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高中阶段生物教学中,教师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意识,帮助他们就知识内容展开更为深入的探究, 可引入一些合理的教学思路,切实提升授课的质量。本文通过对“情境—问题式”教学方法的应用展开探究,希望能够为广大同人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高中生物;“情境—问题式”;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06-0037-02
引 言
在当前这个提倡教学创新的大环境下,教师的教学思路不能仅停留在单纯的知识传授层面,还应帮助学生掌握一些有效的学习思路。为了进一步实现这项教学目的,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营造相关的问题情境,来帮助学生主动参与到思考探索的过程中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习惯,给每位学生提供独立的思维空间,进而体现他们的课堂主体地位。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深入了解高中生物教学知识,并试着将一些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生物知识。对于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去学习新的知识,并帮助他们产生一定的认知冲突,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1]。
对于生活情境,教师不妨根据以往的实践展开切实的引导。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列举一些学生日常接触到的生活现象,如学生在生活中会观察到酿糯米酒的一些现象,或者饭菜变质、变馊的情况,还有种子堆放时间长了后会有发热的情况等。教师还可以借助这些生活情境设置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教学“细胞呼吸”这节内容时,教师还可以利用种子堆放后发热的生活化情境提问学生:为什么种子堆放久了就会发热?一开始堆放时会发热吗?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就能理解这种现象和堆放的时间有关。由此,教师展开追问:种子在堆放的这段时间内体内发生了什么变化呢?这样自然而然地就引出细胞呼吸概念。其次,教师再列举生活中纸的燃烧,或者家里柴火的燃烧等生活化情境,让学生思考这些体外燃烧的条件和结果,进而与细胞呼吸这种体内燃烧进行对比。生活化情境的创设,不仅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引导学生主动开展学习和探究活动,由事物现象深入探究事物本质,还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使学生养成将理论和实际相联系的习惯,以保证高中生物深度教学的有效开展。
二、引入探索化的教学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对知识产生足够的探究欲望,对于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在自己所创设的问题情境的基础上,提出相关的探究性问题,以此来加深学生的学习认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生物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把握探索的难度,不要一味求快、求高,而是要结合学生的心理选择适合他们的内容,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才能收获更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对于“细胞膜的结构探索”这一知识,教师在教学引导的过程中,首先,可以针对“细胞膜的组成成分”来进行探索分析,并提出疑问,如“欧文顿采用了什么样的实验方法”“欧文顿实验结果是什么”“在20世纪初,科学家的分析结果表明膜是由什么组成的”等;在学生对这些基础知识点完成探究后,教师可以进行延伸,让学生进一步讨论相关问题,如“脂质在细胞膜上是怎样分布的”“细胞膜中的蛋白质处在什么样的位置”等,针对这些问题,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些小问题:细胞膜上的脂质主要是哪一种?磷脂的结构是怎样的?细胞膜内外都充满着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磷脂分子要怎么排布才能比较稳定?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出发,这样的排布方式能实现细胞膜的什么功能?通过解题难度的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变得越来越浓厚。在挖掘概念过程中,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含义也会有更深的理解,这样一来,教师对整体教学节奏的把控也是大有裨益的。
在这样的问题设计和引导中,教师应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活动,使其结合科学家探索历程和结论,尝试生物膜结构模型的绘制;借助问题的拓展和延伸,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通过不断的提问,促使学生深入发掘概念中的深层含义,找出其中的疑点,开展思考和探究活动,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实现深度教学的目标。
三、强调实验化的教学情境
对于高中生而言,生物知识博大精深,想要理解其中那些抽象化的知识,必须借助实验环节,以更为具象的方式呈现出来。创设实践活动的情境,可以培養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帮助他们在教学情境中,掌握手脑结合的能力,并主动在参与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掌握新知识、新内容[2]。
例如,在帮助学生了解“渗透现象”时,教师可以利用鸭蛋泡醋的方法获取半透膜,再利用自己制备的半透膜设计真正的渗透装置,将实验引入真正的课堂教学,同时设计不同变量的装置让学生进行探究,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又如,在教授“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问题时,在教学引导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以下几个问题:为什么实验材料要选择紫色的洋葱鳞片?是否可以选择无色的洋葱鳞片?植物细胞是不是一个渗透系统,它的哪些结构相当于半透膜?植物在什么情况下会失水?在什么情况下会吸水?植物细胞是如何吸水和失水的?其主要部位是哪里?在实验中,如果使用质量浓度为0.5g/mL的蔗糖溶液或者质量分数为5%的食盐溶液代替,会出现什么样的实验结构等。在学生开始实验前,教师可利用这些问题,帮助他们就实验过程做好规划,借助疑问,对实验展开更为深入的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从抽象到具体地认识新事物,有利于自身思维从量到质的变化。在学生自主分析和探究过程中,教师需要给予学生相应的示范、点拨和引导。
四、构建辩论式问题情境
在辩论式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引导学生互动交流,自主学习,不断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方式的形成。在课堂中,教师应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注重学生反向思维和发散思维,让学生以小组方式或者集体方式围绕辩题进行辩驳问难,说出自己的觀点,相互帮助和学习,通过辩论主动获取知识。在辩论活动中,教师需要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自由、独立、主动开展探索活动,通过辩论获得知识和情感体验,实现人格发展。同时,教师需要做好辩题选择,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积极思维。
例如,在“细胞的癌变”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癌症是否是不治之症”的辩论活动。通过辩论活动的开展,加强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教育,结合社会普遍关注的癌症问题,突出健康生活方式的选择、健康生活和癌症防治的关系等内容。在整个活动中,教师需要发挥自身引导和组织能力,引入相应的辩题,设计相应的问题,组织学生开展辩论活动,坚定人类终将战胜癌症的信心。教师通过设计问题和引导,让学生提前开展调查活动,了解癌症治疗的结果,选择合适的辩题,并结合收集的病例开展辩论活动,对癌症治疗的方法进行总结。通过整个辩论活动的开展,学生了解了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高中生物教师需要转变课堂教学理念,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约束,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真正体现新课程理念,让学生能够热爱生活和生物,使课堂充满活力,满足学生深度学习的要求。
结 语
总而言之,教师在开展高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要合理化地应用“情境—问题式”的教学方法,并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思路,以此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其学习的兴趣和科学性思维,从而构建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孔勇,袁国强.用“情境—问题式”教学推动高中生物课堂深度学习[J].中学生物学,2016,32(11):12-14.
陈宝定.高中生物“情境—问题—探究—应用”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学生物学, 2013,29(04):6-8.
作者简介:许国辉(1982.10-),男,福建莆田人, 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目前主要从事高中生物教学与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