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培月
【摘 要】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手术室全程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14年2 月至2016 年2 月我院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58 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29)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n=29)接受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心理状况、生理应激反应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的SAS 评分和SD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SBP、DBP、H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舒适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在接受外科手术前心理、生理应激反应,有利于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生理状态接受手术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外科手术 手术室 舒适护理
手术是临床上治疗多种疾病的主要治疗方式,随着微创技术的应用有效的降低了患者的手术创伤,提高了手术治疗效果,但是即使手术创伤得到了降低,但是手术毕竟具有侵袭性,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前,由于对手术相关知识不了解以及对手术室陌生环境的恐惧感,均会造成患者出现较为严重的生理、心理应激反应[1],从而影响手术的正常开展和术后患者身体的恢复。基于此,本次研究采用采用舒适护理干预方式进行外科手术护理,效果理想,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4年2 月至2016 年2 月我院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58 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29 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29 例患者接受舒适护理,作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7 例,女性患者12 例,年龄22~68 岁,平均年龄47.18±5.84 岁,骨科手术11例,妇科手术10例,胃肠手术8 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8 例,女性患者11 例,年龄22~69 岁,平均年龄47.49±5.27 岁,骨科手术12例,妇科手术9例,胃肠手术8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护理方法 观察组接受舒适护理,即 ① 术前舒适护理 术前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和患者家属详细讲解手术治疗过程、目的和注意事项,介绍手术医师和手术室条件,强调手术技术的成熟性和安全性,让患者提前做好心理准备[2],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手术治疗,术前1 d 护理人员可陪同患者提前参观手术室,让患者熟悉手术室的环境,根据患者的个人喜好对手术室的灯光强度进行调节,并可以让患者在手术床上试躺,让患者提前感受手术过程;② 术中术式护理 术前麻醉时,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分散患者而对手术的注意力,并及时发现患者的心理问题,并进行适宜的疏导,对于局部麻醉患者,手术过程中在不影响患者手术的前提下,与患者适当的沟通,减少患者的紧张感和无助感,同时尽可能对患者的私密部位进行遮盖,保护患者的隐私[3],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应第一时间告知患者手术结果,避免患者担忧自己手术治疗效果;③ 术后舒适护理 术后使用温水对患者体表残留的血液、皮肤进行擦洗,为患者更换新的床单和衣物,定期进行回访,对患者的生理指标值进行监测,患者出现强烈生理或心理应激反应时,应第一时间通知患者主治医师给予临床处理,保证患者术后顺利康复。
1.2.2 评价指标 以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生理、心理应激反应作为评价指标,其中生理应激反应考察患者手术前后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心理应激反应考察患者手术前后的抑郁(SDS评分)和焦虑(SAS 评分)。
1.2.3 统计学方法 各组患者的评价指标结果均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t检验,α=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心理应激反应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术后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
2.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生理应激性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的DBP、SBP、HR无显著性差异,术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2。
3 讨论
舒适护理干预通过术前让患者参观手术室、术中通过与患者进行交流共同分散患者注意力,术后第一时间告知患者手术结果,从而让患者术前提前做好心理准备,术后及时了解自己的治疗结果,避免了患者因术前、术后忧虑所造成生理、心理应激反应。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生理应激反应和心理应激反应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说明舒适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在接受外科手术前心理、生理应激反应,有利于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生理状态接受手术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任桂云.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5,37(S1):386-388.
[2] 王莉.人文关怀在手术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4) : 69 -70.
[3] 刘蕴萍.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2) : 285-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