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苏芳 茹卫华
在全民阅读理念日趋深入人心、阅读的价值和意义得到广泛认同的当下,如何丰富中小学阅读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将之引向更广阔更深入的领域,就显得尤为重要。
提起全学科阅读,首先凸显的是这个“全”字。在目前学校层面的倡导中,“全学科阅读”的“全”一般指向阅读对象的扩大、阅读内容的扩充和阅读领域的扩展,强调的是全员参与、全科覆盖、全方位推进,全学科阅读之“全”,意味着要超越阅读只从属于语文学科的狭窄观念,真正从个体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角度,全面认识和把握阅读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将“阅读”从单纯的语文素养范畴转向学习能力体系,从长期以来占主导的文学性文本阅读,转向兼容实用类、信息类文本的更加多元、丰富的阅读资源和视域。
1.有助于从微观层面缓释教育公平问题
过去我们多从宏观层面谈入学机会公平、整体教育质量公平,其实还需要从微观层面落实教育公平问题,如阅读机会公平和阅读质量公平。就纸质书籍阅读而言,我国国民年均阅读量与最高的国家相差12倍以上;第十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深度图书阅读行为的占比偏低。从广泛意义而言,这就是阅读机会国家间的不公平。国内各地区、各学校、学生之间阅读机会的不公平也是极为明显的,“城镇居民不同介质阅读率和阅读量远远高于农村居民”;不少学生基础教育阶段主要是阅读教科书和教辅资料。开展全学科阅读能增加阅读机会,提高阅读量。阅读质量的不公平主要表现在阅读教学质量与阅读学习质量的差别上,以前各学科中基本上只有语文和外语学科抓阅读,而且阅读多停留在浅表化的信息提取、知识了解等层面。全学科阅读倡导各学科都重视阅读,必然丰富学科阅读供给,拓宽学生的学科视野,加深对学科的认知,从而提升学科教学质量和学习质量。
2.有助于从阅读氛围到阅读文化的转型
全学科阅读的铺开,能让师生领悟到阅读不只是文学的专利,学习不只是做题,各学科除了教科书、教辅资料还有多种多样的阅读文本;师生头脑中单一结构的阅读概念将被打破,基于全学科的多结构形态的阅读概念将逐渐建立,学科阅读氛围随之会慢慢形成,学校整体的阅读氛围将更加浓郁。在此基础上,再从制度和机制的角度予以规范,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进行系统布局,从理念和实践的层面进行升华与落位,全学科阅读将会加速推进从阅读氛围到阅读文化的转型,也会加速书香校园的生态化格局真正形成。
3.有助于从阅读层面撬动育人方式改革
“尖深短窄”“繁难偏旧”的课程内容导致了课程育人的板结化、说教化现象,严重影响了育人效果。丰富课程门类,丰满课程内容的肌体,让课程内容有如源头活水,这是课程内容改革的三个基本方向,即课程内容的丰富度、丰满度、灵活度。全学科阅读就是要构建学科课程内容的开放格局,引导师生从长、从宽、从高角度立体化地认知学科,在热爱学科课程、感受学科课程的奇妙与伟大中接受学科教育,使学科课程起到春风化雨的化育效果。
4.有助于师生向自主发展范式的转变
越来越多的研究与测评证明,学科阅读与学科学业成就呈正相关。全学科阅读的基本行为范式是:教师引导—学生自学。首先,各科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或开展示范:除了教材、教辅外学科学习还有什么资源,从哪儿得到,如何得到,对学习有何作用,怎么阅读和利用这些资源。其次,学生循此步骤开展学科自学。这个过程,对教师而言,需要自主地发掘学科阅读资源,并形成学科阅读资源库,这有助于教师精准分析教材、有效开展课堂教学、提升专业水平……对学生而言,学会了这套行为范式,有助于学生开展学科预习、突破学科重难点、扩充学科知识、培养学科兴趣、发展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应试水平、形成自主学习习惯……也就是说,师生都能借助全学科阅读促进自主性发展。
全学科阅读中“学科”意识的体现,还在于要高度重视各学科自身的阅读理解机制和特点,着力提升学科阅读素养。近年来,随着中、高考对学生数学、物理等学科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学科阅读”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和倡导。目前较多采用的做法是基于各个学科的知识点和核心素养,来确定学科阅读的拓展点并整合相关资源,再将这些阅读素材有机融入到学科学习的过程中。但在阅读内容拓寬的同时,对学科阅读自身的特殊性却缺乏足够的重视。如具体到数学阅读,除了具有一般阅读的心理活动特点外,由于数学语言的高度抽象性,数学阅读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而数学语言的精确性也要求在理解上不能含糊,同时,数学还有以多种形式表达相同的概念,如图示、定义、文字缩写、公式、符号等,学生需要具备某种先备知识才能进行阅读理解。这就要求学科阅读必须要结合学科语言和知识体系的特点,从心理、认知和学科教学等方面进行多维度的深入探索,揭示其阅读关键技能,以理论来指导教学实践,进行有针对性的学科阅读的训练。
(临汾市育英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