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莹 张蕾
摘要:新时期新形势对高校学生提出新的要求。掌握高校学生个体需要的特征,运用管理心理学的“需要”理论,明确开展思想工作的思路,树立威信,注重情感,对有效开展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人的行为积极性和潜能的发挥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激励的水平和方法。因此,应该把激励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作为现代管理心理学理论的核心,并以此为中心,努力建立起具有高校特色的管理心理学理论体系。
关键词:激励;管理心理学;教学思想
一、管理心理学的重要作用
管理心理学在国外心理学界称为组织心理学,在工商管理界称之为组织行为学,是心理学领域的一个新兴的重要分支。20世纪初,泰勒(F.Talor)倡导的科学管理运动和闵斯特伯格(H.Muensterberg)开创的工业心理学是管理心理学形成的先驱,而真正推动管理心理学产生的是1927年由梅奥领导的“霍桑实验”。管理心理学主要研究工作环境中个体、群体和组织等层面的人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它强调人的因素在管理环境中的作用。管理心理学一方面研究领导行为、管理决策、组织变革与发展、团队建设、沟通、激励和跨文化管理理论问题。另一方面,从个体差异的角度,来研究职务分析、人员选拔、培训、绩效评价等。80年代之前,管理心理学研究比较集中在个体理论的探讨,在激励理论、群体行为和人事管理咨询服务,以解决生存问题。而如今激励问题已成为管理心理学的核心问题。也已成为教育员工以认知,思考和感知问题的实际方式,也突出了管理心理学在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二、激励管理学的导向作用
激励理论是管理心理学诞生的基础,也是目前管理心理学研究最多的领域和核心问题,激励理论中的几个重要理论包括,需要层次理论、目标设置理论,期望理论和公平理论等。
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人类集体活动,学生既是教学活动的参与主体,又作为教学对象的客体,其能动程度,参与程度不仅影响教学活动的效率,更影响教学活动的效果。因此,针对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将激励理论的有关理论和方法,通过恰当的手段运用到教学工作中,对于科学把握学生思想,心里和行为发展变化的规律,探讨在教学中怎样使学生产生并保持能动的心理状态,努力提高教学工作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激励理论在教学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一)激发学生的行为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需要是人类行为的积极的动因和源泉、需要引起动机”动机驱动行为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受到领导的重视和赏识学生的学习的需要如果得到教师的发现和满足,就会产生一种自豪感愉悦感和激励的力量,转而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学习就会更加积极。相反,学生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则会产生自卑感和失落感,学习就会消极甚至对抗。因此,需要能否得到满足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有直接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要激励某个学生,他就应该知道该学生的学习状态现在处于哪个水平的需要层次上,其当时最迫切的需要是什么,并满足该学生的这些需要,并将激励措施用在激励其努力弥补这些需要上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使其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通过赞美和表扬,肯定学生的优点和成绩,让对方情绪处于一种积极状态,然后委婉指出其不足和问题,这样既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使他们积极地改正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又能鼓励他们追求更好成绩的信心。
(二)引导学习的方向
目标设置理论,爱德温提出了目标设置理论他认为"目标使人们知道他们要完成什么任务以及付出多大的努力才能完成个人本身为自己设定的具体目标"在决定个体的行为方面起直接作用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意,首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目标设置状况,知道他们重视什么或期望得到什么,这样就使教师有了制定激励措施的依据。其次,应采取一定的措施引导学生的目标设置,将他们的行为统一在正确的方向上。在教学指导中应使目标明确化,而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尽你最大的努力去做。积极的暗示是值得运用的一种好方法,教师应兑现事先承诺的奖励,让他们觉得获得奖励是很现实的这样。通过调动学生的期望内容和程度,就可以将其行为引导到与学习要求一致的方向上去,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维持学习的行为
这是源于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概念的一种激励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对人的工作成绩的强化是使其行为得以维持的主要手段一方面"它能更有效的增加先前行为出现的概率。它有助于提高强化中断或消失的抵抗力。这样,即使有较长时间的不强化期行为也能得到维持。作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一方面要注意运用强化手段,特别是在学生的学习行为形成过程中的初期,应更加频繁的给予强化可以按小比率增加的原则,持续不断的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改进给以强化,直到它稳定在所要求的标准上。当其形成后,教师就应考虑降低强化的比率和改变强化的时距,可以先采用增加每次强化的强化量而减少强化次数的方法,当学生能够从其行为中得到自我强化的时候,就可以进一步减少强化量了。但仍应以能够维持学生已产生的行为为限。
三、激励理论在教学工作中的意义
目前,许多学者基于对现行管理心理学理论体系的认识分析。认为应把激励理论作为现代管理心理學的核心,激励理论应用于教学过程中有其特殊重要的作用。实践表明,运用管理心理学的激励理论做教学工作,符合当代学生的思想心理和行为特点。尤其是在目前学生的年龄普遍偏小理性认识能力相对薄弱自我意识和民主意识不断增强公平思想日益浓厚的情况之下,这种理论的应用价值更加突现,运用激励理论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特点进行研究,掌握被教育者的心理活动规律和思想状况,及时抓住其思想和行为的苗头。可以增强教学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对于开创教学工作的新局面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凌文辁,郑晓明,张治灿,方俐洛.组织心理学的新进展.应用心理学,1997,3(1):11-18.
[2]彭瑞祥.中国劳动心理学三十年.心理学报,1980(1):16-21.
[3]徐联仓,王重鸣.管理心理学研究.中国心理科学,工作心理学分卷,1997,1055-1067.
[4]赵莉如(1992),中国现代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心理学动态,1992年专集.
[5]House R J.Singh J V.Organizational Be-havior.Annual Review Psychology.1995,46:59-90.
[6]Weick K E.Quinn R E.Organizationalchange and development.Annual ReviewPsychology.1999,50:361-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