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海燕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水平也逐渐变得越来越高。在初中的语文作文课堂中互联网技术也可以被应用。互联网技术将传统的初中语文作文的评价方式改变成了一种新的评价方式。而本文主要研究了互联网基础下的初中语文作文的新评价方式,具体是什么样的,究竟具有一种怎样的特征。
关键词:互联网;初中语文作文;新评价方式
引言
由于互联网技术在近年来的发展水平比较高,而初中语文作文的评价方式也因此产生了改变。而具体的初中语文作文的评价方式产生了怎样的改变,正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一、基于互联网的初中语文作文的评价方式改变的必要性
(一)互联网作为新兴技术为初中语文作文评价方式带来新思路
互联网技术是一种新兴技术[1],这种技术对人们工作和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对于初中语文作文的评价方式,互联网技术也为她带来了一种新思路。而这种新思路,势必会对初中语文作文的评价方式也产生了一定的改变。
(二)初中语文作文具有一定的套路性和可模仿性
初中语文作文其实并不是一个十分个性化的作文体系,在经过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的调查和分析之后,就可以发现初中语文作文其实是具有一定的套路性和可模仿性的。而往往一些高分作文都具备着一定的共同特点,而这些共同特点,就让互联网技术在初中语文作文的评价中,具有应用的基础。
(三)互联网促进初中语文作文学习变得更加灵活
互联网技术让原本固定在课堂中的初中语文作文学习,变得更加具有时空方面的灵活性[2]。学生们不仅可以选择自由的时间在互联网上进行初中语文作文的学习,而且学生们也可以在课堂之外的任何地方来利用互联网进行初中语文作文的学习。这样学生们学习初中语文作文的时间和空间就变得更加灵活,只要学生想要学,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学习。这就大大的提高了学生们学习语文作文的自主性。
二、基于互联网的初中语文作文的新评价方式
(一)可以利用大数据抓取高分作文的方式来确定高分标准
首先,由于互联网技术具有非常便利的抓取性,因此可以很轻松地利用互联网技术中的大数据技术来抓取一些高分作文。这些高分的作文往往具有一定的共同特点,而在大数据的分析下,就可以得出这些共同特点。在掌握了这些共同特点之后,就可以明确知道究竟什么才是高分作文,得到高分的原因。而这时就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来确定初中语文作文的高分标准。在进行初中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第五单元的写作“如何突出文章中心”这一课的学习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大数据抓取高分作文中,突出文章中心的共同特点,在把握共性以后,就可以让学生来进行模仿写作。学生模仿这一部分内容的写作之后,就可以逐渐掌握突出文章中心的方法。
(二)利用互联网技术来批改学生的初中语文作文
由于高分作文的高分是有迹可循的,因此,教师也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来批改学生的初中语文作文。这样就可以对于教师的工作量进行一定的减轻,而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时间来做一些其他的更有意义的工作。然而,互联网技术也并不是万能的,因为并不是所有的高分作文都是按照这种套路来写成的。一些作文的确是非常优秀的,但如果因为没有使用这方面的套路,那么也不会被互联网技术判定为高分。这说明互联网技术虽然具有一定的智能性,但是也并不能够完全替代教师的作用,在互联网技术对学生作文进行批改之后,教师依然要进行一定程度的复查。
(三)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技术来搜索好词好句来借鉴
由于现在的互联网技术十分的发达,而是学生自己在家中也可以使用互联网技术。这样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们在家中利用互联网技术来搜索一些好词好句来进行自主性的学习,并且学生可以把自己利用互联网技术搜索到的好词好句,在自己的作文中应用起来。这样学生们的语文作文就会变得更有文采,而相应的,他们的分数也会变得比之前更高。
(四)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检索功能来自主性学习优秀范文
由于现在的互聯网上有很多的优秀范文,因此,学生们可以在家中利用互联网的搜索功能来搜索一些优秀的范文。这样他们不仅仅可以在课堂上学习语文作文,而且在家中他们也可以自主性地进行学习。这样就可以让他们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这个空间里,而是更加具有灵活性。而学生们在自主性摸索的同时,也更容易建立起自己的作文体系,这样学生们融会贯通,就可以写出很优秀的初中语文作文,并且提升自己的语文作文成绩。
结束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的基础下,初中语文作文的评价方式产生了一定的改变,而初中语文教师对于初中语文作文的教学方式也产生了一定的改变。而这种改变是有利于学生对于初中语文作文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的,而且这种教学方法也有助于促进初中学生的初中语文成绩的提升。与此同时,也可以促进初中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素养的提高,这样就可以最大程度的增强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赵晓鹏.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新理念[J]. 中华辞赋,2019(04):21.
[2]雷小燕. 网络媒体环境中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新思路[J]. 东西南北,2018(22):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