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玉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对学生提出更为全面的要求,需要学生具备独立思考能力,因为数学是一门晦涩难懂的学科,只有学生自身学会独立思考了,才可以解决接下来的问题,同样这项能力适用于其他学科。现阶段,因为教师惯用“填鸭式”教学模式为学生授课,所以导致小学生缺乏这项独立思考能力,这值得教师深入探索,在今后工作中要通过创新和优化的方式,提升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關键词:小学数学教育;独立思考能力;培养方法
引言:数学作为三门主课之一,其地位不可撼动,贯穿了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在小学阶段是学生正式接触数学的时候,具有逻辑性强的特点,导致学生一时难以接受这么难的理论知识。所以,数学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简化数学的难度,慢慢培养其逻辑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等等,为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一、小学数学教育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必要性
小学阶段的孩子共有的特点为:好奇心强烈、好动、爱玩等等,因为数学晦涩难懂,学生不能理解抽象的知识点,因此大部分学生排斥数学这门科目。对此,教师要肩负起重任,通过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找到真正的学习方法,还有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这样是为了吸引他们投入更多的时间探索数学奥秘,在这种环境下,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极大被激发。另一方面,作为一名小学生,在思想、意识方面是不够成熟的,教师需要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等等,这是为了今后学习打基础,并提高学习的质量。在接下来,小学教育者的任务是向学生传输数学知识,可以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并贯通实际生活。还要强调对于学生来说,具备独立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是综合发展的必备元素,所以有目的、有针对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是非常必要的[1]。
二、小学数学独立思考能力培养不足
(一)自主性独立思考能力不足
在传统教育中,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局限在成绩之中,不管是日常表现、学习能力还是态度,成绩说明了一切,虽有部分教师比较人性化会安慰学生,但成绩的价值太重了,导致一些学生丧失了信心。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处在主体位置,学生处在被动位置接受,且基于学生的思考空间较少,而学生也习惯了机械式的记录,不利于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再者,学生在这种环境下是跟随教师的思维走的,一些难点的问题不会自主思考,便出现了常见的过度依赖教师现象。这样一来,可想而知学生的各项能力都得不到锻炼,关于独立思考能力完全搭不上边,非常不利于后期发展。
(二)传统教育形式影响
在传统教育中,教师习惯采用“填鸭式”“一刀切”“灌输式”等形式的教学模式,学生面对晦涩难懂的数学知识点,会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记住公式,然后盲目的套公式、导入,可实际情况,学生本身就不懂教师讲解的基础知识,在未深入探索的阶段下,学习效率自然低下。另一方面,现在强调教师转变身份为“引导者”,但在授课阶段,教师的标准化教学深入人心,是机械的解答一些大题。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完全发挥不出来创新意识、独立思考能力,是不符合最终教学目的的。
(三)学习压力影响
从客观角度讲,应试教育育人模式重点在于所谓的“成绩”,学生的比拼在于成绩的高度,就此决定了学生的好坏,因为年级不断升高,学生面对的数学知识不断增加难度,慢慢的学习压力上来了,再加上三点一线的生活模式和作息,更会加重学习的心理负担。现阶段,新课标提出了育人的创新理念,要求教育者适当减少学生的负担,可以称之为“减负”,但实际应用效果不尽如人意。在长此以往中,学生的学习压力不断增加,思维处在僵化状态,只知道重复的学习、背诵,最后发现学习成果不尽如人意,学生丧失信心。
三、小学数学教育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方法
在当今时代发展中,对于人才的要求不断严苛,学生的成绩也不再是竞争岗位的最终标准,企业会综合考虑个人能力、解决问题、思维能力、变换能力等等。所以,在接下工作中要结合社会的发展培养人才,注重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广大教师要深入投入教育事业。
(一)创建浓厚的学习环境
首先纵观以往教学模式,大体是教师为主体,教材是进行课程的标准,或者是根据教材一一复述,学生的任务就是跟着教师的思维走,全程学习氛围一潭死水,对于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十分不友好。在这种模式下,学生认为上课是一件无聊的事情,又难又枯燥,像是一块硬石头啃不动,与本文相关的独立思考能力不沾边。对此,在接下来教学中要结合新课改理念,教师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旨在创建浓厚的学习环境,学生便会积极参与进来,认真发表对课程知识点的看法,还有悉心请教教师难懂的地方,让学生整体进入氛围后,便会激发独立思考能力[2]。
举例来说,在学习《认识人民币》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先准备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询问学生“在生活消费中是否见到过”,当学习氛围打开后,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更多面值的人民币,让学生一一认识。再者,教师创设一个超市小情境,学生自主购买生活用品,在不断的交涉中,学生对人民币面值会更加熟悉。
(二)选择创新、新颖教学内容
数学学科的特点是逻辑性强、思维性强等等,因此大部分学生不喜欢学习数学,或者是产生畏惧心理。若是教师简化数学的难度,用人性化的方式引导学生,他们会发现数学和生活息息相关,其独立思考能力也会极大提升。
举例来说,在学习《倍数》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同学们猜一猜老师的年龄是多少呢?”“我可以给一点提示哦,是7的倍数”,学生便会此时便会思考关于7的倍数有哪些,哪个数字是贴合教师年龄的。再者,同样可以更换方式,询问学生最喜欢的数字的哪个,然后说出此数字的倍数。在这种环境下,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得到激发,也可以提高课堂的氛围。
结束语:综上所述,是对探究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简要分析。鉴于以上论述,可见小学阶段的学生不成熟,面对抽象的数学知识点难以理解,教师要通过不同的方式的授课模式、创新育人模式简化数学的难度,为此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文中提到了几项关于提升数学独立思考能力的策略,其中包括:创建浓厚的学习环境、选择创新、新颖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张俊芹,申应举.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独立思考的思维习惯[J].教育现代化,2018,5(39):383-384.
[2]王敏.小学数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漫谈[J].新课程导学,2019(0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