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2021-09-10 07:43欧慧飞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1年7期
关键词:审美教育网络环境

欧慧飞

摘  要:笔者在网络实验班的教学过程中,深刻地意识到在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是结合笔者网络实验班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重点从理论依据、理论分析和实施策略三大方面探索和论述这一课题,旨在探索一种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通过信息技术网络、小语语文教学、审美教育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语文审美教育思路。

关键词:网络环境;语文教學;审美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和教育信息技术网络的迅速发展,如何在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已经成为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从理论上讲,基于网络与学科整合的诸多因素,涉及到基于网络的信息技术、小学语文、德育、艺术教育等多方面的整合,多维度教学目标的平衡,多媒体素材的呈现等等。

在平时网络实验班的小学语文实际教学中,笔者也常常感到小学语文教学除了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肩负起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特别是网络环境下开展行之有效的审美教育。如何在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有效的审美教育呢?这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及其认知规律,按照新的审美教育理念,结合有效的教学策略来实施审美教育。笔者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际中体会颇多,现以几个方面作些探讨和论述。

二、理论依据

在开展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审美教育的研究中,笔者深深地认识到先进的教学理念的重要性。在研究过程中的主要理论依据有:

(一)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为纲

在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除了强调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的思想感情,语言能力、阅读写作能力、交际能力等外,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及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①也就是说小学语文教学中肩负着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功能。

(二)以网络环境下教学研究与相关理论为支撑

在网络环境下开展此项研究,主要依据李克东教授关于“基于网络环境的专题教学研究——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途径”的理论。李克东教授认为基于网络环境的学习(WBL)是一种主动的、开放式的学习方式,是学习者通过资源共享和利用,通过发现和探索,通过网络协商和讨论,通过利用工具进行知识重组和创作实践的一种学习方式。

(三)以建构主义、多元智能理论、成功智力学说为本。(审美理论)

在研究中主要以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学习观、课程观、教学观和评价观,以及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和斯腾伯格提出的成功智力学说作为研究的基本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过程及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②另外,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至少具有7到8种智能,如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知觉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知智能和自然智能等③,因此审美教育的角度就不能以某一方面的智能作为评价的唯一尺度,必须全面、多方位进行评价,教育的方法也必须是多元化的。

三、理论分析

(一)一个概念:美育

所谓“美育”,是指教育者通过各种美的手段,培养人们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感受美、欣赏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从概念上看,它回答了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教育手段问题,即通过各种美的手段,在我们这个课题里是通过小学语文教学手段;二是教育目标问题,它分成三个层面:感受美的能力、欣赏美的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三是教育对象的问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象自然就是小学生。如果结合教育实际,美育的目的和作用的具体表现有:

1.能够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正确的审判观点和完善的审判能力;

2.能够使学生获得内心的愉悦,从而达到陶冶性情、塑造心灵、开发智力的目的,使学生在品德、智力、体魄、审美等方面都得到和谐统一地发展;

3.能够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二)两种环境:网络教学环境和现实教学环境

在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必须正确理解和把握两种教学环境,即网络教学环境和现实教学环境。

所谓网络教学环境就是基于互联网(Internet)或计算机网络课室环境下开展教学的环境;而现实教学环境,是基于普通的,黑板加课、桌、椅的课室开展教学的环境。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主要表现:1.前者可以构成一种网络的、虚拟的环境,后者是一种现实的环境;2.前者可以是跨时空的,后者是面对面的环境;3.前者可以自由的、自主的,后者是有一定约束的环境等等。

在教育实际中,要充分发挥两种环境的优势,实现互补,有机结合。如充分运用网络增强学生自主发现美的能力,也可以发挥普通的教学环境,增强学生面对面的对美的感受和交流。

(三)三种关系:网络与人,老师与学生,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

在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相比简单意义上的美育,它的组成因素多了,关系变得复杂了,笔者通过教学实践,认为必须正确处理好以下三种关系:

1.网络与人的关系

网络是手段,是工具。要注意到教育的主体是网络后面的活生生的学生,而不是计算机网络,主要教学目标是通过网络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言素养。换言之,就是要注意网络与人之间的主次之分,不能颠倒关系。另外还要认真分析教学内容,切实做好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设计。

2.老师与学生的关系

(1)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者。教师的作用从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教师必须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如让学生通过互联网进行实验、独立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来展开他们的创造美的活动。

(2)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审美能力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美的情景,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为使学生的审美意义建构更为有效。

(3)学生的角色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及对美的感受者。学生需要采取一种新的学习风格、新的认识加工策略,形成自己对美的感受和体验,进而创造美。

3.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的关系

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作为教师必须正确处理好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的关系。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美育完全可以融合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并反作用于语文教学本身。因为美育在课堂教育中的巨大作用,源于语文课文本身的审美特性和课堂教学中所蕴含的美育因素以及教师对此的充分发挥。因此,在教学中只要恰到好处的抓住两者的关系,及时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就一定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四、应用实施

在教学研究中,笔者经过提炼和抽象,初步形成了在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的实施框图和步骤。

根据实施框图中,我们可把实施步骤主要概括成如下几步: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感受美

具体点说,就是在教学的一开始,通过计算機多媒体网络,向学生呈现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虚拟阅读环境,通过计算机网络中美丽而丰富的资源(如图、文、声、像等多方面的媒体),多种方式为学生提供感受美的情景,如美丽的黄山十景图、精彩的四季录象、生动的小蝌蚪找妈妈的动画等,然后引导学生去感受,诱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并形成美的享受。通常情景创设要经过以下几个过程:

1.通过语言渲染,导入情境。即配合美的多媒体网络情景,教师用优美而亲切的语言引导学生、渲染美的氛围,引人入胜。

2.通过多媒体介入,形成美的虚拟情景,激发直观的感受。即呈现出与课文相符的美丽图文或视频动画,让学生接受多感官的美丽刺激,形成美的表象和感知。

3.通过课文的情景朗读,带学生披文入情。即在呈现情景的同时,配于优美的课文朗读,让学生不仅感受到图像、视频的美,而且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美。

但是,在创设多媒体情境时要注意情境的生动性、趣味性、针对性以及美观性,也就是说既要符合课文的主题,又要生动有趣、美丽大方,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

例如一年级新教材的《四季》这一课,在引入新课时,教师可以利用春夏秋冬的鲜明画面,如把课本里春天的画面做成动画,小鸟在绿色的原野上空飞啊飞,并配上欢快的音乐或动听课文的朗读,让学生陶醉在这迷人的美景和动听的音乐或朗诵声中,感知大自然春天的美丽,从而创设一个如诗般的情景,让学生在无限的遐想和美的享受中进入到学习新知中来。

(二)自读课文、挖掘美点,品析美

在学生整体感受美之后,接着是组织学生自行朗读课文,自己找问题,自己挖掘觉得优美的词句,把发现美和品味美的权力交给学生。学生可以借助老师提供的与本课文有关的多媒体课件资源,进行多形式的朗读课文,如组织学生自读、小组读、个别读、对比读、竞赛读、分角色读,默读、朗读、大声读等。在读课文的过程中,由学生提出问题,分析其中的美妙之处,完成“四任务”:自问文中哪里美?为什么觉得美?请把这种感觉朗读出来,并说给你的同伴听。此时,教师必须积极引导学生,启发思维,引导他们从课文的各个方面去挖掘、如字、词、句、段、写法等方面去品析文中的优美之处。通常品析课文的美点有:题目美,字词美,句子美等,例如讲《北京亮起来了》我就通过与课文同步的网络配乐课件,让学生重点品味文中描写北京夜景的优美词句,如“一道道立交桥犹如道道彩虹”,让学生展开想象,并深情体会其中美的意境。

在品析的方法指导方面,笔者主要围绕计算机网络资源,特别是专题网站,通过比较法,演示法,表演法,美读法等开展多形式品析课文的美。

如,学习《荷叶圆圆》这一课时,我先要求学生边欣赏网络课件,边自读课文,然后让学生根据 “四任务”的方式品析文中的美点,如果有问题还可以回到网站中继续感受荷叶的美。在《荷叶圆圆》的网络课件中,学生可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入相关的内容学习。每个段落都有生动直观的动画演示,而且配有课中中的文字内容、配音朗读及重点词语,设计极具个性化,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自学。甚至还可以把文字内容隐藏起来,看着动画画面把课文内容背一背。看着栩栩如生的动画,学生的学习兴趣马上就激了起来。通过网络环境的自主学习,同学们开始发言了:有的说“我觉得‘荷叶圆圆的,绿绿的。’写得很美,因为我觉得这里写出了荷叶的美丽特点”;有的说“我觉得‘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写得很美,因为它生动地描写出了小水珠与荷叶玩耍的顽皮。”有的说“我觉得‘小鱼儿在荷叶下笑嘻嘻地游来游去,捧起一朵朵很美很美的水花。’写得很美,因为它生动地了写出小鱼儿的快乐心情……就这样,学生的发言不断,对荷叶的美的品析也逐渐深入,接着的课文朗读也情感丰富了。

(三)网络协作,交流讨论、体验美

具体点说,就是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协作学习,搜索相关的优秀文句及图文声像等,通过网络协作和交流讨论,及时把课文中的语言信息转化为形象信息,使学生深入体验,通过对课文主体的介入,实现课文语言的内化和审美素养的提高;并通过网络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就所提的问题和读书情况进行广泛讨论,探究和评价,从而最终体验和感悟到其中的美妙之处。深刻体验到课文中的道德美、形象美、语言美、文化美等因素。

例如,在《荷花》这一课中,笔者根据学生的提问,结合学校的网络教学资源以及网站“荷花飘香” http://www.yuhe.95.cn) ,“荷花展”http://daibinjie.myrice.com/lotus/louts1.htm)等,其中关于“荷花”的图像、图片、声音文件等一应俱全,并且图文并茂,学生犹如身临其境,赞叹声不绝于耳,初步体验了荷花的美。然后再组织学生开展读书协作学习活动,从而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一步体验文中优美之处。然后,再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读、对比读和对着网络媒体读,在网络环境下还利用网上的BBS、留言板来展开讨论,加深学生对荷花美的认识和体验。

当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都必须给予及时的引导、激励、评价,不是说协作、自主探究就放任自流,而是目标明确的自主探究式教学行为。

(四)网络自主,交流拓展,创造美

教师可以在已经解决的问题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提出更高层次的问题或进一步的理解课文,即对现有问题或已有知识的進一步拓展。然后借助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在网络环境下让学生围绕更深的、更有思维度的问题边再读课文边展开探究、交流和讨论,教师可以在旁边进行引导、点拨,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这样更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主要的方法有:

1.引导学生进行扩写或续写,写出自己美的感受

例如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后要求学生结合前面的学习,自己改写那些自己觉得可以写得更美的句子,或者针对其中的一个事物,如海水,进行内容的扩写或续写,要求写出自己美的感受等,从而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再如学完《荷叶圆圆》后,让学生在电脑上欣赏荷叶、荷花,并为每一幅图配上词语或句子。学生对美的感受一下子提升了,在图片下打出了一个个词语“含苞欲放”、“一枝独秀”、“清水滴滴”等等。

2.引导学生进行想像和虚构,创造美的形象和意境

例如学完《葡萄沟》后,要求学生展开想像,写一篇自己喜欢的水果的文章。一个学生在文章中写“一个个熟透的草莓躲在绿叶底下,像一个个穿着红衣服的害羞的小姑娘。”

3.通过网络虚拟环境,创造虚拟的美

就是在本课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只是提供学生一个虚拟的交流空间;也可以要求学生上网络查找有关资料,开展小专题的学习,开展跨时空的网上学习,随时记录自己学习美的感受和一些创造美的灵感等。

五、结论

从以上的教学实施步骤中可以看到,通过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可以使学生兴趣盎然地积极参与,对学生的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都会有较大的提高和发展.当然在实施教学中,还特别要注意学生在网络环境下面对面的情感交流与分享。也就是说并不是用计算机网络来代替一切,而是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网络的优势,把活生生的学生与计算机网络有机的联系在一起,让计算机网络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美丽工具,而不能成为学生的负担和枷锁。

参考文献:

[1] 国家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第一版,第2页)。

[2]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98、4、23),教育技术在线(www.iteonline.net),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建网,第3页。

[3]李克东、谢幼如主编,《网络环境的专题教学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与实践》,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第2页。

[4]钟启泉、崔允淳、张华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第27页。

(作者单位:广州市番禺区市桥德兴小学,广东   广州   510000)

猜你喜欢
审美教育网络环境
高校摄影公选课与大学生的审美教育浅谈
审美教育有效传播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研究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网络环境下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探析
试论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冲击下的人文建设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浅析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