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忠波
摘要:在今年2月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必须姓党,在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媒体要服务大局,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就需要正确理解和处理时政新闻和民生新闻的关系,正确理解和处理社会新闻中不同人群的关系,正确理解和处理新闻时效性与真实性的关系。
关键词:媒体 舆论导向 利益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必须姓党,在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媒体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并非易事,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往往涉及到事物的多个方面,有时是非并不那么泾渭分明,新闻工作者必须胸有大局,理清思路,才能正确分析、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才能在舆论引导上综合创新,在进行新闻舆论宣传上精准有力。
正确理解和处理时政新闻和民生新闻的关系
这些年,媒体大致把新闻分为时政新闻和民生新闻两大类,时政新闻是按照上级要求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民生新闻更为贴近民众生活。有一种看法是,时政新闻宣传方针政策进行舆论导向,受众少;民生新闻适应老百姓口味,受众多。这种把时政新闻与民生新闻对立起来,把赢得受众和获得视听率、点击率对立起来的观点,既不利于时政新闻受众对舆论导向的接受,也不利于民生新闻受众的理解,严重影响了媒体的社会形象。
一、时政新闻是宣传党和政府方针政策的主要渠道,媒体必须认真办好,但应该改进。时政新闻是关于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新近或正在发生的时事或政务方面的报道。有人认为其内容离百姓比较远,形式也不为百姓喜闻乐见,主要是给党政机关和管理层看的。其实不然,党的富民政策需要让全国人民了解、理解和实施,所以时政报道不但不能缺失,而且还非常必要和重要,但必须考虑如何让广大百姓愿意看,看得明白。如果百姓不喜欢看,时政新闻引领正确导向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时政新闻报道需要要改进。除了重要会议、重要活动等按规定报道之外,其他时政新闻应该针对百姓欲知的内容,以百姓容易接受的形式进行报道和评论。对百姓应知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不容易理解的要进行深入浅出地诠释,便于百姓理解和接受。这就是把所谓的“硬”新闻变成“软”新闻,变“高高在上”的宣教为“贴近亲和”的引导,百姓才能入目、入耳、入心。
二、民生新闻的内容直接针对广大受众,媒体应该加强其引导力和影响力。民生新闻以民生、民情、民意为主要关注点,以百姓“身边事、麻烦事、稀奇事、关心事”为主要报道题材,有许多是百姓报料、百姓提供的,比较贴近百姓的口味。媒体要以人为本,必须重视民生新闻,但民生新闻也要有正确的舆论导向,不能“放在篮子里的都是菜”,要选择那些对受众有启迪作用、有导向价值的典型人和事。
因此,媒体的新闻要更好地引导舆论导向,解决时政新闻和民生新闻两层皮的问题,可以把时政新闻报道的大政方针即“国计”,民生新闻报道的百姓状况即“民生”,权且用“国计民生”来处理。国计民生是一盘棋,媒体应该从“国计”与“民生”的结合点、切入点去报道,让时政报道和民生报道深入人心,起到媒体为百姓说话,为政府分忧的社会效能。这样作为主流媒体,才能保持应有的权威性、亲民性,正确地舆论引导。
正确理解和处理社会新闻中不同人群的关系
社会新闻是关涉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社会事件、社会问题、社会风貌的报道,尤以社会道德伦理为基础反映社会风尚为主。媒体应当了解受众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反映,以及百姓的要求和希望,进行“润物细无声”式的舆论引导,以达到团结人民、凝心聚力的效果。
一、对社会矛盾要促进化解,帮忙不要添乱。社会新闻中不少是反映社会成员矛盾冲突的。如患者和医生的矛盾、业主和物业的矛盾、商贩和管理人员的矛盾等。在新媒体上,常常同情患者、业主、商贩这一方,认为他们是“弱势群体”。媒体不分青红皂白,视一方为“弱势群体”就可能出现有违客观公正的问题。深圳发生“八毛门”事件时,媒体一边倒地偏向患者一方的说辞,一味地对深圳儿童医院正确的医疗方案讽刺挖苦,给深圳儿童医院造成恶劣的影响,更严重的是助长了“医闹”的气焰。以后“医闹”事件频出,2016年5月18日湖南省邵东县人民医院五官科王俊医生在接诊过程中被患者家属殴打致重伤抢救无效离世。广东、重庆、江西等地也先后发生多起暴力伤医案件,这其中足以让我们看到媒体错误导向的副作用。
二、社会新闻要引导社会成员正确处理利益关系,选择那些能传递正能量的题材。在许多情况下,会出现民众与国家、企事业单位经济利益的冲突。民众可能会从个人眼前利益考虑,认为付出越少得到越多越好。上文提到的业主和物业的矛盾、商贩和管理人员的矛盾,大都与缴费、收费有关。媒体的报道也以批评物业服务不到位、管理人员执法不文明的居多,其实有很多情况是因为业主、商贩不想缴费造成的。有的媒体也随声附和,认为这是反映民众诉求,是为民众代言。其实这样做不利于国家和事业的发展,也不利于民众的根本利益。媒体应该站得高看得远,进行必要的引导。就眼前利益来讲,与人方便,自己方便。损人利己最终是损人不利己。我国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媒体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多发“暖新闻”,加强舆论引导以凝聚人心,团结力量。
正确处理新闻时效性与真实性的关系
真实可信、客观公正是新闻报道的原则,但在新媒体出现后,这一原则受到冲击。新媒体显现出时效性强、信息量大的优势,令传统媒体从业人员产生危机感,有时为了抢时效而忽视对新闻事实的严格把关,这值得注意。对新媒体应该扬长避短,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为我所用,要克服其在信息真实性、言论情绪化等方面把控上的欠缺,这样才能保证媒体新闻的真实性、评论的公正性、导向的正确性,展现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一、舆论监督和新闻评论以真实为依据,以客观为原则,用事实说话。两年前,网上疯传“浙江余姚三七市镇某领导今日下乡视察水灾,因穿高档鞋子,由年近六旬的村书记将其背进灾民家里”的资讯,还有镇官方微博的回应,不少报纸和视听媒体也跟进报道和评论,一位央视新闻名嘴的评论说,“穿高档鞋让人背”的官员属于“鞋没进水,脑子进水”。实际情况是,被背的王某某仅是镇建设办主任,算不上是“镇领导”,只是个股级干部;他也没有穿“高档鞋子”,是布鞋,这一点从微博所附的照片可以看出来;村支书只有57岁并非“60多岁”。事实证明,为抢时效而不核准事实就想当然地报道或批评,必然会产生负面影响。媒体既要避免在报道时以讹传讹,在评论时也要事实准确,才能保证观点正确,保证权威性和说服力。
二、不能盲目跟着“吐槽”,避免不当情绪的误导。“吐槽”是新媒体的一个热词,成为宣泄情绪的一种途径。现在这个词在传统媒体中也不罕见,成为某些同行显示“亲民”,同情网民某些观点的评论话题。问题是有些“吐槽”的内容和观点有情绪化的倾向,媒体从业人员盲目跟着“吐槽”,会产生不正确的导向。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令人关注,媒体应该配合形势宣传,帮助解释国家的调控措施,但有的媒体却引用网上“吐槽”的例子,如恋爱中的工薪族100元“经常花不上一天”,住校大学生100元“两天就花完”,吃零食一天得30元,现打的热水太热喝不下去买冰镇饮料喝还要花钱等。这样的例证令人啼笑皆非,恋爱中的工薪族和住校大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不同,消费应该量力而行;如果一个大学生嫌现打的热水太热喝不下,提前打热水放凉喝也就可以了。这样跟着“吐槽”一是不利于维稳,不利于化解社会上对物价上涨带来的不稳定因素;二是不利于社会助学的活动,会影响社会捐助困难大学生的积极性。媒体不应该跟着“吐槽”,而应该进行正确的引导。
三、媒体新闻工作者不仅要在本职岗位上恪尽职守,在新媒体上也要传递正能量。媒体的正确导向依靠从业人员完成,媒体必须加强对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教育,媒体更要加强党性教育。一要令行禁止,把各自承担的版面或节目按照其定位的要求运行,而不是将之视作“自留地”随意扩边展沿,置定位和导向的需要而不顾。二是从业人员要在新媒体的账号里,在朋友圈的交流中严格恪守新闻工作者的纪律和职业道德,并充分运用自己的身份和影响正确引导舆论。
媒体全版面、全节目、全员、全时空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任务艰巨,时时处处都需要高度重视,必须毫不动摇、持之以恒地狠抓严管,确保媒体的舆论导向正确,引导有效有力。
(作者单位:大连广播电视台)
栏目责编:陈道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