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晖 包庆武 许立华
【摘 要】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使用量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32例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自愿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根据术中骨水泥使用量分组。充填比例<50%者纳入小剂量组,充填比例≥50%者纳入常规剂量组。随访12周以上,以疼痛改善程度、伤椎高度恢复值、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VAS评分下降值、伤椎高度恢复值均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常规剂量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小剂量组,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具有良好的疗效,术中骨水泥使用量与疼痛改善程度、伤椎高度恢复程度无关,使用常规剂量骨水泥存在着增加并发症的风险。从手术安全性考虑,应尽可能减少术中骨水泥的使用量。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椎体压缩性骨折 骨水泥 使用量 治疗效果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由骨质疏松引起的椎体压缩性骨折越来越多。经皮椎体成形术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已成为目前临床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法[1]。但对于术中骨水泥使用量尚无统一的标准。本研究探讨了经皮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使用量与疗效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32例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包括男性13例,女性19例;年龄59岁~84岁,平均年龄(70.38±9.24)岁;体重49kg~75kg,平均体重(63.25±11.37)kg;致伤原因包括跌倒22例、扭伤10例。所有患者受伤后均出现伤椎叩击痛,活动时疼痛加剧,卧床休息后症状未缓解,经CT、MRI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为椎体压缩性骨折,研究对象排除合并脊髓、神经根损伤、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肝肾功能障碍、恶性肿瘤、其他原因不能耐受手术者。
根据术中骨水泥使用量分组,骨水泥注入量与伤椎关系采用充填比例表示,充填比例=骨水泥注入量(ml)/病变体积(cm3)。12例充填比例<50%者纳入小剂量组,20例充填比例≥50%者纳入常规剂量组。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发现其在年龄、体重、性别、致伤原因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由同一组医生完成手术操作,取俯卧位,将腹部悬空,术前在C臂机下定位伤椎。以伤椎椎弓根体表投影点上方3mm处作为穿刺点并标记,穿刺针与椎体矢状面呈30°。常规消毒、铺手术巾,皮下注射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在C臂机透视下穿刺,穿刺过程中确保椎弓根和穿刺针保持平行走向,当针尖超过椎体后壁2mm时停止进针,退出针芯,将调制好的拉丝期骨水泥于注入椎体前1/3处,观察骨水泥弥散情况,待凝固后取出套筒,缝合切口并无菌包扎。术毕保持俯卧位20min,无异常情况后送返病房。术后24h在腰围保护下活动,72h后去除敷料。静脉注射抗生素3d以预防感染,口服钙剂改善骨质疏松症状[2]。
1.3 评价标准
术后随访12周以上,定期进行X线、CT等影像学检查。伤椎高度恢复值=术后12周伤椎高度-术前伤椎高度。
采用可视化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疼痛程度,VAS评分下降值=术前VAS评分-术后12周VAS评分。
1.4数据分析方法
数据录入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行t检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分析。P值<0.05时表示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疼痛改善程度、伤椎高度恢复情况
两组VAS评分下降值、伤椎高度恢复值均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1。
2.2 术后并发症
常规剂量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小剂量组,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2。
3 讨论
经皮椎体成形术采用经皮穿刺后向椎体内注入骨水泥的方法,达到增加椎体强度和脊柱稳定性的目的,术中注射骨水泥后伤椎强度和高度得到恢复,椎体内微骨折也得以稳定[3]。骨水泥凝固后承担了大部分轴向应力,大大减少外力对椎体内神经的刺激。骨水泥凝固过程中产生的化学反应和热效应化学破坏了感觉神经末梢,使疼痛感大大降低。该方法可有效改善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伤椎塌陷,缓解腰背疼痛症状,部分甚至全部恢复椎体高度,为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带来福音[4]。
注入的骨水泥向椎体周围渗漏是经皮椎体成形术常见的并发症,不仅可能影响手术效果,还可能造成邻近神经血管损伤、肺栓塞等严重后果,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此外术后伤椎强度和刚度增加,也会导致邻近椎体的应力改变、椎间盘压力增大,易发生邻近椎体继发骨折等并发症[5]。如何减少经皮椎体成形术后的并发症是目前临床研究的热点,有研究认为,减少骨水泥使用量可降低渗漏风险,但是否会影响手术效果则存在着一定的争议。小剂量骨水泥还可减少椎体终板的变形、偏曲,充分发挥椎间盘对于邻近椎体的缓冲和保护作用[6]。
本研究探讨了经皮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使用量与疗效的关系,发现骨水泥常规剂量组和小剂量组术后VAS评分下降值、伤椎高度恢复值均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这一结果表明: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具有良好的疗效,术中骨水泥使用量与疼痛改善程度、伤椎高度恢复程度无关。而常规剂量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小剂量组,这一结果表明:使用常规剂量骨水泥存在着增加并发症的风险。从手术安全性考虑,应尽可能减少术中骨水泥的使用量。
参考文献
[1]陈晓斌,任继鑫,张建政,等.PVP手术中骨水泥渗漏至椎间隙与术后疼痛恢复的关系[J].北京医学,2015,37(11):1040~1043.
[2]秦世旭.小剂量骨水泥与常规剂量骨水泥治疗老年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疗效观察[J].中国疗养医学,2016,25(4):381~382.
[3]李健斐,易玉海,孙钢,等.经皮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剂量对骨质疏松椎体力学性能的影响[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22(6):987~990.
[4]李中连,周森叶,沈海琦,等.关于经皮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注入量及相关技术的应用分析[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2,20(6):43~44.
[5]程才,王路,李书奎.经皮椎体成形术中注入不同剂量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对比研究[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28(5):460~461.
[6]费昊东,谢跃,季峰,等.小剂量骨水泥注射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骨折中的应用[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34(4):335~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