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究宫颈癌前病变患者接受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宫颈癌前病变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采用宫颈冷刀锥切术治疗)和实验组(采用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每组各40例,对比两组的手术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深度、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5.00%)显著低于对照组(20.00%),P<0.05。结论:对于宫颈癌前病变患者,采用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效果显著,创伤面小安全性高,还可以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情况,有利于患者康复预后。
关键词:宫颈癌前病变;宫颈冷刀锥切术;宫颈环形电切术;并发症;治疗效果
宮颈癌前病变指的是有发展为恶性肿瘤倾向的重度上皮内瘤样病变[1],如果长期存在于体内可能导致恶性病变,威胁女性患者生命安全[2],因此及时有效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临床主要采用手术治疗,为研究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癌前病变的临床治疗效果,本次选择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宫颈癌前病变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宫颈癌前病变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5-56岁,平均年龄(39.95±8.58)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3.26±1.53)年,CIN分级Ⅰ级12例、Ⅱ级15例、Ⅲ级13例;实验组患者26-54岁,平均年龄(40.16±7.98)岁,病程1-4年,平均病程(2.53±1.76)年,CIN分级Ⅰ级14例、Ⅱ级17例、Ⅲ级9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1.2检查方法
对照组采用宫颈冷刀锥切术治疗。术前排空膀胱,患者取平卧体位,静脉全麻生效后,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病变处涂卢戈氏液,明确病灶部位,于病灶外缘5mm冷刀切除锥形病变组织,锥高1.5-2.5cm,锥低宽2.0-3.0cm,必须低于宫颈内口,创面缝合、止血完成后,标本送检,应用宫颈填塞,24h后取出,使用抗生素、止血药物。
实验组采用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取膀胱截石位,消毒、铺巾后,宫颈部位做彻底消毒工作,根据阴道镜结果在病变处涂卢戈氏液,明确具体病灶部位,病灶外缘3-5mm处内行宫颈环形电切术,宫颈6时方向进刀,顺时针环形切除锥形病变组织,为保证切除完整性,需延伸病灶外缘3-5mm,深度5-15mm,切除后止血、固定标本、送检。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的各项手术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深度、住院时间。并发症主要有术后感染、出血、宫颈粘连等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处理与分析;资料描述:计数资料为(n%),计量资料为();差异检验:计数资料为χ2,计量资料为t;统计学意义判定标准:P<0.05。
2结果
2.1两组各项手术指标对比
实验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深度、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5.00%)显著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讨论
随着社会结构改变、女性压力的增加,宫颈癌成为临床常见高发的妇科疾病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成为第二大威胁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疾病[3]。宫颈癌前病变的有效治疗手段是手术治疗,宫颈冷刀锥切术治疗是临床常见治疗方法,通过冷刀锥切病灶组织或整个宫颈管口[4],虽然效果明显,但机体创伤性较大,不利于术后康复,容易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宫颈环形电切术是外科医学发展下新型的治疗手段,具有机体损伤小、术后并发症率低、术后恢复快等优势,逐渐被医疗人员和患者认可。
本研究结果显示:和宫颈冷刀锥切术治疗相比,采用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治疗宫颈癌前病变患者,明显缩短了手术和住院时间,节约医疗资源,切口深度较浅、出血量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率也显著降低。
综上所述,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癌前病变患者效果切实,创伤性低,有效促进预后,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何亚霞. 宫颈环形电切术应用于宫颈癌前病变的临床效果研究[J]. 临床研究, 2019, 27(01):90-91.
[2]李艳妮. 观察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宫颈癌前病变的临床效果[J]. 健康必读, 2020, 000(009):46-47.
[3]常丽琴. 宫颈癌前病变应用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的临床效果[J]. 智慧健康, 2020, 000(002):153-154,156.
[4]张金玲. 宫颈环形电切术对宫颈癌前病变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率影响分析[J]. 母婴世界, 2019, 000(008):74.
作者简介:刘志兰(1978-08-17),女,汉,湖南长沙人,主治医师,大专。主要研究方向:妇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