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美娣
摘要: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是教育教学未来发展趋势,教师应审时度势,顺应教育发展规律,转变教学观念,探索适应于新时期的教学模式。现结合初中生物教学实际,分析信息技术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所面临的阻碍,并针对打破教学束缚的途径展开探讨,探寻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相融合的切入点,发挥其优势推动课堂教学优化。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信息技术
引言: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现如今,形成了以“互联网+”为主导的新型教育模式,为素质教育改革注入新鲜血液。初中生物是探索生物成长规律、展现生命基本现象以及树立正确生命价值观的自然学科,在初中教学体系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目前传统教学方式难以适应新时期教学需求,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加快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创新步伐不失为新课标的教学目标顺利落实的有效手段。因此,如何构建“互联网+”现代化生物课堂需要教师深入探索。
1初中生物教学现状
现阶段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理论化、模式化、刻板化是其不可规避的教学问题。具体而言,主要集中于以下方面。第一,教师掌控过多,学生被动学习。对习惯于应试教育的教师而言,对于新时期教育观念的落实情况不尽人意。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以知识为核心的课堂构建模式仍然大行其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受到诸多限制。教学设计缺乏知识剖析及推到过程,灌输式意味浓重。学生课堂体验不足,思考能力及动手能力较为薄弱。第二,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创新流于形式。目前讲练式是初中生物较为常用的教学方式,虽然对于理论知识巩固起到一定作用,但是枯燥的教学方式难以调动学生学习激情。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渗透,教师尝试将信息技术与生物课堂相融合。但是受到教育观念及课堂把控力度等因素的影响,信息技术的运用存在“过”与“不及”的问题,即仅仅作为教学衬托或是喧宾夺主。课堂组织构建形式的局限性导致教学方式的创新流于形式,信息技术并非发挥其应用的辅助教育价值。
2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初中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2.1创建教学情景,诠释理论概念
正确的概念认知是生物学习的基础,但是由于生物概念较为抽象,加上初中学生理解能力存在局限性,对于概念的认知存在模糊不清等问题,影响对于生物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而信息技术能够传递传统教学不能够展现的内容,将抽象的生物概念具象化,加深学生的理解。例如,在讲解“生命的世界”章节知识时,关于生物和生物圈的概念,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设备模拟微型地球生态系统,展现大气圈、水圈以及岩石圈的层次划分,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向学生讲解生物圈的概念,对生物圈的组成部分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在多媒体大屏幕展示学生较为熟知的动植物图片或视频,发挥信息技术教学设备可以随意放大、暂停及反复播放的优势,让学生细致观察并交流探讨生物的定义、尝试自行归纳生物的特征,分析生物与生物圈的区别与联系。依托教学情景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强化对于理论概念性知识的认知,提升生物课堂教学趣味性。
2.2打破教材局限,拓展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所承载的资源具有丰富性、多元性及开放性的特性,教师借助信息技术资源优势打破初中生物教学过于依附于教材的课堂构建形式,拓展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知识深度与广度。例如,在讲解“细胞通过分裂而增殖”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将细胞分裂过程及所产生的动植物生长结果以视频方式展现出来,借此引导学生思考细胞体积很小的原因,分析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对于生物体的意义。借助信息技术的直观手段帮助学生快速理解知识核心,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促使学生从繁杂的生物基础知识中跳脱出来,获得更多独立思考与探索的时间与空间。此外,初中学生作为新一代数字人,所涉猎的知识更为广泛,在教学过程中往往能够提出超出教师预期的观点,如癌细胞是形成、分裂而增殖的,打乱原有的教学设计。教师可以发挥信息技术及时性优势,调取癌细胞相关教学资源,对教学设计进行调整,将学生所提出的观点转化为再生性课堂资源,采取因势利导的课堂构建方式,借机引导学生正确认知癌细胞,强化关注生命健康的重要性,满足学生猎奇心理的同时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2.3巧借微课教学,攻克教学难点
微課是信息技术发展的衍生物,以短视频形式集中展现教学内容,不失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强强联合。教师发挥微课短小精炼的优势,用以攻克生物教学重难点,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例如,“血液循环”章节教学,体循环与肺循环中的气体交换是此部分的教学难点。教师可以运用微课进行针对性讲解。首先,第一环节,设置血液循环视频,从感性认知着手,让学生对于血液循环途径建立初步认知。其次,第二环节设置观察提纲,如血液循环的起止点以及路径、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及发生地点。让学生在观察提供引导之下,对体循环与肺循环过程进行观察,深化认知的同时培养观察能力。最后,微课的第三环节,教师以图解方式展示血液循环过程,明确体循环与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并组织学生归纳二者的异同之处,进而对于血液循环途径建立整体性认知。巧妙借助微课对重难点内容进行系统性讲解,提升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自主探究的能力。
2.4剖析实验原理,助力实验教学
初中生物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自然学科,实验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但是结合实验难度、实验设备及学生动手能等综合因素考量,一些生物实验可操作性不足。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通过口述方式一带而过,影响实验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助力实验教学,打破教学局限性。例如,在讲解“光合作用”相关知识式,教师信息技术加持之下,教师可以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演示海尔蒙特实验、普利斯特利实验、英格豪斯实验等生物实验,让学生了解实验详细过程,观察实验细节,借助一系列经典生物实验带领学生探索植物光合作用。借助信息技术深入剖析生物实验原理,通过客观的实验分析,培养学生以辩证思维看待生物事物,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结束语:
对于初中生物教学而言,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限制,教学创新步伐受到禁锢。因此,教师应正确认知信息技术的辅助教育功能,以开放性心态接纳新鲜事物,坚持因势利导原则,适时调整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设计,构建现代化的高效生物课堂。
参考文献:
[1]何晗.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的整合研究[J].才智,2020(05):24.
[2]唐文英.巧用信息技术,构建初中生物高效课堂[J].中国新通信,2020,22(10):205.
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湖洋中学 364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