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式下小学德育教育的探索

2021-09-10 07:24:56平措
红豆教育 2021年7期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新形式传统文化

平措

【摘要】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越来越迅速,德育教育也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国家也越来越重视对孩子们德育教育的培养。德育思想对小学生有着重大意义,能够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和道德观念,是小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关于新形式下小学德育教育的探索,本文做了以下分析: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新形式;传统文化

引言:新形式下小学德育教育的探索涉及方方面面,例如教师需要将显性教学手段与隐形相结合、学生需要教师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等等。教师帮助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可采用的教学形式也很多样,不只是书本知识的传授也可通过讲座、谈话、活动等形式来达到教学的目的,对小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又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

一、明确学生是德育教育的主体

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一定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在教学的准备阶段,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缺乏的是什么,如果是处在缺乏知识但是想学习的阶段,教师的教学重点就是传授知识,如果学生处在缺乏学习的意识,教师就应该注重学生的心理教育。教师在课堂的时候也需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教师也应该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比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不仅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受到语文知识的熏陶,还可以有效地提升自身的个人修养,以先贤为榜样,树立好正确的三观,促进自身的发展。帮助学生们体会在为国为民中的舍生忘死的精神情感;在歌咏山川中去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在阐发哲理中学会含蓄稳重等等,这些都会使学生们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不知不觉中也提升其人文素养,也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一举多得。

二、制定学生可接受的制度和规则

学校和教师是制定规则的领导者,学生是制度和规则的践行者,因此教师需要了解制定的规则學生是否见接受。国家有法律规定,学校有校规,班级里面也要有班规,学生需要在学校和班级里面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他才会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意识。因此教师需要注重班级规则的颁布情况和学生践行的实际情况,在制定规则的时候可以和学生进行交流,真正了解到学生的真实想法和感受,教师需要改变以前强硬实施和颁布规则的方式,这样的教学手段只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反而不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教师需要采用“软手段”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规则的制定当中,这样班规的实施效度才会提高。

三、举办德育教育活动

教师想让学生更好的接受德育教育,那么活动就是一个比较简单的教学手段。在活动进行的时候教师需要做好计划,避免在进行活动的时候出现杂乱无章的情况。教师的教学手段不止是照本宣科,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知识,让自己的主观意识在活动中可以得到践行,这样的话他们的印象会更加的深刻,体验也会更加的真切。例如教师可以举办弘扬传统文化、法律常识我知道等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亲身体验,避免枯燥的说教让学生产生反感心理,比如可以让同学模拟法庭、模拟调解现场等等。教师在进行活动教学的时候可以发挥家长的作用,让家长和学生一同参与,帮助学生将思想政治道德意识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四、构建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团体

每个年级学生的发展程度是不同的,因此教师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需要对不同年级分开教育,教育的时候需要教师和学生紧密联系,教师需要融入班级集体。班级是教师进行授课的单位,前期需要教师对班级学生有充分的了解,了解当前的思想政治道德意识,知道学生缺乏的是什么,例如看看学生是否具有遵守纪律的意识、人格是否健全、是否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等方面可以对学生进行简单的了解。教师在帮助学生的时候,也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学生都有向师性,因此需要教师做好表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人格魅力。同时教师也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己,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学生自己也需要充满自信,教师可以帮助他们制定目标和计划,让学生的学习具有规划性,教师也需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帮助他们充实自己的业余生活,使自己的生活更加的丰富多彩。学校也可以设置社团,让学生在学习之余加入自己喜欢的社团,在社团中学习知识,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显性环境和隐性环境相结合

学校的教学环境分为两种,分别是显性和隐性,这和教师教学过程当中的“软硬兼施”一样,让学生随时随地感受德育教育,学校可以通过图书馆学习、德育教育活动等显性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建立德育意识,也可以通过学校墙面“正能量”的标语帮学生感受德育教育的“润物细无声”,教师也可以通过班级活动,爱国主义教育等方式让学生的德育教育意识更上一层楼。

六、结论

新形式下小学德育教育的探索是一个非常复杂且长期的教育过程,这项教育的目的不是简简单单的需要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去运用这个知识来实现自身情感的升华。这个教学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配合,教师首先需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有了这个前提,教学工作才会更容易进行,学校也要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为教师的教学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辅助教师进行教学,最终促进学生人格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巩清志.新形势下的小学德育教育探索[J].华夏教师,2017(1).

猜你喜欢
小学德育教育新形式传统文化
小学分层递进德育体系构建研究
祖国(2016年22期)2017-04-07 09:39:25
关于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有效实施激励策略的思考
让生命绽放笑靥
青年时代(2016年32期)2017-01-20 12:12:47
外语专业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青春岁月(2016年20期)2016-12-21 12:47:05
新形式下供电企业党建工作探讨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新形势下中职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探讨
东方教育(2016年16期)2016-11-25 01:55:37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43:28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22:24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