极变革信息呈现形式,推出全国首个VR频道,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将新闻现场全方位带到用户眼前,打造“浸入式体验”。

(三)坚持移动优先,新聞舆论阵地不断拓展巩固

近年来,新闻单位特别是主流媒体始终强化互联网思维,着眼移动优先,推动新兴媒体平台建设。当下,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的新型主流媒体正在茁壮成长。比如,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中央媒体都拥有自主可控的国内一流移动传播平台;芒果TV、澎湃新闻等新媒体平台已形成全国性影响力;目前,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上游新闻客户端主平台下载量超过3500万,矩阵用户数超过8000万,华龙网日均影响受众超过3000万人次,成长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性新型传播平台。

(四)坚持内容创新为根本,舆论引导力不断增强

新闻媒体以内容创新唱响时代强音,通过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推出了大量有影响力的融媒体精品力作,使舆论主战场主旋律更高扬、正能量更强劲。比如,自2015年至今,重庆日报报业集团《逐梦他乡重庆人》《穿越直播 重返70年前英雄之城》等5件作品先后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这在媒体融合发展之前从未有过。特别是华龙网连续八年获得中国新闻奖,其中四个一等奖,并拿到了重庆新闻界首个媒体融合奖项类的中国新闻奖。

(五)坚持产业发展赋能,市场竞争优势不断凸显扩大

报业等传媒行业在全力推进技术、内容、平台等创新的同时,以稳定传统主业与非主营业务开拓并举的发展思路,积极探索报业+资本、报业+电商、报业+金融、报业+文化产业等多元经营模式,经营实力不断壮大,有力支撑了媒体融合发展顺利推进。2019年,全国45家报刊出版集团主营业务收入424亿元,资产总额1746亿元,实现利润总额40亿元。重报集团2019年营业总收入、利润、资产总额、净资产,与媒体融合发展前的2013年相比,分别增长16%、88.8%、80.4%、142.7%;2020年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1-11月实现资产总额同比增长2.3%,净资产同比增长13.34%,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16.33%,利润同比增加186.94%。

(六)坚持一体化发展,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取得积极成果

立足构建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新闻媒体以推进产品融合、渠道融合、平台融合、机制融合为抓手,促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化发展。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中央媒体和地方媒体、主流媒体和商业平台、大众化媒体和专业性媒体正在形成资源集约、结构合理、差异发展、协同高效的全媒体传播新格局。

二、我国媒体融合仍处在局部性质变阶段,还需要攻坚冲刺

媒体融合发展有三个层面的使命,首先是国内层面,做大做强主流舆论,服务国家发展;其次是国际层面,建立同中国发展需要相适应、与国力相称的国际话语权;第三个层面是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为推动人类网络新文明贡献中国力量。从这三个层面来看,我国媒体融合发展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未完全达到和实现目标。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目前情况看,我国媒体融合发展整体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1]。

(一)媒体融合的深度和质量还有待提升

目前,一些地方和一些媒体仍然是“物理融合”,形合神未合,只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作简单“相加”,远没有达到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一体化发展要求。传统媒体为了更好地分发和传播内容,积极搭建网、端、微等平台,纷纷采取全渠道传播的方式,但有特色、有影响力的新型媒体平台还不多。从总体看,我国媒体融合发展目前仍处在局部性质变阶段,离整体质变尚有距离。所以,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催化融合整体质变,放大一体效能。

(二)主流舆论引导力特别是网络引导力还存在短板

面对受众阅读习惯和信息需求的深刻变化,一些主流媒体仍旧按传统的方式进行内容生产,表达方式单一、传播对象过窄、回应能力不足。比如,主流媒体对重大事件、突发事件容易“慢半拍”,反应不快;主旋律、正能量宣传缺乏感染力、吸引力,容易在“高大上”中脱离群众。特别是主流舆论的网络引导力还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网络文化建设的需要,具体存在四大短板:表达表现“轻松时尚”不够的短板;首发定调不强,达不到“唯快不败”要求的短板;硬梆梆、囫囵囵、直杠杠,难以“润物无声”和“春风化雨”的短板;习惯居高灌输、不善“情感导入”的短板。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提升主流媒体网上传播能力”[1]。这是相当急切又极具针对性的要求。

(三)国际传播能力和水平亟待提高

当下,国际上理性客观看待中国的人越来越多,为中国点赞的人也越来越多。因为我们走的是正路,行的是大道。但是,现阶段我们“失语就要挨骂”的状况并未根本改变,还没有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相适应的国际话语权。国际舆论仍然是西强我弱,西方主要媒体左右着世界舆论场,我们往往有理说不出,或者说了传不开。我们还没有把握和顺应国际传播领域移动化、社交化、可视化的趋势,还未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对外传播话语体系。我们在讲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时,让更多国外受众听得懂、听得进、喜欢听的水平和能力仍有待提高。

(四)支撑主流媒体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还不足

虽然近年来不少新闻媒体都积极探索媒体融合,加快多元发展,但不管是“存量转型”,还是“增量转型”,真正走出可持续发展路子的并不多,传统媒体市场持续整体衰落。一些主流媒体受众规模进一步缩小,影响力下降,停刊、休刊的趋势仍未停止;新兴媒体虽用户不少,爆款新闻能获得亿级甚至十亿级阅读量,但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仍然没有建立。

(五)全媒体人才队伍建设任重道远

经过多年发展,传统媒体积淀了丰厚的人力资源,这看似是很大的优势,但面对媒体深刻变局时,却成为了改革的包袱。一方面,传统主流媒体人才总量规模虽不小,但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高,能力结构不优,存量中的人员技能单一,且年龄结构偏大;另一方面,受编制、管理体制、薪酬水平等限制,优秀人才流失严重,转型急需人才引进困难;同时,传统主流媒体人事管理体制改革不充分,激励手段不多,行政化、机关化还比较严重。这些都极大制约了媒体融合发展向纵深推进。

三、提高改革攻坚能力,决胜媒体深度融合发展

2020年6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简称《意见》)。9月,《意见》作为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33号文下发,吹响了我国决胜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号角。

深度融合重在深下去、融到位,促成和实现媒体融合整体质变。这是一场必须打赢的攻坚战。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秋季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提高七种能力。这些能力都是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所必须的,特别是“提高改革攻坚能力”。

那么,媒体深度融合该如何抓住重点、攻坚克难呢?

(一)科学配置资源,推动“主力军上主战场”

当前,在报、网、端、微等媒体形态齐全,传播体系完整的基础上,按照《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的要求,重点要在做“强”上下功夫,重中之重是要推进品牌媒體建设。要坚持优化资源配置与淘汰落后产能相结合,强化互联网思维,调整传统纸媒结构,推动传统媒体在人才、技术、资金等资源加快向新兴媒体平台汇集;要改变新兴媒体“野蛮生长”的局面,加大对有条件、有实力的主流媒体的投入力度,切实加强优势和特色媒体建设,真正打造一批新型主流媒体“航母”“旗舰”和特色品牌;要推动主流媒体与商业媒体多形式合作,加强商业平台舆论引导工作,充分利用商业平台提升主流媒体影响力;要抓住新兴技术使得各行业间的边界变得模糊的机遇,引导品牌媒体整合优势资源,不断向文旅、文创、科教、电商、休闲娱乐等领域拓展,充分实现品牌媒体的最大价值。

(二)推进内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优质内容产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内容永远是根本,融合发展必须坚持内容为王,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2]。主流媒体要发挥好主力军作用,就必须依托人才和专业优势,生产足够硬核的内容。要坚持主流媒体品格与时尚气质相统一,主流媒体在强化生产内容权威性、专业性、严谨性的同时,必须把握网络阅读碎片化、移动化、视频化、智能化等主要特征,推动内容生产形式、形态创新;要强化内容供给与受众需求相结合,特别是要把握“网生代”人群需求,在提升内容生产“量”的基础上,更加突出内容生产“质”的提升;要坚持效果导向,通过分类指导,重点培育,加强特色版面、栏目、频率等建设,持之以恒抓内容。

(三)加快新技术应用,推动媒体转型升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媒体融合是一次以技术创新为引领的媒体变革,必须紧跟新兴技术发展趋势,加强新闻传播领域新技术的应用。要在建好媒体融合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加强区域性应用中心建设,推动新技术的应用、新成果的共享;要优化调整各级融合发展扶持政策和专项资金使用,倒逼新技术应用、新产品开发;要强化技术资源整合,解决好资源管理、运营、使用脱节问题,真正实现全媒体一体化建设。

(四)补齐主流舆论网络引导短板,扩大主流价值版图

在互联网越来越成为信息传受主渠道、舆论斗争主阵地和文化交锋主战场的当下,主流媒体有自身优势,但也有明显的劣势,特别是网络舆论引导存在短板。对此,主流媒体必须放下架子、转变思路,主动参与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要在话语转换中与网络受众同频对味,适应网络话语的新特点和表现形式、呈现方式;要顺应网络传播即时性、零时差特点,突出首发定调,切实担负起网络信息及时发布者、权威定调者、自觉把关者的角色;要善用舆论轻杠杆“四两拨千斤”,创新和改进正面宣传,提高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水平和能力;要与网民心理齐平,顺应网络扁平、蜘蛛网状和去中心化等特点,变单向灌输为双向互动,以代入感增强受众对主流价值的自觉认同;要在注重以理服人的同时强化以情动人,坚持与受众以心换心,和受众情感处于同一脉动,克服“理性有余,温度不足”的问题,从而真正变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为最大增量。

(五)敢于自我革命,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搞改革,现有的工作格局和体制运行不可能一点都不打破,不可能都是四平八稳、没有任何风险。只要经过了充分论证和评估,只要是符合实际、必须做的,该干的还是要大胆干”。当前,媒体融合已进入深水区、攻坚期,必须直面严峻挑战,着力深化改革,向改革要办法,向改革要效益,向改革要出路。要改革内容生产传播流程,打破策采编发环节的壁垒,形成更加流畅的内容生产和传播链条;要调整媒体内部机构和人员配备,整合分散的采编力量,建立适应移动互联网传播的工作机制、绩效考核机制和薪酬分配机制;要适应信息生产智能化、多元化趋势,加强优势平台和资源整合,打造一批服务式、互动式、场景式更突出的线上线下聚合平台;要深化经营改革创新,转变“盲目拓展、见钱就抓”的思想,围绕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这一要求,着力调整结构,培育优势产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六)着眼提高本领激发活力,全面加强队伍建设

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核心优势是人才优势。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讲政治是第一位的。在这一层面,推进全媒体人才战略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者“四向四做”的要求为统领,即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做政治坚定的新闻工作者;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做引领时代的新闻工作者;坚持正确新闻志向,做业务精湛的新闻工作者;坚持正确工作取向,做作风优良的新闻工作者。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使之入脑入心,成为全媒体时代新闻工作者的思想之魂、精神之“钙”。切切实实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练就过硬“脚力、眼力、脑力、笔力”。

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也是专门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没有“几把刷子”,履行职责使命就是空话。因此,要处理好强化互联网思维、全媒体理念同提升全媒体采编和融合传播能力的关系,既从灵魂深处解决观念问题,又实实在在提高全媒体的操作能力;要处理好加强内部人才培养和加强外部人才引进的关系,既进一步发挥主流媒体现有的人才优势,加强内部挖潜和自我培养,又实行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发挥主流媒体资源、平台、品牌优势,提高人才吸引力和竞争力;要处理好媒体一线实践岗位磨炼和高等院校新闻人才培养的关系,既依托高校进行全媒体人才培养,分层次、分类型培养媒体融合发展与全媒体所需的各种不同规格的人才,按需定制,又帮助高等院校新闻教育立足实践,面向日新月异的业界发展,加强同新闻一线的对接。同时,要深化媒体人事机制体制改革,释放人才活力,增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归属感、事业获得感,打通内部人才流通渠道,畅通职称、职务多途径人才发展通道;要坚持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相结合,通过股权激励等方式,激发优秀人才创新创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355,419.

[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430.

作者簡介:管洪(1965—),男,汉族,重庆人,哲学硕士,管理学博士,二级高级编辑。现任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产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研究方向:媒体管理。

猜你喜欢
媒体深度融合改革创新
论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
媒体服务大局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之我见
新时期高校体育管理创新的理性思考
浅论对环境监察执法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美丽乡村建设中“三农”媒体的使命与担当
如何通过媒体提高英语听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