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策研究

2021-09-10 07:22程灿灿
启迪·上 2021年1期
关键词:中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策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对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中小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急剧变化的时期,对外界环境比较敏感,在这种情况下,对中小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策略研究对于学生素质的提高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对中小学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策进行研究至关重要。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小学生;对策

当前国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看法。重点强调要加强对青少年的价值引领,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他们实践的重要指南。为此,我们必须强化对中小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构建全方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体系以充分发挥对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小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性

“三个倡导”为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选择提供了行动指南,是我们的指路明灯,明确提出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文化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我们要在社会环境中去强化这种影响,让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约束规范行为

思想是行为的指导,支配和改变着行为,人的行为都受到思想不同程度的制约。通过对中小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他们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观的全方面了解,并通过情感,意志,信念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逐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他们自己的品德意识体系中,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行为是一个人思想品德高低的直接表现,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会得到人们的赞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能通过约束规范受教育者的行为促进其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

(二)引导政治方向

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能让学生了解到我们最终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社会以及要成为怎么样的公民;了解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过的浴血奋战的艰辛历程;回想近代以来改革开放40年来的成就给社会带来的变化;也能让他们更好的认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牢固树立四个自信。另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强烈情感,有利于学生树立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更好的激励他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業做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塑造个体人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塑造中小学生健全的人格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能让他们形成高尚的人格和健康的精神状态,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以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生活。而进行持久深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可以更好地引导中小学生形成乐于助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德,培养出温文尔雅的内在气质,心胸开阔的精神境界,积极乐观的心态,从而拥有一个辉煌绚烂的未来。

(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首先,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中小学生能够学会如何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树立集体意识,增强集体观念,培养集体情感,进而懂得如何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通过合理的方式追求自身的利益。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能让中小学生提高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更好地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目标,掌握正确的人生价值评价方法。最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热情,做一个客观公正的人。

(五)促进全面发展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根本目标。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而且也能在侧面影响到学生的成绩,这是因为通过教育让他们懂得学习的重要性和意义,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提升智能素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通过各种活动激发学生其他方面的动机,并提高人的身心素质和审美素质,促进人的个性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也是人的个性的形成发展过程,培养自己兴趣爱好的过程。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优势,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搞好这个基础工程,就能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撑和动力。

二、中小学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分析

自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来,党和政府非常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贯彻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整个社会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不断加强,公民精神面貌有了改善,然而现阶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针对性不强,具体措施不明确,社会上还是存在不良风气,少部分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还比较低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一些新的考验。

(一)教师对社会主义核心观教育的意识不强

教师作为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对学生起着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担负着将社会要求的思想观念,价值观点,道德规范传递给学生的重要任务。进一步说,教师是学生的模范,教师的每个举动都会对学生有耳濡目染的影响。然而部分教育者由于自身认识水平有限,经验不足等因素对社会要求理解不到位,导致教授的信息不正确;或者是少数教育者心底并不真正认同教育要求,仅仅是出于职业要求而照本宣科地开展教育活动,缺乏主动教育的自觉意识,导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质量不高。上述两种情况表明,教师自身的知识、能力素质和行为都会影响到学生的成长。

(二)中小学生政治意识观念薄弱

受中国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小学生只追求优秀的成绩,而对政治了解甚少。整个社会也给他们营造只要学习好,其它一切都好的画面。部分学生认为自己还小,了解政治都是大人们的事;也有的学生认为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很小,改变不了什么,就随大众。这导致社会上经常出现有才无德的局面,严重影响社会风气。况且现在的中小学生大多喜欢看动画片或者青春偶像剧,很少有人主动看新闻联播,关心国家大事。他们认为政治新闻太无聊,不想看。甚至有的学生连学校安排的思想品德课都不好好听,觉得上这种课没意思,道理自己都懂。总而言之,中小学生普遍认为政治与自己生活的联系不大,离自己很遥远。却不知我们每天生活在这个社会中,一刻也离不开政治生活。如果没有政治意识,我们就无法融入社会生活,学生的思想观念就不会进步。

(三)家长对孩子道德教育意识不强

家庭是孩子最初社会化的地方。家长的思想道德素质,家长对孩子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等都会影响着孩子道德素质的提升。目前不少家长眼睛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孩子其它方面的发展,导致有些孩子生活不能自理,这一现象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还有一些家长的教育方式不正确,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有的父母对孩子太过宠爱,不舍得打骂孩子,这种情况虽然表面上看来家庭关系很美好,但其实这种做法在某种程度上损伤了孩子自立自强的精神和能力。这些情況都不利于孩子品德素质的提高,不利于孩子适应现代社会观念。

(四)只注重表面上的宣传教育

现如今,我们整个社会都在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口号遍布区域角落,中小学班级里也挂了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牌子,但是又有多少学生去留意过,更不用说有多少学生能够背诵这24字。即使学生在学校的要求下能够背诵下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涵和实际价值也鲜有人了解。我们大多数情况下,只是宣传的多,做的少。比起在嘴上说要行动,我们更需要的是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灵魂所在,因为只有真正了解,才能从心里真正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才真正算是落到实处。

(五)教育内容相对空泛,缺少层次

一般情况下,说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我们就会想到那24字,对所有年龄段的学生基本上都实施同样的教育内容,没有分清各个阶段学生教育的重点,缺少针对不同学生段的内容设计, 违背了中小学生身心成长的循序渐近性,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效果大大减弱。特别是对初、高中生的教育内容缺乏延伸教育, 忽略了他们随着年龄不断发展的自我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仍没有改进,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内化。

(六)教育形式相对单一,缺乏社会实践

现在中小学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途径就是思想政治课堂,通过课堂进行内容灌输教育。然而,这只是外在因素影响学生的思想品德,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必须唤醒学生自我教育的意识,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反思。把课堂上的理论与课后的实践相结合,多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只有这样,课堂上传授的理论知识才能生动直观地展现出来,才能更好地被学生吸收,内化为自己的品德意识体系。同时,社会实践活动也丰富了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让思想政治课成为学生愿意去上的有趣课。

三、中小学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策

(一)提高思想政治课的质量

思想政治课是学校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它的重要责任在于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作为一门德育课程,思想政治课不只是教给学生书本知识和概念,更重要的是,传授学生做人的道理,并以这些理论知识为指导转化为学生的实际行动,达到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水平的效果。上好思想政治课,必须“根据中小学生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设计出层次分明的教育内容”。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要精心备课,具有创新观念,学生要积极互动,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从而帮助中小学生学会做人,帮助他们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引导他们成长成才的方向,做一个有德又有才的人,用自己的智慧回报社会。

(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教师是学校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体,各科教师特别是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中小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水平。社会应积极完善教师职业资格认定制度,提高专制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建设一批专业型,专家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者。一直以来,教师被称为园丁向学生传播知识,起到了一个桥梁作用。因此只有大力提高教师的素质,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学生。

首先,引导教师提升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 深入教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和内涵的理解, 并在工作和生活中真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次,提高教师自觉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的意识, 促进教师结合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最后,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在思想上、行为的影响力,起到教书育人、身体力行的表率作用。

(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校园文化

优秀的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境界,提高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长期处于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中,中小学生就能够潜移默化地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逐渐形成褒贬荣辱的新局面。

“校园文化是一种深层次、更基础的东西,它反映了学校价值观的本质,代表了一个学校的典型特征”[3]。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校风学风的重要体现,是教师和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承载。在校园文化主题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提升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从班级的角度来看,每一次班干部评选都应该遵循民主的原则,少数服从多数;班主任排座位也不能只按照成绩排名一次挑选,还应该把其它因素考虑在内。此外,还应该鼓励同学们之间互相帮助,形成和谐愉悦的氛围。从整个校园来看,我们可以美化校园的物质环境,多些自然本色,突出环保绿色的主题。从精神文明建设角度看,校园的黑板报应该多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识,可以写出具体的事例,或者是对本学校的好人好事公开表扬;学校在颁发给成绩优秀学生奖品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多种评奖方式相结合,评出诚信之星,勤劳之星,进步之星,文明之星,激发学生的潜力,真正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总之,校园文化总是在不知不觉、润物无声中影响受教育者,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陶冶。

(四)积极开展各种实践活动

学习好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在实处,还必须付诸实践。实践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根本途径。“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学生成长的特点结合起来”。要将学生在课堂接受的知识转化为外在的行为方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生的道德素质也会得以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目的才能落到实处。

学校的实践活动又分为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校内实践活动包括举办“新中国成立70周年”“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感恩节”“劳动节”等主题班会,手抄报或者演讲,还可以每周安排一节活动课让学生大扫除,体验劳动的辛苦,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每天让学生看30分钟新闻联播,播放相关的电影或者英雄人物的先进事迹。校外实践活动包括组织学生到革命纪念馆,陵园等去参观,近距离感受烈士精神,还可以组织春游,秋游,感受大自然的无限魅力和亲和力,增强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生命情感。更重要的是,让他们看到当代祖国的繁荣昌盛,展望未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五)营造良好家庭氛围

家庭是人生的起点。我们最开始接受教育的地方就是家庭,因此家庭对孩子的成长有着直接的影响。与此相适应,家庭教育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不可缺的重要环节。我们“要发挥家庭教育的奠基性作用,通过组织家长学校、家校联合开展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等形式,引导家长规范自己的行为,以良好的行为举止、生活习惯、品德素质等为孩子做出榜样”。同时,也要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但要求孩子学习成绩好,而且要关注孩子的各方面能力,使其成为对社会有用的合格公民。

(六)营造积极的社会环境

终身学习理念的提出带动社会教育蓬勃发展,尽管在整个教育系统中社会教育所占的比重不大,但越来越显示出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人总是处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中,无论是哪个职业,哪个阶层都离不开社会。社会教育对人的影响的广泛性,覆盖的全面性决定了它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我们可以加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力度,让中小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要求,可以给中小学生提供一个优良的社会环境。政府部门可以采取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识手册,做一些公益广告等形式。这些都能够在无形中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教会中小学生一些社会文明素养,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另外,还应该发挥同辈群体的积极作用,他们接触的时间比较多,良好的行为可以树立榜样力量,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七)净化网络环境

进入大数据时代,科技迅猛发展,在人们的生活中得到普遍的应用。智能手机,网络的全覆盖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这一电子信息系统,向人们传播正确、丰富、生动的信息,以帮助人们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健康的精神状态。我们可以设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网站。在网络教育主管部门的统筹协调下建立起中小学生共同参与学习的主题学习网站,为中小学生网上学习、交流、活动提供综合型服务台。还可以开展“小志愿者”“我身边的好同学”的网络评选活动, 通过榜样的力量引导广大中小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观。此外,我们还可以在网上举办知识竞赛,并设置奖品来鼓励同学们参与。同样,也可以制作一些公益节目或者视频在愉悦心情的同时让学生自觉接受教育。总之,我们要努力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网络系统,构筑网络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阵地,充分利用网络形式多样的特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网络上遍地开花。

在网络上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还应该提高网络管理人员的素质,引导他们加强行业自律,从根本上提升网络信息的质量。同时,现在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课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也可以积极鼓励学生观看道德讲堂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学生自己也可以在课余时间利用手机,电脑等工具查阅资料,观看时政热点,及时了解社会信息,培养政治意识。

四、总结

我们应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充分发挥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作用。尤其是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把学生培养成品德高尚的人。无论是学校、家庭、社会,还是利用网络资源,这些都是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载体,目的都是强化对中小学生的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渠道,加强学生的政治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当然,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是一个复杂、系统、逐渐深入的过程,我们应该做好长时间准备,努力提高中小学生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识,早日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参 考 文 献

[1]李占明.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路径[J].现代教育,2019(06):61-62.

[2]丛瑞雪.德州市中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现代交际,2018,No.490,158-159.

[4]高国希.整体规划德育课程的理论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1(7).

[5]季平.在中小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策[J].教育探索,2017,No.307,63-65.

[6]王生龍.中小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8,(03):120.

[7]汤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小学教育的现实困境及突破对策[J].教育导刊,2017,(01):51-54.

河南省开封市河南大学 程灿灿

猜你喜欢
中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要素库及权重分析
陪读现象产生原因及其利弊分析*
浅谈凉山彝区中小学“学困生”的转化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