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青
【摘要】对于学前幼儿来讲,家庭和学前教育机构是其教育启蒙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家园共育模式是现代化素质教育 中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在加强家庭教育和幼儿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庭和学前教育机构之间要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基本原则,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学前幼儿的启蒙教学。
【关键词】学前教育;家园共育;模式
一、学前教育家园共育应遵循的原则
在学前教育中,家庭和学前教育机构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两者相互配合、相互补充。不能仅依靠家庭或学前教育机构单方面的力量对学前幼儿进行教育,只有家长和学前教育机构积极建立主动合作的关系,才能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进而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学习知识,获得成长。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于几乎没有任何社会经验和社会阅历的学前幼儿来讲,家长是他们最亲近、最信任的人,更是他们获得知识的重要来源。随着教育意识和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许多家长逐渐意识到自己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对于学前幼儿的教育,家长应结合孩子的具体情况,对学前教育机构的教育内容进行适当补充,带领孩子学习在学前教育机构所无法接触到的知识内容,拓宽孩子的知识面,开阔其视野。具体来说,家园共育应遵循以下原则:
1.密切合作,提升教育质量。家园共育教学模式中的教师和家长要密切合作以完成共同的教育目标。家庭和学前教育机构都是孩子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在学前教育中处于平等地位,二者应坚持共同的目标,致力于幼儿教育,携手为幼儿的成长和发展保驾护航。
2.资源整合,实现互补互助。家庭和学前教育机构所拥有的资源处于相对独立的状态,这可以为家园共育提供最大程度的助益。家园共育模式要求教师和家长充分整合各自拥有的资源,并在教育过程中做到互利互补、取长补短,以便让幼儿得到全面教育。
3.因材施教,开展个性教育。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性格和爱好,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也存在差异。在家园共育模式下,家长和教师应充分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遵循因材施教理念,充分挖掘孩子的特长和闪光点,使孩子能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得到长足发展。
二、学前教育家园共育的方式
1.专业指导式。专业指导模式,主要是以学前教育机构为核心而开展家园共育活动。在这一模式中,学前教育机构主要承担调研、指导、答疑等职能,并由其发起交流互动活动,参与人员主要有学前教育机构聘请的专家、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和具有专业特长和技能的家长,可利用家访、在线教育指导、教育论坛交流等多种渠道和途径,为家长提供专业性和针对性强的指导。
以在线教育指導活动为例,学前教育机构可利用互联网全覆盖且不受时间和空间影响等优势,通过线上教学形式为家长进行疑难问题解答,有效帮助家长解决育儿中的难点问题,包括一些突发问题。为了保障这种交流便捷、专业,学前教育机构要制订《家园共育网络互动制度》,针对学生家长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组织团队成员和家长进行面对面交流与沟通,实现教育指导零距离,增强交流互动效果。
2.交流分享式。交流分享模式,主要是以家长为核心而开展家园共育活动,由家长互助组织发起活动并承担实际调查、服务和宣传等工作。家长互助组织由学生家长组成,具体负责调查学生家长的各项需求,通过家长交流空间、快乐亲子体验营、教育拓展活动等途径,为家长提供分享、学习教育经验的平台。
比如,由家长互助组织发起的亲子体验营活动可以让幼儿走出学前教育机构,走进社区,感受社会的多样文化。亲子体验营定期组织郊游或参观等活动,目的是让幼儿收获在学前教育机构和家庭教育中难以获得的体验。亲子体验营已经逐渐成为家长之间学习、交流的主要平台,不仅有利于家长和孩子之间交流感情、相互了解,而且幼儿之间也会在游戏中加强交往,收获友谊,有效拓展了家园共育的教育空间。
3.合作共享式。合作共享这一模式主要是在学前教育机构和家庭中双向开展家园共育活动。该活动主要由家园合作会发起并组织,家园合作会承担了组织活动、传达信息、研究教育方式等工作。家园合作会由家长推荐出的热心家长和各班级教学组长组成,主要目的是通过助教一加一、家长开放日、快乐家长俱乐部、学前教育网站等途径营造相互尊重且平等的教育氛围,让家长和教师可以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交流合作,共同研究教育模式,进而达成在学前幼儿教育上的一致性和连贯性,最终形成教育研究共同体。
例如,“助教一加一”活动是吸引家长的同事、朋友和亲属加入助教阵营的活动形式。这样的活动不仅为家长助教活动注入了新鲜血液,也可以使幼儿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大幅度提升。此外,学前教育机构还可以利用资源库中的相关信息,聘请一些有专业特长的家长做健康顾问、文学顾问,让他们发挥各自所长,积极参与学前幼儿的教育研究,并在思想的碰撞中就家园教育观念达成一致。
综上所述,专业指导、交流分享和合作共享等模式,不仅可以让家长和教师之间进行平等的对话和交流,还可以有效推进学前教育家园共育工作。在家园共育的实际开展过程中,无论是学前教育机构还是家长,始终要坚持的一点就是要和幼儿做朋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了解他们,发现问题,并及时给予正确引导。与此同时,家长和教师之间也要时刻保持联系和沟通,共同为孩子营造良好的生活氛围和成长环境,实现家园共育预期目标,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冯兰兰.家园共育背景下搭建“亲子阅读”桥梁[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0,(6).
[2]毛家会.家园共育背景下幼儿早期阅读活动的实践研究[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0,(6).
[3]胡馨婕.家园共育不能一蹴而就[J].教育家,2020,(47).
[4]白杨.探究开展幼儿园家园共育工作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