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合唱教学是中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音乐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在合唱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歌唱技能是教学的重点。教师要创新教学观念,认识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合唱技能的重要意义,分析合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策略,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中学音乐教学;合唱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0-0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12-0018-02
引 言
合唱是中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从教学难度来说,合唱教学比其他音乐教学内容与形式更难,不仅对学生的基本音乐歌唱技巧有一定的要求,还对学生的合作协调能力要求更高。中学生尚不具备一定的音乐体验能力,甚至合作协调能力也不强。因此,教师一定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实施合唱教学策略,尊重学生认知规律与发展特点,强化学生对合唱音乐的感知,激发学生对合唱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合唱技能。
一、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合唱技能的作用
新课程改革理念要求合唱教学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但是在部分学校,由于其音乐教学条件相对不足,部分家长也不具备购买音乐器材的条件,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音乐的普及。合唱教学是一种集体性音乐训练形式。通过合唱教学,学生可以掌握歌唱技巧,提高歌唱技能,培养音乐体验能力。因为合唱对学生的合作协调能力要求较高,所以合唱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还可以在合作与协调情境下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与倾听能力。这既能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又能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1]。
二、中学音乐合唱教学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中学音乐教学在改革教学模式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但是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依然存在。例如,在合唱教学中,教师忽视了学生主体学习地位的落实,而是以理论讲解灌输为主,不注重对学生合唱方法的指导与合唱技能的训练,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歌唱技能。许多教师与家长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把学习成绩的高低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标准,认为音乐课就是供学生休闲娱乐的科目,为学生赢得休闲时间,使其以更多的精力投入主科学习中。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学生的合唱技能训练或被淡化或被取消。当然,学生也没有意识到合唱对自身学习发展的重要作用,没有认识到合唱是自身抒发情感、缓解情绪的重要途径。因此,学生对合唱教学也采取消极的应对状态。另外,目前合唱音乐作品具有成人化特点,但是大部分中学生正处于变声时期,其声音也不稳定,所以教师采用成人音乐作品进行训练,难以达到预期效果[2]。
三、中学音乐合唱教学中歌唱技巧与技能的训练策略
(一)选择合唱音乐作品
合唱作品的选择要符合音乐教学目标,要符合突破与化解教学重点、难点的需要,也要听取学生的意见、尊重学生的选择。而在目前音乐教学中,教师的主观性较强,一般是按照自己的想法与观点选择合唱音乐作品,结果所选作品不是学生所喜欢与感兴趣的,不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導致学生很难产生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师生平等意识与民主观念,没有抛弃传统观念中的“师道尊严”意识。这导致学生的参与热情不高、动力不强,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提高。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合唱作品,把情感真挚、内容健康的作品作为合唱教学的首选,因为音乐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音乐知识,提升学生音乐技能,还要通过音乐作品的教学,让学生体验渗透于音乐作品中的情感,达成情感共鸣,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受到思想品行教育,从而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使音乐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也就是说,教师在选择音乐作品时要慎重,要综合考量各种因素,如要看作品节奏的快慢、歌词的内涵、曲调的高低等。教师若对作品难以选择时,可以将这个选择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以小组合唱的方式进行简单的训练,来明确作品的难度与感染力。这样可以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根据学生的要求选择合唱教学作品。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饶有趣味地进行学习,克服由教师主观选择自己并不喜欢的作品而产生的厌烦情绪,从而增强合唱教学的实效性。
(二)训练歌唱气息
歌唱气息的运用是对学生进行歌唱训练的重要内容。据调查,当前中学生气息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尚未掌握一定的发音技巧,即使掌握了相应的发音技巧,也不能正确运用,这使气息训练成为合唱教学的重点。因此,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呼吸对歌唱的重要作用,区别生活中的呼吸与歌唱中的呼吸的作用与特点,使学生在歌唱时能够正确调节歌唱气息,能够在呼吸中体验情感与旋律的变化。
(三)训练合唱声音
合唱与独唱是有较大区别的。合唱是一种集体合作性的艺术,在合唱中要求各位成员必须注重平衡与和谐。所以,合唱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就是怎样处理好个性化声音与集体声音之间的关系,使合唱更有美感与魅力。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个性是较为突出的,对合唱这种需要各成员合作的音乐形式不太感兴趣,在歌唱时往往不顾及合唱效果而突出自己的发音。所以,要提高合唱效果,教师就需要对学生进行合唱意义的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合唱是一项集体艺术形式,要注重通过各种方法将自己的声音与集体的合唱相统一。这是合唱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础。教师既要引导学生学会发声、学会倾听,还要运用新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合唱兴趣,将那些常常发出个性化声音的学生组织在一起,让他们组成一个单独的合唱小组,在这个小组中让学生自己练习与体验,尝试发出与小组整体相和谐的声音,直到音律达到和谐、统一。同时,教师也可以在小组与小组之间及班级与班级之间组织合唱比赛,从而激发学生合唱的积极性,提高其合唱技能。
(四)强化辅助练习
在合唱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发音语调及音色进行统一训练,使整体声音更和谐、统一,而通过一些乐器来辅助学生合唱练习是较为有效的方法。例如,教师应用柯达伊手势教学法,可以使学生在音乐训练中更直观地感受抽象的音符。学生通过教师的手势的引导对音乐的理解更深入,并且可以在合唱中进行高低音的辨别,把握好音准。在合唱中,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手势确定唱名的准确高度。另外,教师可以借助于其他物品,如钢琴、三角铁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结合乐器演奏,让学生体验合唱的魅力。
(五)注重声部平衡
合唱均衡是实现合唱美感的重要因素,合唱中低声区的均衡、中声区的均衡、高声区的均衡都非常重要。但是学生在合唱中,中声区唱得好的高音提不上去,高音能提上去的低音区却降不下来。这就必然导致合唱该用高音的地方却提不上去,该用低音的地方却低不下来,影响了整体合唱的效果。鉴于此,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合唱均衡的训练,让学生在不断的训练中把握好声部均衡。同时,教师要对合唱学生进行合理安排,把声调洪亮的学生安排唱歌曲旋律高的部分,从而提高合唱效果。
结 语
合唱作为中学音乐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是需要学生集体有效合作才能完成的艺术形式。教师必须对学生的条件进行整体分析与把握,在教学时不能顾此失彼,要有整体观念,在合唱教学中要借助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了解合唱中的具体环节,在合唱教学中获得审美体验,通过一系列训练,提高歌唱技能。此外,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引导学生认识合唱的特点与作用,感受合唱艺术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张素琴.中学生合唱训练教学方法的探究[J].新课程学习(上),2011(06):71.
连雪梅.浅谈如何加强中小学歌唱教学中的基本技能训练[J].音乐时空,2013(16):179+178.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基础教育研究专项)“校园合唱教学模式的创新实践研究”(项目编号:JSZJ20049)的研究成果(福建教育学院资助)。
作者简介:陈琦(1974.4-),女,福建厦门人,中学高级教师,从事中学艺术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