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裘万顷诗歌对杜甫的接受

2021-09-10 07:22王晓宇
文学天地 2021年3期
关键词:杜甫

摘要:裘万顷,南宋江湖诗派诗人,诗风清婉流利、极具情致。尽管在文学史上大多数人认为“江湖诗派”是学晚唐体,宗贾岛与姚合。但实际上他们学习的是杜甫的诗歌,宗杜而非仅仅贾、姚。身处南宋社会矛盾、民族矛盾最为尖锐的时刻,在求变求新理论的支撑下,裘万顷跳出了晚唐、四灵的樊篱,以盛唐、杜甫作为学习,追慕的榜样。

关键词:裘万顷;杜甫;诗歌接受

Abstract:Qiu Wanqing, a poet of the Jianghu School of Poetry in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has a clear, graceful and fluent style of poetry. Although most people in the history of literature think that the "Jianghu School of Poetry" is a school of the late Tang Dynasty, Zongjiadao and Yaohe together. But in fact they are learning Du Fu's poetry, Zong Du, not just Jia and Yao. At the most acute moment of social and ethnic contradictions in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Qiu Wanqing jumped out of the barriers of the late Tang and the Four Spirits under the support of the theory of seeking change and innovation, and took the prosperous Tang and Du Fu as examples of learning and admiration. The author uses this as a starting point to discuss Qiu Wanqing's acceptance of Du Fu in his poetry creation.

Key words:Qiu Wanqing;Du Fu;Poetry acceptance

裘万顷(?-1219),字元量,号竹斋,江西新建(今江西南昌)人。著有《竹斋诗集》三卷,直到明代才有刊本现世。裘万顷本人性纯孝,素有美誉,但是高洁的品性却并未为他带来仕途上的助力,他的致仕之路可谓历经坎坷——除却西山隐居的两年,诗人一生大部分时间漂泊游宦。社会环境和个人生活,不容诗人自由选择,所以他几乎将自己的情感都寄托于诗歌创作上,他的诗风秉承江湖诗派,在其流传下来的诗集中,我们不难窥见其诗作清婉流利、极具情致的特点。

清代的贺裳在《载酒园诗话》中评价裘万顷,称:“元量生于豫章,殊不染其恶气,大可敬也。”[1]胡泳《跋竹斋漫存遗稿》谓其“坚苦好修,发之声画,其清彻骨”[2]。倪祖义《跋竹斋遗稿》称其“竹斋翁友悌之爱,情见乎词,亦默契之。至于文章典雅,字画妍秀,足以自成一家”[3]。由此可见,裘万顷本人的诗风在古代得到了颇高的评价。但是目前学界对于裘万顷的研究却未成体系,研究成果仅有《<竹斋先生诗集>校注》这一篇硕士论文,这篇论文将研究重点放在了其诗歌的题材分类与艺术风格的表现上,主要是从整体上对裘万顷的诗歌创作进行系统地把握,甚少涉及其对个人创作的接受,笔者以此为切入点,主要探讨的是裘万顷的诗歌创作对杜甫的接受。

一、裘万顷对杜甫的接受之背景

江西诗派是以杜甫为祖,以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三宗的一个宋诗流派,他们主张将诗作在融会故实的基础上“脱胎换骨”。众所周知,杜甫是我国古典诗歌史上最重要的现实主义诗人,尽管裘万顷所处的时代是江西诗派逐渐走向没落、江湖诗派迅速崛起,在文坛上占据主流地位的时代,但是杜甫的影响力却仍不容小觑。列宁说:“把任何一个社会现象,看作处于发展中的现象时,在它的中間随时可以看见过去的遗迹,现在的基础和将来的萌芽。”[4]江湖诗派是一个松散的诗派,但是诗派内部的成员组成相当复杂,维系着江湖文人的共同特征是士人的社会身份——他们大多是从士农工商四民中的“士”阶层游离出来的下层文人,随着战争的平息和社会的安定,他们既无法通过从军杀敌等途径追求理想的人生,也无法在拥挤不堪的科举仕途获取功名,最终只好奔走游食于公卿士大夫之门。江湖诗人身处动荡时局、有志难伸,往往向老庄寻求精神安慰,他们反江西,倡晚唐,重振晚唐诗风。但是自刘克庄提出了一种求变的理论主张后,江湖诗派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一批江湖诗人逐渐跳出晚唐、四灵的樊篱,以盛唐、杜甫作为学习,追慕的榜样。在文学史上大多数人认为“江湖诗派”是学晚唐体,宗贾岛与姚合。但实际上他们学习的是杜甫的诗歌,宗杜而非仅仅贾、姚。他们直接学习贾岛与姚合,其目的就是为了学习杜甫。因为他们的才力与学识等决定了他们无法直接学习杜甫,但并不是像某些人认为那样不学杜甫,“抛弃杜甫”,而是间接学习。这只不过是学习杜甫、接受杜甫的特殊途径罢了。

二、裘万顷诗歌对杜甫的接受

笔者以《全宋诗》对于裘万顷诗歌的集录为底本,将其诗歌中涉及到接受承继与杜甫相关内容接受的诗作进行系统地归纳与整合。经整理归纳,有20首诗歌中,涉及到对裘万顷杜甫的接受。且其对杜甫的接受形式多样,或者直接以杜甫名号入诗,或者化用杜甫诗歌的名句,或者直接用典,但是相同的是裘诗对杜甫的推崇。

(一)以杜甫名号入诗

姑且不说杜诗在裘万顷诗歌引诗中的庞大存在,单看其诗歌中杜甫名号的引用情况,便可知晓杜甫在裘万顷诗歌创作过程中的重大影响。

兹逢贤主人,定知奏宫商。追李逐杜陵,相与升其堂。(《送范光伯北行》)

凭谁为我问造物,乞与少陵常眼明。(《次伯仁善利阁》)

平生爱菊陶彭泽,清夜移橙杜草堂。

千载诗魂招不得,独留风味在僧房。(《保福寺对橙菊有感》)

终南佳处暂栖迟,堪笑唐朝左拾遗。(《寄題真爱堂三首·其一》)

杜陵、少陵、杜草堂、左拾遗都是杜甫的别称。从上述四首诗中,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对于杜甫的推崇。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河南华县人。祖籍杜陵,曾在杜陵附近居住,故常自称“杜陵野老”、“杜陵野客”、“杜陵布衣”。唐孝宗乾元二年(759)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入蜀,在成都营建茅屋而居,称“成都草堂”,故世称其“杜草堂”。曾官左拾遗,故亦称为“左拾遗”。杜甫对中国古典诗歌影响深远,其诗“以俗为雅”且博大雄浑,千态万状,不仅慨叹自己遭时不遇,也反映当时的社会动乱。裘万顷诗歌中多次提到杜甫,是因为他希望自己能像杜甫一样有渊博的诗才并且可以为民请命。以《送范光伯北行》为例,这虽然是一首送别诗,但是全诗并未见伤感之情,反而格调明快,蕴含着诗人对友人前途远大光明的美好憧憬。诗人期盼友人遇到伯乐,写出不朽诗篇。追逐杜甫的足迹,逐渐登堂入室,作诗斐然成章。这可以充分体现诗人对于杜甫诗才的认可。诗歌语言的通俗化和平民化,大概是从杜甫开始的。其实,由于江湖诗派的众多成员们低下的社会地位和自发的平民意识,他们运用俗语入诗、作诗口语化是自然而然的。而裘万顷作为其中的一员,风格不可避免的受其诗派风格的影响。正因为裘万顷长期置身下层社会,所以,他才能将大量流行于民间的语言信手拈来。这种情形,也可见出他不同于贵族士大夫阶层的一面。对于他来说,世俗的语言是作品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甚至便是作品本身,而不是什么点缀。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裘万顷的诗歌显出对平淡诗风继承与发展且自成一派的特色。

(二)化用杜甫诗句

除了以杜甫名号入诗,裘万顷还大量援引了杜甫的诗歌。或者化用其中的整句诗词为己用,或者直接引用诗句中的字词。

首先,裘万顷在创作时会化用杜甫诗句为己用。再加上受杜诗现实主义之影响,他有时在诗歌中会采用直言讽刺之手法。如《次元德弟》一诗:

宁逐春风上下狂,懒从桃李借恩光。

只应朝市风波恶,不似山林气味长。

莫惜举杯邀太白,要看骑马似知章。

南征他日如相忆,诗句还须付革囊。

“要看骑马似知章”化用唐代杜甫《饮中八仙歌》中“知章骑马似乘船”一句。知章,指贺知章。这里裘万顷与杜甫形成了强烈共鸣,对上层领导集团进行了直接嘲讽。诗人借此诗朝廷上下动荡不安的局势。“国富兵强”这样浅显的道理,朝廷并非不知,但是现实却是上层领导集团热衷内部权力斗争,置国家利益于个人利益之下。诗人本对朝廷满怀信心,无奈权相当道、忠言阻塞,于是将爱国之心深藏心底。可是,赤裸裸的现实使得诗人再也难以压抑住感情,发出深深的担心之情。

其次,裘万顷直接借用了杜甫诗歌中的某些典故为自己所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用典不仅可以使得原本繁杂的语言简洁凝练,还可以增加自身创作的历史感与传承性,有锦上添花之效。

天上真龙去不回,世间凡马谩争驰。(《题书院壁间碑》)

真龙,即骏马,语出唐代杜甫的《丹青引赠曹将军霸》:“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一岁与君三别离,盍簪此去定何时。(《别曹教授三首·其一》)

盍簪,即指士人聚会。出自于唐代杜甫的《杜位宅守岁》:“盍簪喧枥马,列炬散林鸦。”

胸中泉石真成癖,纸上云烟总是诗。(《髙安别苏野塘三首·其二》)

云烟指云雾、烟雾,在这里喻指挥洒自如的墨迹。这个典故出自于唐代杜甫的《饮中八仙歌》:“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由此可见,裘万顷对杜诗不但熟悉,而且在有意或不知不觉中在运用。总之,裘万顷的创作与杜甫诗歌的关系可谓千丝万缕,裘氏引大量杜诗的目的,首先必然是出于自身創作的需要,只有引诗与自身的实际相合,才能达到融会贯通与浑然一体的效果。杜甫作为七言诗的能手,对于同样偏爱七言诗创作的裘万顷而言,无疑是个很好的榜样,抛开受当时诗学风潮的影响不谈,杜甫诗歌在裘万顷诗歌创作中的影响力是不容无视的。

三、结语

杜甫其人其诗在裘万顷的作品中屡次出现,是唐宋以来广大有志之士对杜甫尊崇和喜爱的大背景下呈现出来的最终面貌。唐诗宋词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被誉为“诗圣”的杜甫之其人其诗更是代表了中国诗歌史上的巅峰。诗歌之美就在于其情真而意切,言有尽而意无穷,在对自然景致的描摹当中委婉含蓄地表达出人间的真情。裘万顷在自己的诗歌创作中灵活运用杜甫的诗歌,自觉或不自觉的以他山之石,为己之用,在多年羁旅漂泊的过程中,写了很多反映民生疾苦的作品;他忧国伤时的爱国诗篇,悲凉感叹,似一曲凄楚的挽歌,韵味深长。他是南宋不可多得的优秀诗人。

参考文献:

[1] 郭绍虞等编.清诗话续编(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448.

[2] 曾枣庄,吴洪泽著. 宋代文学编年史[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0:2364.

[3] 曾枣庄,吴洪泽著. 宋代文学编年史[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0:2400.

[4] (俄)列宁.列宁全集(卷一)[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45.

作者简介:王晓宇(1995-  ),女,山东济南人,硕士,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元明清方向

(济南大学文学院  山东济南  250022)

猜你喜欢
杜甫
诗圣杜甫简介
登高
晨雨
杜甫触摸的,是盛唐的背影
浅论杜甫诗的爱国思想
春夜喜雨
录唐·杜甫诗《望月》(草书)
绝句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诗句填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