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教育教学技术也不断地更新迭代,教学模式也由传统教学向智慧课堂模式发展。在智慧课堂模式下,学情分析和师生互动等方面进行了更变,形成了基于数据的可靠的评价体系,并依托于此形成教学策略。本文介绍了智慧课堂的基本特点、软硬件环境的搭建,介绍了智慧课堂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不同阶段的教和学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智慧课堂;信息技术;精准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教育教学技术不断更新迭代,信息技术和各学科之间的融合是信息技术深入应用于教育的必然结果。教育部于2018年4月13日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该计划是推进“互联网+教育”的具体实施计划。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迅猛发展,将深刻改变人才需求和教育形态。智能环境不仅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而且已经开始深入影响教育的理念、文化和生态。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智慧课堂的诞生奠定了基础条件,也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提供了一种可选择的模式。
近些年来,众多学校不断地试点智慧课堂在教学上的应用,但大都是在理论研究的层面,对于智慧课堂如何在教学中具体实施的研究不多。本文介绍了智慧课堂的基本特点、软硬件环境的搭建,介绍了智慧课堂课前、课中、课后三个不同阶段的教和学方面的应用,以期为智慧课堂在实施精准教学方面提供参考。
一、智慧课堂的基本特征
对比普通课堂,智慧课堂借助了服务器、平板电脑等现代信息技术工具,将这些工具融入课堂教学,构建出个性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学习环境,推动了智慧的传播和发展,促进了课堂教与学的改革和创新。智慧课堂具有交流互动立体化、评价决策数据化和教学资源多样化三个基本特征。
1.交流互动的立体化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有明显的局限性。智慧课堂在互动的手段上呈现出立体化,老师除了正常方式的提问外,还可以通过平板、智能手机等终端登陆平台,通过语音、文字、图片等方式互动交流,课后的互动更是打破了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2.评价决策的数据化
智慧课堂能为教师的教学决策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传统教学中,教师对学情的掌握普遍通过书面作业的批改以及教学经验的判断,智慧课堂可以在云计算和大数据背景下动态地、及时地收集学生的相关数据,包括学生课前对新知识的预习程度、课中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课后对知识点的应用程度,并根据这些数据进行系统分析,以帮助教师有针对性地制定课堂教学策略。
3.教学资源的多样化
智能终端应用于教学为教学资源的多样化提供了基础保障。如视频、音频、图像、微课、网页等等丰富的多媒体内容打破了传统教学只能依赖PPT和板书的局限。
二、智慧课堂下的精准教学
1.智慧课堂的软硬件环境
智慧课堂的环境构建依赖于学校教学平台的信息化程度。教学平台是以互联网、云计算、教学终端等作为依托,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比传统教学更为智能、精准、便捷的教学环境。笔者所在学校的每个教室原本就有接入互联网的一体机,为搭建完善的教学平台提供良好的硬件基础。通过校企合作,引入智慧课堂资源服务供应商,在每个班级增加管理路由、无线AP、充电车等硬件,学生通过智能平板连接网络,组成一个完整信息化教学平台。这个教学平台的工作模式是学生终端通过光纤连接供应商的服务器和各种存储资源,服务器通过虚拟化技术将各类教学资源通过云计算管理软件实现统一管理和分配,各终端可以资源共享,而作为终端之一的教师端则可以通过对数据的统计、筛选等处理,得到各种教学反馈信息。
2.智慧课堂的教学手段
(1)微课
微课是用屏幕录制软件或者其他录像设备录制的简短教学视频,它的基本特点是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少,往往只聚焦于某个知识点。正是它的短小精炼并且可以长时间保留在教学平台的特点,适合于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在课后反复学习以达到掌握的目的。
(2)线上作业
作业是对学生知识点的掌握程度的一种检测。传统教学下,老师通过批改书面作业获得教学反馈,在智慧课堂里,布置线上作业可以帮助教师更加便捷、准确地获得各种反馈数据。传统教学的作业具有很强的局限性,智慧课堂的线上作业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可以是文本、图片、语音、甚至是视频。
(3)翻转课堂
智慧课堂的存在改变了先教后学的传统模式,采用的是先学后教的模式。在每个新内容上课之前,教师在教学平台推送微课资源,学生在预习阶段通过微课完成课程的学习,课堂上教师的主要内容是创设学习环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并通过讨论等协作学习的方式解决问题。整个教学过程是以学习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
3.基于数据的教学决策
(1)课前的学情分析
教师通过教学平台收集学生当天作业完成情况的具体数据,精准判断每个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程度,教師以此为依据决策是否需要回顾知识点。同时,教师除了统一推送微课作为预习内容,也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推送难易程度不同的预习测试题,根据这些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学生的薄弱环节,据此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实现精准教学。
(2)课中的互动和反馈
平板电脑作为智慧课堂中学生手里的终端,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重要工具。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它推送多媒体资源来创设多种教学情景,营造合适的学习氛围;可以通过平板进行随机选人提问,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可以使用推送课堂练习并能得到精准的即时反馈,针对反馈的情况进行课堂的小结。相比较于传统课堂而言,智慧课堂的互动形式更多,教学效率更高。
(3)大数据下学生的课后自主学习
课后任务布置得少,学生不能得到有效的训练,或者不能有效地反馈学情;布置得太多,又怕学生负担过重,情绪反弹。从教学管理的角度,这个尺度不好把握。因此,我校在使用智慧课堂中积极寻求平台的支持,希望借助学习数据支持教学决策。以一周的时间作为统计周期,用一个学期的时间作为数据采集的样本,经过平台统计分析表明,生均任务数跟任务完成率正相关。也就是说,布置的任务越多,完成率越高。如下图所示:
查看象限图可以看到,生均任务数在30以下的时候,任务完成率相对随机,没有规律可言。再往后看,52是一个关键点,它把任务完成率分割成75%以上和以下两段。每周每生的任务数为52以上的时候,任务完成率能稳定在75%以上,相对可观。教师以此为依据,不断调整和尝试,精准地把握了每周发布复习、作业和预习任务数的量,从而实现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的最优化。从平台发布课后任务,让学生去完成,让绝大部分同学参与其中,数据可以实时反馈学生的参与度、正确率和错误集中选项等信息。没有参与的特别关怀,错误集中的集中答疑,让教学更有针对性,能够聚焦问题,层层推进,最终实现精准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Z/OL].(2018-04-18).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804/t20180425_334188.html.
(责任编辑:吕红洋)
中山市东凤中学 丘国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