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时代融媒体出境记者工作方式的改变初探

2021-09-10 07:22赵依雯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受众时代

摘要:从大屏到小屏,到两者并行,技术的进步极大地改变了传媒生产流程,而即将到来的5G时代,必将加速这一进程。但5G能否成为划时代的里程碑式的技术革命,目前还不得而知,因为在前沿通信科技领域,6G的研發已经开始。在技术的推动下,媒体的工作方式、传输渠道、受众消费模式,已经有了颠覆性的变化。传统媒体从业者纷纷在多平台表达、多形态跨界、多角色互动以及语言样态转变的形式内容中进行多方位尝试。本文以5G技术革新环境下的央视融媒体为例,浅析并预测未来出镜记者工作方式的“变”与“不变”。

关键词:5G时代;融媒体;出镜记者;工作方式

中图分类号:G21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1-0008-02

作为一项革命性技术,5G以高速率、高容量、低延时、低能耗的特点重塑终端用户体验。曾经,主要的传播媒介渠道为电视、广播以及平面媒体。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新闻产品的接收逐渐从传统终端向移动终端转移。近些年,社交软件、短视频软件的加速普及,以及基于用户体验的新闻推送算法,倒逼传统媒体向融媒体方向加速发展。从市场份额来看,曾经大幅度流失的受众群体,在媒体融合的过程中已经实现部分回流。2017年,在厦门金砖峰会上,央视新闻新媒体率先推出了较为成熟的以大屏为主小屏为辅,两者相互补充的报道方式,试水取得成功。而2019年11月20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利用5G+4K/8K+AI等技术,推出了新媒体平台“央视频”,这是以短视频和直播为主的综合性视听媒体平台[1]。在这个变革过程中,不难发现,央视新闻从业者的工作方式、工作流程、镜头呈现、文案写作、语体语态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引发了业界及众多网友的热议与关注。

一、5G时代对融媒体新闻传播的影响

4G时代,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虽然开始尝试从大屏转移到小屏,但受通信技术及终端的限制,再加上业务流程不成熟,大部分用户在观看视频直播时,经常出现声画不同步、播放卡顿、内容单调冗长等现象[2],而5G时代的到来,在技术层面使实时、实地、全周期直播成为可能。毫无疑问,技术壁垒的突破,必将席卷新闻传播全链条,从宏观到微观改变整个传媒生态。

(一)5G+VR/AR打造新闻传播在场感

2019年2月,CCTV央视新闻客户端正式推出“VR频道”,聚焦央视的全景图片新闻、360度视频新闻和VR视频新闻报道。2019年10月1日对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的报道,央视新闻中心实现了5G网络全覆盖,受众可以通过VR技术任意切换十几个点位实时观看阅兵盛况,即使远在千里以外,也能让受众产生现场感[3],实现新闻信息的有效传播。

(二)5G+4K打造信息传播真实感

4K分辨率即4096×2160的像素分辨率,它是2K投影机和高清电视分辨率的4倍,属于超高清分辨率。在4K分辨率下,受众可以看清画面中的每一个细节和特写。同时在音频方面,超高清4K技术支持环绕声和三维声,相比于现有的单声道、双声道音频,增强了沉浸感和真实感。2018年,央视首个4K高清频道开播以来,技术不断革新,突破了制作和传播的技术瓶颈。2020年,央视鼠年春晚首次实现了4K超高清电视智能直播+春晚VR直播的形式,科技感和真实感成为了2020年鼠年春晚的最大亮点[4]。

二、5G融媒体时代出镜记者的“变”与“不变”

(一)融媒体时代专业新闻出镜记者的优势

5G时代来临,受众对新闻直播将有从“我看见”到“我就在”的更高要求。以央视新闻新媒体为例,对某些题材的报道,仍然以传统主流媒体为第一目击者,这是主流媒体的选题优势之一。而在融媒体语境下,在小屏幕的直播和报道中,专业新闻记者的业务素养、表达水平,以及传播的独家性,都成为自身不可替代的优势。以《坐着高铁看中国》为例,多路专业记者与国家铁路集团合作,行程上万公里,工作人员数以百计,以移动直播的方式为主,同时大屏配合宣推,以专业的背景资料拍摄、全程的景观录制、考究的短片剪辑,取得了“1+1>2”的传播效果。这是主流媒体尝试媒体融合互为补充的有益尝试和成功范例。

(二)融媒体时代专业新闻出镜记者的调整与改变

1.记者即为导演,线性思维与非线性思维融合。融媒体时代,新闻现场报道逐渐从大屏到小屏,受众兴趣进一步垂直细分,出镜记者从单一报道模式向综合报道方式转变。从这个角度说,新媒体记者更像主持人或现场导演。以线性方式开启的直播报道,长时间的走位及话题延展,都对出镜记者提出了更高的业务要求。2019年,央视新闻融媒体专设“记者Vlog”栏目,每周由不同的出镜记者带来新闻Vlog。以央视新闻记者张竣为例,他出镜的新闻视频首先在形象上极具个人特色,比如他体态微胖,语速较慢,在个人形象上弱化了精英感和距离感。同时,他自己也是B站十分活跃的UP主,以他为核心的团队经营的账号“饼叔看天下”深受B站用户喜爱。2020年9月,央视融媒体平台发布由他出镜的“被差评‘价高难吃’直接报警?记者探访王府井狗不理”的Vlog新闻视频,在B站观看量高达50万,互动数据也十分可观。在互联网受众更看重真实性和个性化特色的大环境下,张竣在个人形象上弱化了精英感和距离感,甚至身材的不完美也从反面增强了他个性化形象的特色,在增强记者受众黏性的同时,加大了新闻视频的传播力度。

2.表达方式的变化和现场突发情况的及时处理。5G时代,出镜记者和主持人将有更多的展示平台,比如央视诸多栏目都已在抖音、B站、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开通账号,这些新媒体账号常常引起网友围观。与传统媒体的弱互动性不同,目前的短视频平台皆有强互动性的特点,网友可通过点赞、弹幕、评论形式与视频账号主体(栏目或主持人)实时互动。在这些短视频平台发布直播和短视频,出镜记者需要调整语态,增加口语化的表达。比如央视记者蒋林在澳门回归20周年期间所做的现场报道《熊猫粮好吃吗?央视记者试吃,据说甜甜的》中,普遍采用口语化表达,多用短句,减少专业术语出现,整体结构也进行了拆解和细分,同时出镜记者在视频中多次使用象声词和比喻,让受众能更好地理解新闻[5]。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于大屏直播,在新媒体直播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突发情况,排除通信因不可抗力中断的情况,大部分紧急情况需要出镜记者在现场及时解决,这也是主流媒体在新环境下的巨大挑战。安保等级较低、直播结构的松散、时间的延长,这一系列因素都提高了播出安全的难度。另外,在一些救援或灾难现场的直播报道,对报道者的体能储备、知识储备、相关背景的掌握、新闻伦理的理解,都提出了更高、更苛刻的要求。随着5G时代的到来,更高的带宽、更快的报道速度、更宽泛的素材来源,无疑将使媒体的竞争趋于白热化,“有品质的新闻”又有了更新的含义。

3.保留采访中的“小瑕疵”。5G融媒体时代,记者在网络平台的视频中开始出现主观的个人态度和表达。比如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央视融媒体的记者深入武汉抗疫第一线,做了多期不同形式的深度采访。央视频新媒体部门的记者李南星在他的抖音账号中发布了Vlog新闻《武汉日记》,特别是在1月27日发布的“这一夜我泪崩了”视频中,记者李南星与武汉市民隔窗共同高唱国歌的画面让网友动容。在这条视频结尾,记者李南星流泪说道:“我渴望和你分享这个不平凡的夜晚,这个不平凡的武汉。”

撰写本文时,距武汉封城已过去9个月,但笔者仍旧能够感受到那恐惧与担忧交织的心情。武汉市民隔窗共同高唱国歌就是想告诉自己,要心怀希望,等待春天。“温度”与“态度”,包括基于事实的合理猜想,历来就是主流新闻媒体人的追求。在新媒体环境下,这些特征将进一步凸显出来,直播时的“穿帮”或“瑕疵”甚至会被有意保留。在那样特殊的环境下,受众需要这样有温度的表达,它体现出了新闻在人性关怀上的价值。5G不仅仅代表通信技术的进步,而且将为受众提供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温暖的表达、更加有趣的现场感、更加自由的选择权。

三、结语

5G为新闻传播带来了全新的技术,也带来了全新的机遇。新闻传播将在5G技术的推动下实现进一步发展。融媒体时代,新闻出镜记者面对从大屏到小屏的媒介转换,不仅需要不断发挥自身的优势,如扎实的专业基础、丰富的社会与人脉资源,同时更应该注重个性化打造,在自己擅长且感兴趣的领域不断深耕,紧跟受众的需求,将更优质的内容提供给受众,体现新闻传播的意义与价值。

参考文献:

[1] 黄瑞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2019[EB/OL].传媒內参-传媒独家,https://view.inews.qq.com/w2/ 20200116A0VWZJ00?openid=o04IBAGADl_iICc3p_ TEWq_6ggXs&refer=wx_hot&tbkt=J,2020-01-16.

[2] 黄艺博.浅析5G时代下虚拟现实技术对新闻传播的影响[J].传播力研究,2019(21):287.

[3] 张子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活动新闻中心启动可VR实时观看阅兵情况[EB/OL].中国新闻网,https://news.sina.com.cn/o/2019-09-23/doc-iicezzrq 7863567.shtml,2019-09-23.

[4] 于俊杰. 2020年央视春晚将实现4K、VR直播[EB/ OL].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0-01/20/c_1125486950.htm,2020-01-20.

[5] 曹时雨.个性我与职业我:融媒体环境下出镜记者的双重角色[J].新媒体研究,2020(04):110-111.

作者简介:赵依雯(1990—),女,湖北武汉人,本科,二级播音员,研究方向:广播电视。

猜你喜欢
受众时代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壮丽七十载奋斗新时代
壮丽七十载 奋斗新时代
融媒体生态下广播与受众共赢发展的路径思考
论网络传播中受众的逆反心理
曲艺受众分析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自媒体环境下受众的“聚合”与“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