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克有体
摘要:幼儿园教育之前,孩子的语言学习主要来自家庭,大部分孩子的语言基本上都是当地方言。提高幼儿普通话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能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而且能帮助他们适应未来的社会和学校生活。基于此,本文通过深入探究幼儿教育中普通话教育工作的开展策略,以期提升学前教育工作中普通话教育工作的开展质量,为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幼儿教育;普通话教学;开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0-012
学前教育时期是幼儿而养成各项基础能力的奠基时期,幼师在这一时期开展高质量的普通话教育工作,不仅能够深化幼儿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同时还能够使幼儿在此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从而为幼儿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但是在当前的学前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很多幼师认为对幼儿开展普通话训练工作为时尚早,幼儿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能力发展都不全面,因此开展普通话教育工作是没有意义的。在这样的教育思想下,很多幼兒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普通话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个人普通水平得不到进一步的提升与发展。由此可见,创新学前教育工作的主要形式,为幼儿营造学讲普通话的氛围是很有必要的。
一、开展语言活动,培养幼儿普通话能力
幼儿开展语言学习的本质是条件反射性质的语言活动,很多幼儿在学讲普通话的过程汇总难以分辨自己的发音与模仿对象之间的差距。教育实践证明幼儿到4岁的时候个人语音意识明显发展,在5-6岁的时候能够有效辨别汉语语言的各种语音。因此,我们要在幼儿4-5岁的时候开展普通话语言教学活动,通过游戏的形式指导幼儿学讲普通话,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
以笔者的幼儿普通话教育工作为例,笔者认为绕口令是开展语言教学活动的重要方式,同时这一方式也能够与日常的幼儿游戏很多农进行有效结合。那么我们在日常为幼儿营造学讲普通话的学习情境时,可以开展“绕口令游戏”的游戏活动,为幼儿选择一些有趣的绕口令来培养幼儿的普通话发音能力。比如“扁担长,板凳宽,扁担没有板凳宽,板凳没有扁担长。扁担绑在板凳上,板凳不让扁担绑在板凳上,扁担偏要绑在板凳上”等等,针对幼儿在开展绕口令游戏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幼师要保持耐心进行有效纠正,力求幼儿发音准、吐字清,从而推动幼儿普通话语言能力的发展。
二、开展亲子阅读,培养幼儿普通话能力
无论是整体的学前教育工作还是幼儿普通话语言教育工作,家庭教育环境的构建是极为重要的。因为家庭是幼儿进行语言感知的重要场所,家庭普通话应用情境的构建对幼儿的语言能力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因此,推动幼儿普通话水平的提升,家长的以身作则是极为重要的。幼师在培养幼儿普通话能力的过程中要注重与家长的密切合作。比如在幼儿区域中搭建亲子阅读活动平台,在这一区域中要求家长与幼儿共同阅读书籍,以普通话的形式进行朗读,而幼师可以针对幼儿在普通话发音过程中的不足进行纠正。由于幼儿受自身思维能力和年龄阶段的限制,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会主动模仿幼师和家长的发音,并在模仿过程中对普通话的发音特点形成更为牢固的记忆。通过这样的游戏教育形式,不仅能欧进一步拉近亲子关系和家园合作关系,同时还能够给予幼儿充分的语言学习动力,提升幼儿普通话教育工作的实际成效。
三、提升幼师素养,培养幼儿普通话能力
在幼儿不断成长的过程中,除了常见的手机媒体和电视动画片等方面的普通话影响之外,最为重要的是幼师本身的发音对幼儿发音活动的印象,幼儿大都具有模仿心理,因此我们在开展幼儿普通话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要致力于提高自身的普通话发音水平,并积极在日常的幼儿教育工作中推广普通话的使用。比如说在,在日常的幼儿教育工作中,杜绝方言的使用,应用普通话开展幼儿教育工作。此外,幼儿园也可以适当组织幼师开展普通话演讲活动,从而影响幼儿的日常语言行为。最后,幼师可以在日常的故事教学过程中用普通话为幼儿讲故事,使幼儿在潜移默化的普通话环境的影响下,养成使用普通话的学习习惯,并在不断模仿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普通话语言应用能力,从而为幼儿今后的普通话应用能力发展奠定环境基础。
结语
综上,在当前的学前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幼儿的普通话水平对其个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幼师和幼儿家长要及时转变传统的育儿理念,在幼儿学习普通话的重要阶段为他们搭建学习平台,营造幼儿学讲普通话的氛围,从根本上调动幼儿学讲普通话的主动性。比如开展亲子阅读活动或者幼师示范活动等等,引导幼儿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养成正确的发音。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幼儿必然能够在潜移默化的环境中养成用普通话进行表达的习惯,从而为幼儿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语言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婷婷.幼儿园普通话推广策略探究——以早期阅读为例[J].中国民族教育,2021(02):45-46.
[2].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J].机关党建研究,2020(08):66.
四川凉山美姑县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