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国
摘 要:对于一些职业人才来说,高职院校的学习通常都是其最后一次统一的在校学习机会。多数高职院校在安排不同专业课程时,都会为学生安排一个学期或者是一定数量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使其对未来工作能有深刻的认识以及明确的规划。对于近年来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来说,教师需要根据“三全育人”的理念进行改革,从而才能实现全方位育人。基于此,本文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并提出对学生在高职院校学习的整个阶段进行全程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全方位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实践平台的改革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三全育人”;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改革;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1)05-0-0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多数人都开始意识到学历的重要性,一些人为了自己能找到轻松、稳定、薪资福利待遇优厚的工作,选择在学习时期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内在价值。还有一些人走上工作岗位后还会通过继续教育提升自己,从而使我国大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多,越来越多的人在毕业后面临失业的风险。为了让学生提前意识到就业的压力,提前做好就业计划,在大学期间通过大量实践活动拉近自己与社会工作环境的距离。多数高职院校都要求学生认真学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既能帮助学生解决目前就业方面的疑惑,还能让学生快速将自己的角色从学生转换成社会人员。但是,多数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理念以及教学内容都存在一定弊端,无法发挥此课程对学生的教育价值。因此,高校应深入研究“三全育人”理念,重新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进行改革,将学生培养为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以及接班人。
一、目前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
(一)过于注重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知识讲解,忽视了对学生实践活动的指导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学生系统了解将来所从事职业的途径,但是多数高职院校都将此课程的性质定义为理论课程。教师在教学时,会为学生大量讲解与相关职业有关的理论知识,却没有为学生布置一定的实践任务,让学生从各方面了解自己将来所从事的职业。因此可以看出,传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安排具有严重的片面性,无法高质量实现教学目标。
(二)教师在教学时过于重视课程的教学结果,从而忽视教学过程的指导
对于教育事业来说,不同的过程往往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对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来说,教学环节是环环相扣的,只有让学生牢固地掌握每一环节的内容,才能保证最后能产生良好的结果。但是,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教师为了追求最后的教学成果,往往都忽视了对学生的指导,也并没有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跟踪,从而降低了本课程的教育效果。
(三)过于注重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讲授,忽视了学生从业素质的培养
任何一份职业在筛选人才时,都会从员工的能力、素质、专业知识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由此可以看出,决定一个人在工作岗位上能走多远的因素既包括个人的工作能力也包括其综合素质。所以,高职院校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时,应从专业技能、从业素质等多个方面开展教育,才能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带来无限光景。但是,我国多数高职院校的职业课程都没有产生预期的教学效果。有些教师在教学时,只是从不同职业的就业前景、学生对相关职业的兴趣以及学生的性格方面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找到理想的职业。但是,教师在引导时,忽视了学生实际情况与相关职业要求的匹配程度,无法让学生对自己以及相关职业有系统的认识,从而会降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准确度[1]。除此之外,不同职业对于工作者的从业素养都有不同的要求,有些教师在教学时,只是让学生对职业的历史、发展前景、就业要求等方面进行一定了解,没有为学生讲授相关职业对从业素养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就会出现学生不具备相关工作从业素质为其工作带来一定阻碍的现象。
(四)部分院校职业生涯课堂的教学内容过于片面
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就是“规划”二字,多数学校安排此课程的初衷是希望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能对自己的职业产生理性认识,根据自身的能力以及职业发展对职业生涯做出系统、准确的规划。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会偏离轨道,与此课程的教育理念背道而驰。比如,有些高校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安排的教学内容多以相关行业的面试技巧、学生心理素质的鍛炼、不同职业未来前景的变化等内容为主,过于注重学生在就业期间的一些表现,从而忽视了学生对职业进行整体规划的重要性。
二、运用“三全教育”理念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进行改革的策略
(一)对学生在高职院校学习的整个阶段进行全程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任何人在工作过程中都会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一个整体规划,从而使就业变得更加顺利。高校在安排此课程时,应从一开始就为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识,然后再让学生经过漫长的学习对自己的职业进行明确认识。通过教师在不同阶段的指导,帮助学生制定出可行性较高的职业生涯规划。高职院校在安排不同年级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内容时,应考虑学生在不同学期的特点,科学地安排学习内容。
对于大一学生来说,刚步入大学时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还是一片迷茫,有些人甚至对自己未来所从事的职业还没有明确目标。因此,在这个阶段,职业生涯规划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对自己有一个全面认知,从自身的兴趣、能力以及性格等多个方面对自己进行全面认识,从而帮助学生找到未来发展的方向,明确未来发展的目标。对于大二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适当开设一些与职业生涯规划有关的实践课程,通过一些专业的职业能力测验帮助学生进一步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相关职业的兴趣,根据自己对职业深入的了解制定自己的规划书,通过教师的指导不断进行完善。对于毕业班的学生来说,在毕业之后就会面临找工作的压力,因此,更加体现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时,可以从多个方面让学生对自己将来所要从事的工作领域进行深入了解。比如,教师在教学时,为了让学生在求职过程中脱颖而出,可以从简历的制作、面试礼仪以及穿着等方面进行教育,帮助学生迈出职业生涯中的第一步。并且,不同专业的工作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对于理工科学生来说,在工作过程中,多数时间都在进行动手操作以及动脑计算,所以教师应注重学生相关方面的培养;对于文科专业学生来说,在工作中,通常都是利用语言以及文字和他人进行交流,因此教师应从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锻炼学生,提升学生的从业素养。通过阶段性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2],让学生深思熟虑制定出准确的职业生涯规划。
(二)全方位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学生創设良好的实践平台
第一,教师应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努力培养学生可迁移软能力。任何人在工作生涯中都不是从事一种职业亘古不变的,也会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以及社会的发展选择更加适合自己、工作价值更高的职业。
由此可以看出,每个人的职业生涯都是不断变化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时,不应单方面地针对一种职业开展教育,应从学生潜藏的实力中培养起学生可迁移软实力,从而让学生在未来职业中进行良好的变动,保证学生能充分适应社会变更的速度以及不同职业的发展速度。
第二,高职院校应为学生提供重新选择的机会。对于学生来说,在学生时期能够自己选择的机会大概有两次,一次是文理分科,还有一次就是报考大学。但是,从这两次机会来说,多数学生都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盲目选择的,还有一些学生是遵从家长的意愿被迫选择的,所以,学生在学习时无法遵从自己的内心进行主动学习。随着学生年龄的不断增长,对自己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有了更明确的选择,这个时候学生所做出的选择就会更加理性。他们会从自己的兴趣、能力以及各种专业的就业前景进行综合考虑。为了避免学生前期专业的错误选择,从而影响学生职业的发展,高职院校应为学生赋予重新选择自己学习专业的机会。首先,根据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核,学生可以重新选择专业。其次,学校还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跨专业、跨院系选课,从而实现全方位育人。
第三,学校应为学生创设大量的、高质量的实践平台。为了让学生对自己将来想要从事的职业有更深刻的认识,高职院校应为学生创设大量的、高质量的实践平台,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之后,学生能根据自身的情况结合职业的需求合理选择未来的发展方向,帮助学生做出更明智的选择。比如,学校可以组建各种职业的社团课,在开展实践活动时,学生能频繁地与各种企业相处,从而使其深入了解职业需求。另外,对于一些具有自主创业想法的学生来说,学校可以建设“大学生创业园”为其创业提供良好的支持。
三、结语
综上所述,运用“三全育人”理念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此课程的教育价值,帮助更多大学生清晰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从而为其后续工作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李钰.新形势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品位经典,2019(10):83-85.
[2]游琰.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9(12):118-119.
(责任编辑:张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