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莹
摘要:作为数学综合学习能力的关键组成部分,审题能力能够充分反映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习能力。从目前来看,很多高年级小学生都习惯从整体的角度来解决问题,很少细致地分析题目,所以常常出现误解题目的情况,答案也存在偏差。因此,在授课时,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审题能力;培养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断完善学生的审题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有效分析和判断推理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探究出更新颖、更有效的审题能力培养策略。
1小学高年级学生审题能力较差的原因分析
首先,题目较为复杂。相比于中低年级数学题目来说,小学高年级数学题目解答方法相对复杂,不再是以往单纯地将题目中的两个数字相加或相减,而是会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已知条件,让学生在综合分析、深入思考后,明确哪些条件是有用的。在审题过程中,很多学生容易受到无用条件的干扰,出现解题错误的情况。其次,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也掌握了一些解题技巧。但有时候,这些经验极易导致学生偏离正确的解题方向,他们常常因为采用以往的解题经验答题,导致最终答案出现错误。最后,小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有待提升。很多学生的基础不牢固,没有透彻理解和准确掌握相关概念知识,导致在习题解答中无法把握题目重点。还有一些学生未形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常常被一些表象迷惑,找不到正确的解题方向。
2小学高年级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策略
2.1强化学生的概念理念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概念是对空间形式、数量关系的概括和反映。数学概念一般比较抽象,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思考,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合理演示进行抽象讲解,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数学概念的基本含义。如《圆》中有“面积、圆的周长可以转换为长方形的两个长,半径可以转换为长方形的宽度”这一知识点,由于对小学生来说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所以教师应当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可以鼓励学生动手剪一个圆,并将其分成六等分,再试着拼出一个长方形。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又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的概念产生深刻印象。此外,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运用各种方法为学生识别、分析概念提供科学指导,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真正掌握具体概念。
2.2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
除了帮助学生打牢基础,准确掌握一系列概念知识,教师还要重视、完善对学生的审题指导。通过教师的示范作用,学生能养成仔细审题的良好习惯。在习题解答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认真、细致地阅读题目,将一些关键字、条件和问题圈出来,建立数量关系。一般情况下,若出现增减、增减量、比大小等关键字时,学生就容易在审题时出现错误。如有这样一道例题:“一家玩具厂要生产一批毛绒玩具,最开始计划每天加工200个,要在10天内完成。但实际每天可以比原计划多加工50个,请问需要多久?”在分析解答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最开始加工的200个”“10天”“实际比原计划多加工50个”等关键条件圈出来。大多数学生先想到的是计划10天完成,每天生产200个,总工作量为2000个,然后结合总工作量除以每天250个计算得出天数。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换一种思路,要想求出实际天数,需要引用总工作量,除以实际加工的250个,但整体工作量是未知的,所以学生应细致地阅读题目,明确用计划的200个乘以10天得到。这种先从问题入手,再进行条件寻找,最终解决问题的综合方法,既能调动学生思维,又能提升学生解题的效率与准确性,帮助学生摆脱固定思维的局限,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同时,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使学生可以在问题分析、解决中做到举一反三,并在总结、反思中积累丰富的解题经验与方法。又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时,有这样一道例题:“每袋粽子是这些粽子的();涂上红色,其余的()涂上你喜欢的颜色。”在分析、解答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将“每袋”“这些”“其余的”等关键词圈出来。这样既可以快速找到关键信息,明确具体考查内容,又能有效避免陷阱。通过标注关键词,还能帮助学生有效划分题目层次,合理拆分复杂题目,以便更准确、高效地解题。
2.3锻炼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在学生具备一定基础能力后,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问题解决的思维,也是审题的核心环节,通过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实现准确理解问题含义,找到其中的联系,并在已知、未知中快速找到解题关键。在审题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先找到突破口,但很多时候,题目中设计的情节会掩藏突破口。因此,在实际授课中,教师应带领学生结合数量关系找到突破口。如有这样一道例题:“体育场用37.5立方米的煤渣铺在一条长100米,宽7.5米的跑道上,问这些煤渣可以铺多厚?”这是一道已知长方形的长、宽、体积,需要学生求出其高的题目,但题目中没有直接问高度,而是间接说成了厚度,也没有讲明37.5立方米体积,而是通过立方米给予间接表示。在指导学生审题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抓住问题的关键,有效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学生能否引用合适的知识点寻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
结束語
综上所述,数学问题千变万化,解答方法也并非是唯一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不同知识点的讲解,以及不同类型习题的解答,引用不同策略,完善学生的数学思维,全面提升学生的审题能力。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教师应拥有足够的耐心,帮助他们改变马虎审题的习惯,不放过任何一个条件,以此实现快速、准确的解答。
参考文献:
[1]黄振详.小学数学高年级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策略[J].求知导刊,2020(5).
[2]杨帆.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问题审题能力的策略[J].广西教育(义务教育),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