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源危机视域下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发展探析

2021-09-10 07:22刘峰源谢淑芳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5期
关键词:创新发展

刘峰源 谢淑芳

摘要:在目前国家对职业院校涉农专业大力扶持,对涉农专业学生实行“一免一补”的新形势下,职业院校涉农专业总体招生形势仍然不容乐观,本文通过分析涉农专业招生危机产生的原因,来探究涉农专业的发展方向和未来出路。

关键词:生源危机;涉农专业;创新发展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高级技术人才需求量的不断增加,高等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在高职教育蓬勃发展的同時,高职农业院校普遍面临生源危机的挑战,涉农专业首当其冲。其主要表现在生源数量和质量下降。高职涉农专业生源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在同层次的不同科类中处于“垫底”位置。虽然目前国家对涉农专业大力扶持,对涉农专业学生实行了减免学费政策,但还是出现了持续的低迷,生源日趋减少。

一、涉农专业生源危机产生的原因

1.社会对涉农专业的观念偏颇

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城乡差距巨大,轻视农业的传统观念依然充斥着人们的思想。社会对高职涉农专业的认同度不高,这种传统观念严重影响了考生和家长对专业的选择。同时,涉农专业潜在生源多为农村学生,而考生在心理上更是渴望跳出“农门”。因此在技术类教育选择上,农村居民首选农科专业的更是凤毛麟角。然而,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由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的转变,社会恰恰需要大量农业专业技术人才。

2.涉农专业扶持政策和制度缺失

高职院校的社会评价不高,还源于制度性歧视。高考录取时,高职大专始终放在最后一个批次,在公众的心理中,职业学校就只能降低档次录取成绩差、素质低的学生。如果将一些办学好的高职大专院校放在第一批录取,情况自然会好很多。只有改革职业教育招生制度,才能使报考职业学校和普通学校的考生具有同批次录取的机会,职业教育整体地位的提高自然会促进涉农专业的吸引力增强。另外,国家缺乏对高等农科专业招生有吸引力的优惠政策,尽管有些地方政府出台涉农专业减免学费政策,仍不能有效吸引优质生源报考涉农专业,国家对农业人才的需求与国家对农科专业招生扶持不足形成鲜明的反差。

3.涉农专业自身建设滞后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专业定位有失偏颇,不少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行业、产业的关系松散,培养的学生货不对路,导致“大批人没事干,大批事没人干”,涉农专业也面临同样问题,招生专业数量少,其课程设置与产业、行业、职业联系不够紧密,专业特色不明。因此,专业特色和品牌效应缺位,与产业结合松散,也是涉农专业缺乏吸引力的重要原因。

4.涉农专业师资力量薄弱

首先是缺乏既掌握教学理论知识、又有丰富行业实践经验的优秀专业教师,教师的知识能力结构与高职教育要求差距较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尚未形成,多数教师很少有企业工作经历,缺乏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涉农专业年轻教师实践技能滞后,老教师知识系统陈旧,多采用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没有跟上产业发展和学生持续发展的要求。其次,高职院校存在教师人数的严重不足,生师比严重超标,外聘兼职教师质量不高,缺乏有效的管理等问题。

二、涉农专业生源危机解决方案

1.采取有效措施,提升高职涉农专业的社会地位和吸引力。

高职涉农专业应注重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提升对用人单位的吸引力;适应不同生源的需要,在专业设置上进行市场细分,提高其市场针对性和适应性,提升高职涉农专业对学生和家长的吸引力。此外,政府应发挥各种媒体的作用,改变社会上的“轻农”思想,使社会共同关注、支持农业教育的发展。

2.围绕产业办专业,适应地方经济

职业院校涉农专业的办学主题应是服务“三农”,这是职业院校涉农专业赖以生存之源。职业院校要切实转变教育观念,主动出击,寻求学校与镇、村、农业龙头企业、种养大户的合作,并适时围绕产教结合中产生的新情况与新问题调整专业建设、课程结构,讲求“实际、实用、实效”。而且涉农各专业应紧紧围绕地方农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做“特”、做“精”。

3.扩大资助对象,办学形式应当更加多样化。

日前资助的都是全日制在校生,而一些像苗木专业村、专业乡的学生在苗木的生产季节干活,没有时间脱产参加全日制学习。他们只能采取半工半读的方式学习,国家政策只对全日制在校生补贴,而对半工半读的学生没有政策,这就造成了需要政策的人得不到政策的资助。建议国家要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政策,采取多种形式的办学模式,把涉农职业教育办好。

三、涉农专业未来发展方向与原则

1.改善教学结构,适应农业产业结构需要,

为了实现教与学的双赢。教师要成为涉农行业的行家。新农村建设对涉农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应是教学的能手,还应是行业见某一领域的专家,更应是通才;不仅要有先进的埋念,还要有娴熟的技能;不仅要精通生产,还要熟悉销售;不仅要善于从农业发展中寻找规律,而且还要善于捕捉市场信息。学生应成为现代农业的能手。一个专业的兴衰取决于所培养的学生的质量。面向农村、农业、农民的专业,田间、日下、舍前的教学,与新农村建设无缝对接的实训,可以确保涉农专业学生毕业后即成为现代农业的能手,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骨干。

2.调整专业结构,突出产教结合

当前,正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时期,特色农业和生态林业蓬勃发展,这些对涉农专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灵活设置涉农专业将会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强有力的促进作用。产教结合是职业院校涉农专业走出困境的必然要求与根本出路。对于这些院校来说,产教结合的实质就是面向广阔的农村市场办学,其核心任务是培养新农村建设所需要的一代新农民。

3从农业产业结构进步中获得收益与发展。

职业院校涉农专业服务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改造,必将从相关产业中获取丰厚的回报。职业院校要依据自身特色,坚持走产教结合之路,依托专业办实体,反哺专业共发展。实现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经济开发齐头并进。

结束语

在国家大力培养发展现代服务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要求下,高职涉农专业的发展机遇期已来临。随着现代农业和城镇化的推进,更多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将不断涌现,这不仅会给涉农专业的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也会不断改善其就业环境、提升其待遇,涉农专业发展前景将逐步趋好。

参考文献:

[1]张旻宇.生源危机视角下高职院校的发展路径思考[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第2期.

[2]古翠风,董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来源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5,5.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410126)

猜你喜欢
创新发展
中国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与传承发展研究
创新发展背景下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对策
基于供给侧改革理念的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策略研究
我国数据新闻的传统因素及创新策略
群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
关于“互联网+”趋势下的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