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发丽
摘要:俗话说,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在幼儿教育工作中,教师可适当地引入游戏教学法,将游戏与教学内容相互整合,以此充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其可主动投身于学习活动中,提高学习热情及学习效率。但在利用游戏教学法时,教师也需要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則,根据幼儿的实践情况,引入不同性质的游戏活动,在寓教于乐的氛围内,充分满足幼儿的学习体验,促进幼儿进步。
关键词:幼儿教学;游戏教育;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5-097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新时代对新型人才提出了十分明确的要求,其中拥有独立健全的人格、良好的道德品质、优秀的学习能力、出色的创新意识等都是必不可少的,可见,社会对人才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十分重视。因此,在幼儿教育时期,教育工作者就应致力于培养幼儿的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用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的游戏方式,来有效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
一、创设良好游戏教育情境
游戏教育的开展离不开良好游戏情境的创设,情境创设是游戏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好的游戏情境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对游戏产生浓厚兴趣,进而在游戏中学习和成长。然而当前的幼儿游戏不是放任自流、撒手不管,就是包办代替,缺少自主游戏的快乐和愉悦心情,导致游戏教学效果不佳。所以,幼儿教师要重视游戏情境的创设,用生动有趣的游戏情境吸引幼儿,提高游戏教育的质量。知识来源于生活,越是和幼儿生活联系紧密的游戏情境和游戏内容,越容易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幼儿教师在游戏教育中可以抓住幼儿的这一心理特点,结合教学目标,创设生动形象的生活化游戏情境,通过游戏再现幼儿熟悉的生活场景和生活活动,增强幼儿的生活体验。幼儿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外部环境,幼儿教师需要创设丰富多彩的物质环境,激发幼儿的探索意识,这需要教师运用不同的趣味材料来创设幼儿喜欢的游戏情境。幼儿教师可以利用精彩的动画形象、玩具、绘本等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的游戏环境,使幼儿轻松融入游戏教学中,体验到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感和成功感。
二、明确游戏目标,合理设计游戏教学
在幼儿教育培养中,游戏具有明显的教育价值,而要想体现这种价值,教师应明确游戏目标,并做好科学的设计与指引,让孩子在游戏中有所收获,以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例如在幼儿园体育教学中,教师引入了“玩沙包”的经典民间游戏。在游戏设计中,教师根据游戏特点以及孩子身心发展需要设计了多元化培养目标:学会用双腿夹住大沙包跳的动作,发展弹跳能力;能够发散思考,创新动作;能够主动配合、相互帮助;能够调动竞争精神,形成敢于拼搏的态度。根据目标的指引,教师设计游戏要求:每4人一组,通过接力的方式进行“送货”,即用自己想到的方法,把大沙包这一“货物”从配送点分发到不同地点。在活动中,教师通过示范引导,激发孩子游戏热情,开动脑筋,想方设法,完成“货物配送”;教师根据游戏进程,不断调整难度,并用电子设置障碍物,引导孩子不断挑战;教师在教导幼儿进行送货比赛的时候,教师首先对幼儿提出活动的要求就是安全地把货物运送到指定的位置,第一个队员越过障碍物后再反回来,拍第二个队员的手,根据最后的完成情况选出获胜组。这样的教学设计有效践行了游戏目标,让孩子在游戏环节的推动下不断探索、实践,实现了自我成长与突破。
三、增加游戏实践环节,以增强幼儿的学习体验
教师可以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来鼓励幼儿参与相关的游戏实践活动,以增加幼儿的情感体验,使其能融入幼儿园学习氛围之中。例如,教师可以组织一次人物形象的扮演游戏,让幼儿扮演不同的家庭人物角色,并让幼儿想一想该如何展开人物的对话,以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也可以以日常做家务为例,让幼儿互相扮演家庭角色,并展开对话。在角色扮演游戏中,幼儿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一边进行角色扮演一边进行具体的实操活动,拿起相关的道具展开人物角色的扮演。
四、充分利用民间游戏资源
民间游戏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是对民间传统文化的总结和概括,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童年的快乐,也是我们长大后最深的记忆。像吹泡泡、踢毽子、跳皮筋、丢沙包、滚铁环、打弹珠等民间游戏,百玩不厌。这些民间游戏玩法简单,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娱乐性,非常符合幼儿活泼好动的特点,这也是民间游戏能代代相传的原因。在幼儿教学中,幼儿教师应该广泛搜集本地的民间游戏,选择适合幼儿实际水平和个性发展的游戏,让幼儿可以在游戏中增强体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幼儿教师可以在游戏中增添有趣的故事情节,为游戏注入新的活力,增强幼儿的游戏兴趣。还可以根据游戏内容和游戏目的对游戏场地和游戏道具进行合理布置,为游戏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使幼儿保持愉快的心情,对游戏产生迫不及待、跃跃欲试的心态。在选择和应用民间游戏的过程中,幼儿教师还要注重与幼儿家长的沟通和配合,让家长回忆一些自己小时候玩过的游戏,给教师提供建议,还可以让家长和幼儿共同游戏,以增进幼儿与家长之间的感情,让民间游戏真正融入幼儿的生活中,从而锻炼幼儿的意志品质,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其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
结束语:
综上所述,游戏是一种适合幼儿学习与成长的教学方式,但教师需要注意游戏与幼儿园教育内容的融合,使游戏具备一定的教育性,使幼儿在参与游戏的同时也能学到知识。
参考文献
[1]白秀英.幼儿教学中游戏教育的应用研究[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4.
[2]高园园.幼儿教学中游戏教育的应用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0(77):155-156.
[3]陈宏.游戏教育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以及价值评价[J].文理导航(下旬),2020(09):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