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芝
摘要:杜甫是我国唐代的伟大爱国诗人,其诗中对于爱国思想的展示淋漓尽致,在我们现代人看来,都能为其所表达的深切爱国情感所震撼。杜甫的诗是极具韵律的,并达到了一种难以企及的高度。杜甫的情感中蕴藏着巨大的精神力量,促使杜甫不被困难所击倒,即使仕途坎坷,仍怀着一颗坦诚的爱国之心,使人无不为之动容。
关键词:杜甫 诗 爱国情怀
杜甫的诗作多以自身的经历而创作而出的,其中有对祖国山河的赞美、有对人民生活的悲悯、有对自身政治抱负的表达,这些诗都体现了杜甫深切的爱国思想,他想为祖国的壮阔奉献出自己的力量,想使人民苦难的生活得到改善,然而在当时的唐代,却未能使杜甫如愿。安史之乱,使长安迅速沦陷,杜甫眼睁睁的看着国破家亡的场景,心中痛楚不已,由此写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样的悲恸的诗句。
爱国思想使杜甫诗中无法抑制的灵魂,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里,杜甫用自身强大的爱国情怀,为现实主义诗歌建设出一座耀眼的丰碑。在杜甫的诗中,到处沉积着杜甫对国家以及人民的涕泗,使杜甫的诗风变得独具一格,他人只能模仿其表象,而不能模仿其精髓。杜甫是一个视国家为生命的诗人,其忧国忧民的情怀,着实令人崇敬与感动。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描写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根据自身的遭遇而引出人民的不幸,杜甫始终将目光放在人民的疾苦上,对于人民的遭遇他深感痛心,却又无能无力,使杜甫的忧郁以及激愤的情绪达到了顶点,充分体现出了杜甫诗中强烈而又饱含深情的爱国情感。
在杜甫的诗中,对于爱国情感的表达随处可见,通过对于祖国山河的赞美、忧国忧民情感的表达以及诗中饱含的民族意识,无不彰显着杜甫对于祖国的热爱之情,使杜甫的爱国情感发挥到极致,并贯穿于杜甫的每一句诗作中。杜甫诗的爱国思想内涵,具体内容体现如下:
(一)对祖国山河的赞美
杜甫的诗中多是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并且具有十分深刻的价值,为后世所敬仰。杜甫与其他诗人有所不同,杜甫在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同时,会将其与社会现实进行结合,从而充分抒发对于祖国命运的悲痛之情。
杜甫年少时不断游历,所以见识到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杜甫也从不吝啬于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因此,在杜甫早年的诗作中,充斥着对祖国壮阔山河的赞美以及对现实社会的思考。杜甫中年时寄居京华,在晚年时又是各地漂泊,虽能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但却也饱尝岁月的荒凉之感,所以,在杜甫晚年的诗作中,我们能够读到那份荒凉无助之感。如在《登高》一诗中,杜甫写到:“无边落木萧萧下,无尽长江滚滚来”的诗句,不仅体现了杜甫对山河景色的描写,也间接体现了作者在离乡后,饱尝漂泊的艰辛,身体欠优,而国家又十分动荡,充分抒发了作者的爱国之情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若没有对祖国的高度热爱之情,是万万写不出这些诗句的,由此可见在杜甫心理深切蕴含的爱国情操,让人对其产生敬佩之情。
(二)忧国忧民的情感表达
杜甫的一生经历过许多挫折,仕途的不顺,生活的艰苦,但这些都没有将杜甫打败,真正让杜甫感到痛心的是国家与人民的生活,面对国家的动荡不安,人民的颠沛流离,杜甫深感痛心。所以,杜甫的诗中经常流淌着忧国忧民的情感,杜甫诗的表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具有一定的曲折婉转性,这样的表达方式与杜甫自身的性格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是密不可分的。现实社会的荒凉无助,让杜甫越发的察觉到不可逆危机的发生,进而将这种忧国忧民的思想注入到自己的诗作之中。如杜甫所创的《丽人行》,充分体现出了作者对国家的忧虑、对人民生活的担心以及对权贵的讽刺,这正是杜甫忧国忧民情感的一种表达。
(三)杜甫诗中饱含强烈的民族意识
杜甫作为一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诗中饱含着强烈的民族意识,他主张团结,反对战争与侵略,一切都从人民的利益着想,他担心广大人民流离失所被战争或侵略所迫,所以在杜甫的诗中,蕴含着丰富的人道主义与爱国情怀。
杜甫的思想深受儒家的影响,以仁爱的思想,赋予杜甫爱国之心,使爱国思想能够深深根植于杜甫的脑海中,并成就了杜甫的一生。杜甫爱国情感的体现与战场上出生入死的战士是不同的,他的爱国思想主要扎根于“民本”的思想。如在《石壕吏》中,老妪一家人的处境令人心酸不已,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人民的生活根本得不到保障,这让杜甫深感痛心并将其表达在了自己的作品之中。又如在《垂老别》中,花甲老人与妻子告别,走向战场的情形,让读者对当时的社会环境感到痛心,杜甫将这一情境写入到自己的诗作中,使人们的情感引发共鸣,借助于这种方式,将国家的动荡与人们的疾苦充分展示出来,反映出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怀以及诗人内心对于人民生活的悲痛情绪。
总而言之,杜甫的一生都奉献在了爱国事业上,他的诗中充分体现了对人民生活苦难的怜惜,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惋惜,对自身报复难以实现的痛惜,使现代人在阅读杜甫的诗作时,也能感受到那份深沉的爱国情感以及爱国思想。
参考文献:
[1]李晓红.简论李白诗歌中的浪漫主义[J].语文建设,2017,(20).
[2]周俊玲.李白《古风》诗叙事艺术探析[J].名作欣赏,2017,(11).
[3]孙新潮.杜甫自然情怀研究[D].西南大学,2014.
[4]李芹.杜甫诗歌中的自我形象[D].西南大学,2014.
[5]王旭.杜甫責任意识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4.
[6]谭晓晔.杜甫的家庭教育与亲情诗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7]张轶男.杜诗佛禅世界[D].吉林大学,2013.
[8]周倩.论杜甫诗歌的漂泊意识[D].南京师范大学,2013.
[9]辛晓娟.杜甫七言歌行艺术研究[D].北京大学,2012.
[10]黄桂凤.唐代杜诗接受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6.
(作者单位:葫芦岛市建昌县职业中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