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时期图书编辑的坚守与创新

2021-09-10 07:22李芳
传播与版权 2021年4期
关键词:融合出版知识服务

李芳

[摘要]融合出版是传统出版业突破瓶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新时期的编辑在追求创意的同时,也要继承出版者的优良传统,在继承中追求创新。同时,编辑还应坚守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和职业品格,创新产品形态和服务模式,满足读者多样化阅读需求和体验。

[关键词]融合出版;互联网策划;知识服务

国家“十四五”规划指出:加快数字化发展,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升全民数字技能,实现信息服务全覆盖。信息时代俨然已经揭开大幕。传统图书出版必须顺应时代潮流,借力智能化,守正创新,融合共赢,才能实现出版高质量发展。

融合出版是指纸质出版与数字出版、多媒体等深度融合的出版方式,集图、文、音、访多功能,是对传统纸质出版与多媒体传播的内容、渠道、功能层面的全方位、立体化的整合,即在纸质出版核心内容的基础上,把不同媒体融合起来,取长补短;线上、线下一体,把作者、读者与出版社融合起来,满足读者个性化需求。具体说来,融合出版包含纸质图书、电子图书、听书、H5页面、视频等多种产品形态的开发与呈现[1]。

融合出版可以说是出版理念的革新,其在满足读者更多方面需求与体验的同时,无疑对编辑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要求编辑成为跨领域、跨行业、跨学科,懂出版、懂传播、懂技术的专业复合型人才[2]。虽然融合出版从平面到立体,媒体的边界模糊,在技术的支持下,真实与虚构也逐渐模糊,生产过程与产品形态柔性化,但是其出版的核心内容不变。编辑在追求创意的同时,也要继承出版者的优良传统,在继承中追求创新。在数字时代,编辑仍然要坚守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和职业品格,自觉担当文化传承职责、要有做学问的执着追求和全心全意服务读者的意识[3]。具体说来,新时期图书编辑要有以下的坚守与创新。

一、笃守正道,传承精益求精的编辑传统

(一)坚守责任意识,确保内容导向正确,社会效益优先

智能化技术为图书出版提供了更加便利的途径。图书编辑工作者在日常的策划、审读加工过程中有效运用技术的同时,绝不能放弃优良的出版传统。编辑应该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和《出版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在工作中编辑应牢牢把握政治、价值和舆论导向,始终坚持社会效益第一原则,确保内容导向正确。

(二)坚守质量意识,严守“三审三校”机制

质量是出版的生命线。无论产品形态是什么,编辑一丝不苟的严谨工作态度不能变。图书编辑应该按照《图书质量管理规定》以及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严格执行“选题论证”制度、“重大选题备案”制度、“三审三校”制度,严格把好质量关,消灭内容知识、语言文字、技术处理等差错,打磨出内容与形式皆优,切合读者需求的精品出版物。

(三)坚守良好的职业品格,在专业领域内孜孜以求,深耕细作

图书编辑工作者应当始终坚守自己的道德准则,坚持出好书、优质书,做好读者与作者之间的桥梁和把关者。同时,编辑虽说是杂家,知识面应该广博,但相对也应该有自己的专业研究方向,这样在市场调研、选题策划环节才能保有专业敏感度,与作者才能更好地沟通,审稿环节才能及时发现问题,策劃出的产品也更能符合市场需求。编辑要更注重自身的编辑学术能力。如著名学者、中华书局编审周振甫,为钱钟书巨著《管锥编》做了大量编辑校订工作,钱先生感谢其“小叩辄发大鸣,实归不负虚往”。编辑的学术能力还体现在对作品内容的理解与把关能力上。

二、以新制胜,顺应新时代发展要求

(一)创新思维模式,将核心产品与增值内容融为一体

融媒体技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综合处理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使抽象的信息变得可感知、可交互。现代编辑应不断优化升级自身知识结构,在增强自身业务能力的同时,熟练使用微博、微信等APP平台,深入学习数字和网络技术应用等相关知识,自觉参加相关业务知识培训,掌握数字采集、检索、视频制作、图片处理等技能,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编辑要擅长运用互联网策划思维和大数据分析技术,通过利用好互联网新技术,快捷地寻找到信息海洋中真正有价值的部分信息,对选题策划中的内容选取、撰稿人确定、目标市场定位等信息充分严格加以筛选。首先,在图书选题方向的选取上,编辑要学会利用词频去辨别和分析媒体热议及学科前沿的相关信息,这将有助于获取创新性、前沿性或者读者关注的热点问题。其次,在撰稿人的确定方面,编辑应多方搜集作者信息(所著作品、专业特长、创作手法、社会评价、作品销售等情况)并建立完善作者信息库,以便从中选取出最恰当的目标作者。第三,在产品的目标市场定位上,编辑要利用大数据对受众进行分类,以使选题策划内容可以更好地满足目标读者的期待,并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二)创新产品表现形式,将内容提供与知识服务融为一体

以满足受众需求为导向,出版社要鼓励编辑深挖产品内容资源,积极参与产品形式的创新,从而实现内容多终端呈现,跨平台发布,同时根据图书内容及其读者定位来选择最佳的产品呈现方式。基于图书的内容,改革传统的图书出版模式,可以从“内容+需求”“内容+服务”等路径着手,采用同一内容、多种产品的呈现方式,如数字技术、二维码识别、沉浸式VR、H5的应用等,这些多样化的产品呈现方式往往可以带来“1+1>2”的效果。同时,在选题策划阶段,出版社及其编辑就应对图书内容和产品形态一并加以设计,对纸质图书之外的各类相关数字产品以及动漫视频、有声读物等衍生产品进行分类组合,延伸产品链,扩展增值内容,促成图书作者、新闻媒体、传播平台以及广大读者等全方位互动。如人民出版社在《政府工作报告(2021)》纸制版图书出版的同时,配套出版了《政府工作报告(2021)·视频图文版》,增加了相关视频二维码、名词解释、图表、延伸阅读等内容,同时还推出《政府工作报告》电子书、有声书等融媒体出版物,在多家网络平台同步上线发布,获得了很大的社会反响和好评,堪称融合出版的成功范本[4]。

根据选题类型不同,出版社及其编辑选择的产品形态、技术支撑和知识服务方式也不同。如围绕重大时间节点、重大理论、重点题材等方面的主题出版,是各家出版单位主抓的重点工作,其可以运用先进技术,营造多层次出版格局,提供细化知识服务产品及方式,顺应当前社交化与移动化趋势,引导全民阅读。如少儿出版可以把好的儿童文学作品改编成舞台剧,线上分享与线下场景融合打通,极大地提高图书内容营销的流量。又如教材出版方可以根据学科特点和学习者的需要,以读者易于接受的文、图、音、像等多种直观形式科学呈现,提供数字化的教材内容以及智能化的交互使用功能。出版社及其编辑还应注重产品的宣传与推介,发挥门户网站等平台优势,通过广泛互动,精准定位目标客户,实现产品的按需出版和多方位的立体宣传,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同时,为了增加出版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出版社及其编辑还可以延伸开发与图书内容相关的产品,并提供相关的知识讲座、主题沙龙及展览等多种形式的知识综合服务等[5]。

(三)創新营销模式,将线上、线下,读者、作者和出版社融为一体

融合出版营销模式的创新,是围绕“人”为中心展开的。在图书出版行业,传统的营销模式大多以图书为中心,发货、铺货、线上和线下分发以及在报纸上发表书评、书讯等一直是图书营销的主要手段,读者、编辑的参与度不高。融媒体出版时代,依托于对读者数据的深度挖掘,图书营销向多元化、全方位、立体化方向发展,由单一诉求向多维度的互动分享转变,其实现路径可以来自资源的共享、自媒体的推荐、朋友圈的活动转发、更为柔性的传播文案和轻松活泼的口碑营销等。出版社可以通过对媒体的精心挑选,把图书产品特点和媒体特点紧密结合起来,保持图书产品和媒体的精准对接,凸显各自优势,发挥互动效应,从而取得扎实的营销效果。总的来说,以人为中心的营销方式更容易提高大众参与度,让人人拥有话语权的同时,对目标读者的关注和尊重也得到了充分体现。融合出版所呈现的多元化的转化形式,使得传统出版内容的展示更为新颖、创意十足,有效地凸显了出版社与相关品牌的影响力。

为拓展营销渠道,在开通当当、京东等传统图书网店业务的同时,图书通过各类公众号、营销小程序等平台和直播带货等形式进行销售,其销售能力也十分惊人。如2019年,网剧《庆余年》热播,人民文学出版社多次发布相关视频,将图书和网剧短视频绑定营销,吸引了大量网剧粉丝购买图书。人民文学出版社不局限于名人推书,也让熟知图书内容、具有先天优势的编辑们轮流担任主播,进行图书推介,激发了观众浓厚的参与和阅读购买兴趣,读者既可以通过在线留言与编辑实时沟通,也可以通过发表评论和网友分享并获得认同,实现了读者、作者和出版社的实时互动。

在融媒体时代,编辑原先单一的图书质量“把关人”职责已不能满足现实工作需要,其还应担负图书相关产品的“设计者”“推广人”“代言人”,甚至是“产品经理人”等多重角色。融媒体时代的编辑,应熟练使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网站、手机APP、微博、微信公众号等途径,实现图书出版前的市场预热和反馈调查以及出版过程中的快速分享和产品的市场推广,不断提升读者的“悦读”参与体验,并且根据市场反馈延伸产品链及做好产品的更新与维护[6]。

三、守正创新中应该注意的几个关系

“守”与“变”是一对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逻辑关系。坚守的是本色和原则,创新的是方式和手段。“守”是“变”的底气与方向;“变”为“守”增强动力与活力。新时期的编辑要注意处理好几个关系。

(一)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无论技术手段和发展形势如何,编辑坚守的方向和导向始终不变,这是体与用的表现。编辑在纷繁复杂的信息环境中,应该练就“慧眼”,透过现象抓本质,以服务读者需求为中心,策划优质且多样化的文化产品和知识服务。

(二)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邹韬奋、周振甫等老一辈编辑胸怀历史使命,扎根出版,甘于奉献,为新时期编辑树立了榜样。编辑要继承这些优秀的出版精神,同时还要保持思想的开放,跳出传统出版模式及思维定式,以变应变,跟上甚至引领时代步伐。

(三)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守正与创新也体现了知与行的统一。新时期的编辑不光是专家、是杂家,还要是通晓传播媒体的行家。专业知识、出版知识、传播以及新技术的应用等都需要新时期编辑进行广泛学习、深入思考,并在在实践中掌握。因此,编辑应当以学习实践来应对“本领恐慌”,不断探索发展新路径。

四、结语

“笃守正道,以新制胜”。新时期的图书编辑应在继承老一辈编辑优良传统的同时,顺应时代潮流,拥抱媒体融合,勤于思考,立足专业,努力学习新技术,尝试新领域,发现新体验,不断升级思维模式,做优秀产品的策划者、优质内容的把关者、知识服务的运营者和推广人,为高质量融合出版的转型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赵宏源.融合出版的内涵解读与趋势展望[J].中国传媒科技,2020(07):7-10.

[2]章红雨,尹琨.全国政协委员吴尚之:高素质出版人才是文化强国之基[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1-03-09.

[3]毛俊宁.出版机构应如何应对融媒体时代[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1-01-22.

[4]秦丹华.人民出版社推出三维码融媒书[N].中国文化报,2019-06-17.

[5]郝静.媒介融合趋势下编辑的转型与创新[J].今传媒,2019(06):126-127.

[6]孙微巍.解读数字出版编辑的三种思维[J].出版发行研究,2021(01):11-15.

猜你喜欢
融合出版知识服务
互联网思维下的期刊融合出版
出版融合发展中的高校出版人才培养
国际首部ISLI MPR出版物《古文观止》的出版与思考
数字化技术和互联网思维结合下的“融合出版”分析
基于知识服务的档案管理模式研究
跨境电商供应链中的知识服务供需匹配模型研究
构建图书馆知识服务理论体系的思考
嵌入心理契约的馆员知识服务能力建设研究
从西方国家保护消费者权益政策看用户信息消费的安全管理
融合出版背景下的出版业管理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