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玉丹
摘要:中职语文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授业”更要“传道”“解惑”。作为一种职业态度、精神理念和深层次文化形态的“工匠精神”,不是靠几堂课、几次活动和几次作业就可以培育出来的,需要一个长期而漫长的培育过程。因此,作为中职语文一线教师,应秉持“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的教学态度,通过全面阐释工匠精神、全方位厚植匠心文化、全天候营造工匠氛围,多渠道、多场景将“工匠精神”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让“工匠精神”浸润于心、历练于行。
关键词:中职语文;工匠精神;实践策略
一、以宽广的视野,指导学生品味语文教学中蕴含的“工匠精神”
课堂是教学的重要载体,也是“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要载体。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宽广的视野,结合学生学情分析和专业特点,有意识地探索中职语文教学与“工匠精神”培育之间内在关系的切入点,带领学生品味语文教学中蕴含的“工匠精神”,促进“工匠精神”入脑入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里涉及“工匠精神”的好文章还有很多很多,如《劝学》《卖油翁》《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等。教師在教学时要从整体上把握文本本身固有的意义,让学生在弘扬传统文化中品味传诵千古的“工匠精神”。
例如,教学《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时,在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对其思想内容进行深度阐释的基础上,教师引领学生运用自己的知识结构、生活经验和想象力对其人物塑造、艺术形象进行体验与鉴别,对其表现手法、语言风格进行感受与欣赏,让学生深刻感受《红楼梦》之所以在文学艺术上取得后人难以企及的伟大成就,皆因作者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的工匠精神,皆因“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无尽付出与投入,才练就了这一部流芳百世、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灵魂巨著。
又如,在教学老舍《我的母亲》这篇课文时,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看到一位平凡中又不平凡的母亲形象:不仅勤劳朴实、热情真诚、宽厚忍让、坚韧刚强,而且在母亲身上还流淌着一股坚守本心、将事情做到极致的工匠精神。她的手能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让“残破的铜活发着光”,“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这是母亲的“工匠精神”最鲜活的明证和最生动的写照。
二、引领学生深度解读富含哲理、思想深邃和启迪人生的文章,帮助学生领会“工匠精神”
在中职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富含哲理、思想深邃和启迪人生的文章。教师应以深邃的目光,多触点、高站位地对这些闪烁着“人文性”光芒的文章进行深度解读,引导学生理性思考,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让学生在接受作者思想熏陶的同时,懂得什么是真、善、美,如何在生活中发现和追求真、善、美,以及形成以真、善、美为核心的价值取向,为中职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操守和职业行为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也是帮助学生从深层次理解和领会“工匠精神”的着力点。
例如,《人生的境界》是冯友兰先生的一篇哲学论文,也是中职课本中的一篇重要文章。在教学时,可以从深入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作者对生命珍贵的情感入手,让学生明白人生的境界由低到高依次有自然、功利、道德和天地四种境界。这四种境界分别对应为自己谋生存的需要、为自己谋利益的需要、为社会做贡献的需要和为超越自我的需要。实事求是地说,只要不违纪违法,为自己谋生存、为自己谋利益无可厚非。但是,为社会做贡献和不断超越自我的“工匠精神”,更值得学生学习和弘扬。
三、鼓励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竞争意识和“工匠精神”的培育
社会实践活动是由课内教育纵深拓展到课外体验的一种教育载体。《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提出要求:“根据校园生活、社会生活和职业生活确定活动内容,设计活动项目……围绕活动主题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运用有关的语文知识和技能,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培养职业理想和职业情感。”基于此,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时,应引导学生跳出课本,走出课堂,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在不断提高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强化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竞争意识和“工匠精神”的培育,让每一个中职生毕业以后踏入社会能够成为各行各业的能工巧匠。例如,教师结合本校专业特点,组织开展了以“认识专业、了解专业、爱我专业”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在活动过程中,邀请合作企业高管或出色校友到校举办专题讲座,让这些能工巧匠现身说法、传授匠人心得,让学生近距离地学习和感悟“工匠精神”。
基于课外阅读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引导学生走进图书馆,在丰厚的文化土壤中找寻、品味、领悟“工匠精神”。在此基础上,开展以“工匠精神”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让学生对“工匠精神”有更深刻、更独到的感悟。此外,中职生深入企业或单位参加顶岗实习、实训也是学习、培育“工匠精神”的最佳时机,学校应抓住这些有利契机,大力宣传爱岗敬业、吃苦耐劳、“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等优秀传统文化及工匠精神。
结束语
综上述,所谓“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对质量追求完美、苛求极致的精神。它要求工匠具有出神入化的技艺、新奇精湛的技能,全心全意、全神贯注。庖丁解牛、运斤成风、百炼成钢、巧夺天工、鬼斧神工……这些耳熟能详的成语,不仅是“工匠精神”的真实写照,更是对“工匠精神”的由衷赞美。各行各业都需要“工匠精神”,作为培养工匠摇篮的中职学校,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更具有重要的意义。语文作为一门文化基础学科,在“工匠精神”的培育方面应有更大的担当和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万飞琴.对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培育工匠精神的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04):226-227.
[2]滕传姮.论工匠精神培育与中职语文教学的有机融合[J].职业.2020.(17):88-89.
[3]甘丽卿.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培育工匠精神[J].职业.2020.(08):81-82.
[4]蔡晓萍. 试论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J]. 课外语文.2018.(1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