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童瑞
摘要:情境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不同,有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运用“情境教学法”模拟教学傣族舞《水的女儿》,以此分析“情境教学法”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第一部分概述“情境教学法”的理论知识,第二部分结合傣族舞《水的女儿》的情景模拟教学做出详细阐释,以此用以论证“情境教学法”在舞蹈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舞蹈教学,《水的女儿》
Abstract:This article will us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to simulate the teaching of Dai dance "The Daughter of Water", so as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of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dance teaching and it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First of all, the first part analyzes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of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and the second part makes a detailed explanation based on the situational simulation teaching of Dai dance "The Daughter of Water", so as to demonstrate the feasibility of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dance teaching.
绪论
针对传统的舞蹈教学方法与应用来说,将情境教学法运用到舞蹈教学中是一次具有创新并且有益的探索。传统的“口传身授教学法”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长期以来一直运用在舞蹈教学中,为舞蹈专业提供了大量优秀的舞蹈表演人才,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但是仔细观察和分析会发现这样的方法培养出来的人才大多停留在表演层面,学生课堂体验单一,思维易受限制,想有进一步发展则不容易。相比较之下,情境教学法能够很好的弥补“口传身授教学法”当中的不足,增加学生课堂体验感与思维的发散性,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
日本佐藤學教授在《教育方法学》一书中提到两种教学概念,即“模仿模式”与“变化模式。”模仿模式起源于古希腊的“模仿、再现”传统的教学概念,指的是以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与习得为基本的教学方式。“变化模式”同样起源于古希腊,以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为传统, 将促进学习者思考态度及探究方法的形成作为基本理念的教学概念。他对“学习”进行了再定义。 随着时代的进步,学习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合作性的特征不断被强调,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学习的变革是通过摆脱有效地传递大量知识的产业主义模式的学校教育来展开的,因此教育模式的变革与创新是非常必要的 。
一定程度上讲,“情境教学法”与佐藤学描绘的教学图景相吻合,目前,“情境教学法”已在多个教学领域运用,但在舞蹈领域的研究与运用相对较少,基本都是处于浅尝辄止的探索层面,且对小学的舞蹈情境教学探索居多,因此要想情境教学法更好地在傣族舞《水的女儿中》运用,需先清楚“情境教学法”的含义。
一、何为情境教学法
首先,“情境”本身就是一个整体的概念,主要指“客观”的与某一事物相关的整个情境或环境,在中国最早提出“情境”一词的人是王昌龄,他在《诗格》中提到“诗有三境”,即“情境”,“意境”,“物镜”,这里的“情境”多指情景交融。“情境”和“教学法”联系起来又赋予了新的含义和生命力,在教学中运用“情境”的形式,将创造“情境”运用到教学中的方法称为“情境教学”。即在课堂中运用特定的情境,使得学生置身其中主动参与并且得到属于自己独特的认知和感受的一种认知行为,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丰富情感,这是一种教学的新途径与新方式。
其次,在情境教育中,教学形式丰富多样,例如图画、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与舞蹈紧密结合的方式可大致分为为三种:1.音乐烘托情境。2.语言描绘情境。3.实物布置情境。
二、“情境教学法”在傣族舞《水的女儿》中的运用
(一)、分析舞蹈《水的女儿》
《水的女儿》是傣族群舞,其舞姿轻巧惟妙,音乐灵动可人,表现了傣家女儿在水中嬉戏,享受水的洗礼,汲取水的精华。水是她们内心的神圣与洁净,也是他们对自然、对生命的热情赞礼。,取名为“”水的女儿“”又出其不意为该舞蹈赋予“自然地生命力”。《水的女儿》是由廖珩编导的舞蹈表演作品,曾参加江苏省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专业组舞蹈创作、表演一等奖,也多次赴美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家进行国际文化交流。
该作品具有丰富的生命力与傣族舞蹈元素,具有傣家女儿的生活气息,透过该作品我们能了解到傣家人的生活状态和傣家少女表达情感的方式,时而宁静如水,时而欢快如川流不息的河水,《水的女儿》给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表演空间,这个空间紧贴生活,蕴含着浓郁的民间生活底蕴,有效的训练了学生对人物及特定情节的表演能力,从而也更加促使学生在表演过程中不断地感悟与靠近傣族人的心态,体味其独特的民族情感和民族心理,最终突破过去传统教学中一位的模仿,达到有感而舞,舞之有物。
(二)、用语言描绘《水的女儿》的情境
语言是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将语言描述建立在生活动态的基础上,将日常生活舞蹈化之后用语言表达出来,尽可能找出教生动和准确的语言,从而达到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舞蹈教学,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能力和舞蹈审美水平的目的。
以舞蹈中间快板的部分为例,“水的女儿”在水中嬉戏玩闹最热闹的时候。首先学生是身着傣族裙,并要求学生光脚,体验最真实的感受,然后运用语言帮助学生创造还原在水中嬉戏打闹的场景,舞蹈中这一部分的动作是非常轻快愉悦的,要运用语言帮助学生找到这种体验,比如让学生们分拨围成一个圈,互相之间在嬉闹不停,但同时又害怕水将裙子打湿,于是大家的动作虽然快且繁杂,但是非常轻巧,防止水打湿自己美丽的裙子,可以蹦跳也可以快速的流动,在此情境中带入舞蹈动作的教学,成功激发起学生的表演兴趣。
(三)、用实物提升《水的女儿》的情境
利用《水的女儿》舞蹈当中的道具,将实物演示应用在其中,能帮助学生建立对舞蹈的相关知识以及对舞蹈中人物的直接认知,在运用真实的道具环境中教学,对于促进学生的知与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舞蹈感知都有一定的好处。
在傣族群舞《水的女儿》中本身就有道具,那就是用以盛水的瓦罐,外表看起来精致小巧,课前让学生准备好该道具,并装一些干净的水在里面带入课堂中,真听真看真感受,学生可以互相分享对方道具里的水,感受在平静的水中往罐子中装水的那种宁静感。情境铺垫好之后在开始教组合时,要求学生在动作中带入情境模拟时的感觉和状态,将生活式的表达美化为表演性动作。艺术本身就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这也是其比现实情境更加具有感染力的原因之一。
(四)、用音乐烘托《水的女儿》的情境
无论是用舞蹈诠释音乐,还是用音乐传达舞蹈的魅力,二者的关系都是紧密不可分割的。音乐作为听觉艺术能带给人听觉上的享受,舞蹈是视听相结合的一门综合艺术,“音乐是舞蹈的灵魂”,甚至有交代情节和传达信息的作用,因此运用音乐烘托情境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快速准确的进入到规定情境中,这也是音乐独有的魅力。
前面的情境都铺垫好之后,学生的情绪和兴趣已然非常高涨,这时放一些傣族音乐中潺潺的水声和沁人心脾的笛声,带来听觉上的享受,对于学生的情感释放有很大的帮助作用,也更加高效的完成了组合的教学内容,相较于传统直接进入组合的训练方式,更加能突出民族舞蹈的风格性和独特性,在舞蹈节奏的切换中也高标准的要求学生合理的调整气息,使得动作与节奏更好的配合,圆润平滑的处理不同节奏的程度与感觉。
三、结语
文章通过傣族群舞《水的女儿》例证“情境教学法在舞蹈教学中的运用,将“情境教学法”分为三部分融入《水的女儿》的教学中,分别是音乐烘托情境、语言描绘情境和实物布置情境,仍有許多待改进和完善之处”,但也初步了解到“情境教学法”在舞蹈教学运用中的可行性与不一样的课堂体验,有利于培养多元个性化的舞蹈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日]佐藤学著,于莉莉译.教育方法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
[2]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3]李吉林.李吉林与情境教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4]滕守尧.回归生态的艺术教育[M]南京出版社,2008
(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系 福州 35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