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玲秀
摘要:本文以“化学反应与热能”的教学为例,在教学过程中以学习模型、理解模型、应用模型、分析模型、评价模型、和创建模型六个认知过程维度来培养学生“模型认知”的化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模型建构;化学反应与热能;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4-430
一、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1](下称“新课标”)中提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其中模型认知是重要的核心素养,是反应事物本质属性和各关键要素关系的思维过程,能够帮助学生解释化学现象,揭示现象背后的本质与规律,为解决类似问题提供范式[2]。
化学反应与热能是新课标中必修课程主题3第4节的内容,内容要求是认识物质具有能量,认识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了解化学反应体系能量的改变与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有关。知道化学反应可以实现化学能与其他能量形式的转化[3]。
二、教学实施与目的分析
环节一:学习模型
[问题1.1]我们已经在初中学习了很多物质的燃烧、以及中和反应,也知道它们是放热反应。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哪些反应是吸热反应吗?
[学生活动1.1]小组讨论,回答:大理石分解等。
[设计意图1.1]回忆,通过教师提问,学生思考讨论,回忆初中已经学过的吸热反应,激发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兴趣。
环节二:理解模型
[讲述2.1]我們已经学过很多的化学反应,知道化学变化是伴随能量变化的。有一些反应是放热反应,有些反应是吸热反应,因此,必须理解没有能量变化的化学反应是不存在的。
[设计意图2.1]解释,通过老师解释,引导学生理解化学变化总是伴随能量变化的思维模型。
[教师活动2.1]下面请进行课堂实验,分组进行,每一组同学做一个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注意观察每一个反应能量的变化情况。
[学生活动2.1]各小组进行实验,具体的实验如下:
小组一:镁条燃烧实验
小组二:氢气和氯气实验
小组三:盐酸与氢氧化钠
小组四:大理石分解实验
小组五:Ba(OH)2.8H2O与NH4Cl晶体混合
小组六: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
[教师活动2.2]通过分组实验,对实验的现象的观察,然后按照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总结与归纳,得出结论是大部分化合反应与酸碱中和为放热反应,大部分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
[设计意图2.2]分类,通过学生们分组进行实验,全班同学进行讨论,依据吸热还是放热对化学变化进行分类。在对化学反应按照放热与吸热分类过程中,理解化学反应总是伴随能量变化。
环节三:应用模型
[问题3.1]请同学们认真阅读练习题,运用刚才学习的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的模型,选出正确答案。
[学生活动3.1]认真审题,根据化学变化中的生成物与反应物能量大小关系选出正确答案。
[设计意图3.1]运用,学生们在选择正确答案时,运用模型中要素的关系,做出正确的选择。通过此环节,帮助学生运用模型解决不熟悉的任务,也促进了学生对能量的理解。
环节四:分析模型
[教师活动4.1]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化学变化总是伴随能量变化,但是对于放热反应中能量变化放出能量的多少对产物稳定性的影响,我们还不了解。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这个重要的问题。
[问题4.1]同学们,1molH2与O2、S分别发生反应,相同条件下,生成1mol的水蒸气和1mol硫化氢,放出热量是不一样的。其中1molH2与O2反应放出241.8kJ的热量,1molH2与S反应放出20.1kJ的热量.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产物的稳定性与反应结束时放出热量的关系。
[学生活动4.1]讨论、归纳并回答:根据1molH2与O2、S分别发生反应,生成1mol的水蒸气和1mol硫化氢,放出不同的热量,再结合水的稳定性大于硫化氢,归纳得出生成相同物质的量的产物,放出的能量越多,物质的稳定性越高的结论。
[设计意图4.1]归因,引导学生归纳得出物质稳定性与放出热量的关系。学生在分析原因后,老师给出正确的结论。有利于学生把正确的结论迁移到以后相似的情境中。同时,与有助于学生理解物质稳定性与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之间的关系。
环节五:评价模型
[教师活动5.1]请同学们仔细分析一下相同物质的量与相同质量的甲烷、乙炔、丁烷和酒精燃烧产生的热量的大小关系。
[学生活动5.1]讨论、归纳并回答:相同质量的甲烷、乙炔、丁烷和酒精燃烧产生的热量,甲烷>乙炔>丁烷>酒精;相同物质的量的甲烷、乙炔、丁烷和酒精燃烧产生的热量,甲烷<乙炔<丁烷<酒精。
[设计意图5.1]学生们评论相同物质的量与相同质量的四种物质燃烧产生的热量,理解化学变化中总是伴随能量变化。
环节六:创建模型
[讲述]我们已经知道了化学变化总是伴随能量变化的事实。如果一个方程式能表示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情况,那么这样的方程式就是热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怎么书写呢?有什么书写原则吗?首先,热化学方程式是表示能量变化的方程式,那么在书写吸热的方程式时,在方程式后面减去吸收的能量;同样,对于放热的化学反应,在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在后面要加上放出的能量。其次,热化学方程式前面的系数表示各反应物与产物的物质的量,因此物质的量不同,吸收与放出的热量是不一样的。最后,由于物质状态不同,所含的能量不同,所以在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一定得注明反应物与产物的状态。
[问题6.1]在室温条件下,1mol甲烷与氧气燃烧,产生二氧化碳与水,放出的热量是890.3kJ。请大家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学生活动6.1]学生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然后小组讨论,在黑板上呈现小组建构的热化学方程式的模型。
[设计意图6.1]建构,教师讲解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三条原则,说明每条原则的原因。通过列举些学生熟悉的方程式,帮助学生理解。同时,呈现熟悉的方程式和对应的条件,引导学生建构热化学方程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2-6
[2]左正权.促进高中生化学模型认知的教学设计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20.
[3]张晓红,柳军法.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教育实践与研究(B)[J]. 2018(09):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