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之家庭教育的根深蒂固

2021-09-10 07:22:44吴清锋
红豆教育 2021年11期
关键词:家校合作家庭教育德育教育

吴清锋

【摘要】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是每位教育者的重要任务。正所谓: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而在本人浅层理解,德育德育,建立的基础是被教育之人必先有“德”,才能有“育人”之可能,否则将毫无意义可言。那么,问题就来了,如何建立学生最根本之德?何时建立?又该如何引导?谁人引导?也许只要涉及到有关教育,很多人会不加思考的回答到当然是老师在学校从小引导,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其实回答了我们刚才所提出的何时、何地、何人的所有问题,的确,教师负有决不能推卸的义务与责任,这也是作为一名教师最根本的职业素养。但我今天恰恰想说的是另一个更为重要、更加能根深蒂固在每个孩子心中的那一把秤-----“家庭的教育”,当然说这个不是为了推卸责任,更没有放弃学生的意思,相反,正是想体现当下社会下未来教育的必然趋势----“家校共育”的协作关系的重要性。

【关键词】德育教育;家庭教育;家校合作

作为一名高中寄宿制学校中的一名班主任,也许不难听到很多家长的这样一句话:老师,我们小孩在学校就拜托您了,现在在学校的时间远远超过在家的时间,我们也做不了什么,一切都靠你们老师了。这句话无论从时间计算上还是人情世故上都没有任何的毛病,而作为一名教师,一名班主任,这也毫无疑问是我们的职责与义务,但随着做班主任工作的年数增加,随着学校政教线德育工作的加入,让我慢慢从一个个案例处理中貌似有了新的收获,新的看法,新的担忧。更让我坚信对于一个高中生而言,德育教育的有效性与延续性更倾向于从小开始的家庭教育或者说是家庭环境,而这种教育又是极其根深蒂固、很难摧毁重新建立的。因此,当作为一名教师,想尽全力用引导、教育等方式,让学生迷途知返,不是不可能,但是最根本的前提是他得有最起码的“德”,即长期以来家庭教育所熏陶出的一整套是非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下面我就用自己亲身经历和处理的案例来进行剖析我所认为的家庭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无法替代的重要性。

下面我也将用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案例来进行说明与分析,这也是在这些年班主任工作和政教线工作中的一些思考和感悟谈谈自己的一些拙劣的看法,也望得到大家的批评与指正。

案例:

一位男生因为早恋被班主任教育多次还是不收敛,班主任就叫来了家长,和学生一起来了政教处,本意当然也是希望通过政教处和学校层面给学生一点压力,让其知道事态的严重性。

家里总共来了三个人,父母与姐姐,一看就是一般性的普通上班族的家庭,也许就是普通家庭赚钱不易,望子成龙的急切心情,没说几句小孩的爸爸就是一上来狠狠的扇了他好几个巴掌,说实话,这种情形我们做老师的也屡见不怪了,但是后面的几个情形却是我始料未及的,也是引发我深思的地方。

第一:按照常理来说,大庭广众之下,爸爸这样的举措之后一般情况作为妈妈肯定会第一时间上来阻止和劝解,不管是出于保护小孩还是在外人面前的留點自己的面子,我相信都会这么做,但是这位母亲不但没有试图阻止,而是上前也是拿着包一顿乱打,更奇怪的是连姐姐也没有任何要去阻止的意思,当然,最后还是我们老师阻止了这一顿乱打。其实我们很能理解家长的恨铁不成钢的内心,但是当我看到这一幕,引发我思考的却是另一面,从这个情况来看,我估计从小到大,在家庭教育中,可能家长也是这样的一种处事状态,那么,如果今天是在家里,请问何时会停止这样的“暴乱”,又有谁去及时阻止,最后是不是家长打累了,不想说了才停止?这些我都不敢再往下想,虽然说到底是自己的孩子,也不会真的把他怎么样,但是我更担心的是这个小孩的心理状态,何况这样根本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这个也在我发现的第二个问题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第二:劝阻完家长,等家长冷静下来后,我发现在整个“混乱”的场面下,这位男生从头到尾没有后退一步,也没有闪躲一下,更没有任何的表情的变化,没有留一滴眼泪,只是一味的一动不动的站在那,任其家长打,这一幕也是我看到的最为担心、最为害怕、最引发我深思的!

我深思在家里这是不是一种常态,我深思小孩内心的改变与表面坚强背后是不是已经心理“扭曲”了,我更深思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与有效性。我敢肯定,这样的教育面对这个毫不“畏惧”、毫不“后退”的孩子来说毫无用处,甚至只有坏处。我更想到这样教育下的小孩,等他长大,等他独立以后,等父母亲需要被照顾,需要被赡养时,会不会就是新闻中所时常报道出来的撒手不管,不尽孝道之人,我也宁愿自己是想多了,想错了,杞人忧天了,我也更宁愿相信这个孩子长大了是会慢慢明白家长恨铁不成钢的急切心理,明白家长为其好的心理,但是,很多时候年少时的心理创伤是不可逆的,也是很年后很多事情发生的导火线。在这里,也真的要善意提醒家长们的教育手段与方式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我们身边的广大青少年学生产生心理问题却越来越多,很大一部分都来自家庭教育与家庭环境的影响,而且是那么的根深蒂固,就算学校、老师拼劲全力去改变,有时候也是徒劳,更多的也需要家校的沟通与协作。

德育是育人之本,有德才能论教育,无德便是一切遭难的起源,而德的培养和养成,一定离不开家庭教育的根深蒂固,当然学校、教师也有着一定的义务和责任,德育教育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更不是一个老师、一所学校、一个家庭可以完成,它需要从小开始家庭与学校的亲密无间的协作与沟通交流,不断的发现问题,循循善诱,在孩子成长与未来教育中的每个阶段做出一系列正确的引导与指引。那么就让我们砥砺前行,不忘初心,家校合作,共创师生美好的明天而共同努力与拼搏吧!

参考文献:

[1]王莉瑛.对德育模式的思考.[J]科技与教育2009.10.

[2]丁钢.教育与日常实践.[J]《教育研究》(北京).2018.第二期.

猜你喜欢
家校合作家庭教育德育教育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智富时代(2016年12期)2016-12-01 16:49:28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考试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 02:41:12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考试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 02:29:50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22:14:38
家长参与下的家校合作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的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机制分析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