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焕锋
摘 要:运算是数学六大学科素养之一,是进行数学学习的基础。由于计算具有枯燥性、单调性,极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感。为促使课堂产生生机和活力,教师应转变教学思维,站在新起点,把握新教材,研究心理新特点,丰富教学新手段,提高学习兴趣。
关键词:计算教学;思维品质;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课程标准的重要任务,计算又是比较枯燥的教学内容。小学低学段的学生,动手模仿能力强,自控力、注意力较差,传统的教学思想限制了学生“动”,捆住了手脚,束缚了思维,最终导致学生出现厌学情绪,能力何谈之有?
一、寓教于游戏之中,营造轻松自如的学习氛围
玩,是孩子的天性。课堂上教师借助游戏,活跃课堂,营造欢快的学习氛围。这既发展了学生智力,又提高了其学习兴趣,挖掘了其学习原动力。
例如,在教学“相邻数”时,教师课前让学生进行接龙比赛的热身游戏,方法是:4人为1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每组一副扑克牌,每人发13张(从1到K)打乱的、同样花的扑克牌,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最先完成的小组为优胜组。学生很快投入到学习中。学生直观地观察出谁与谁相邻,相邻的两个数相差几?学生在这种环境下很轻松地完成了本节内容。
在巩固提升阶段,不妨设置猜谜语的题目,比如,根据1、2、5、6、7打一成语(丟3拉4),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二、在童话故事里,遨游数学乐园
低学段的孩子向往童话世界。在教学设计时,我们不妨把课本上的数学知识编成一个个童话故事,吸引学生注意力,营造学习向心力,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学习10以内加减法“时,教师给孩子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光头强”的生日到了,没有人给他庆祝生日,他的心情坏极了。“蹦蹦”知道后告诉了“熊大、熊二和吉吉”。一会儿,熊大滑着滑板,带着2桶蜂蜜,给“光头强”庆祝生日。“熊二”也来了,但“他”什么礼物也没送,还偷吃了2个苹果。“吉吉”和“毛毛”来了,“光头强”看到“毛毛”竹篮里的6个苹果,得意地笑了。又过了一会儿,“蹦蹦”也赶来了。他从果树上摘了3个桃子送给“光头强”。小朋友们算算看,“光头强”共收到多少水果?孩子们听完这个有趣的故事,很快就列出了算式:6+3=9。
然后,我让孩子们根据自己喜欢的动漫人物,改编成故事进行计算,孩子们忙得不亦乐乎!
三、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思维品质
动手操作不仅能直观地让学生理解知识,还能发散学生的思维。我们要充分利用低学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学习新知识时,多设计一些动手操作的环节,通过一人或多人的合作,在“摆一摆”“试一试”等探究、操作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
在教学“比一个数少几的问题”时,我们可以借用教具,让学生通过“摆一摆”的方式进行学习。在摆的过程中,一定让学生清楚先摆出几个○,再摆出几个△。在这一前提下,学生在第一行摆8个○,再在第二行對应的位置摆出5个△,学生能很直观地观察出△比○少3个。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老师板书如下的图形:
学生在思考、动手操作、观察等程序操作下,由感性认知到具体知识升华,从图数关系生成数量关系,明了观察出8个○,是由与△同数量的5个○和比△多3个的○组成,最终得出5比8少3。
学生完成操作后,我们先让学生尝试根据自己摆的过程对照教具自己说,再讲给周围的同伴听,然后优生展示,最后老师点评,规范表述语,使学生清晰思路,明白数理。
在此基础上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最终获得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以竞赛为抓手,激发学生内在潜能
竞赛是有效激发学生内在潜能的重要手段,低龄段的学生喜欢表现,喜欢得到老师的赞赏、同学的信任。在教学中,老师要充分利用“竞赛”这个抓手,根据教学内容开展“打擂台”“小试牛刀”“显身手”“计算小天才”等活动,使学生在竞赛中提高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而提升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我们应在核心素养的指引下,乘新课改东风,潜心研究,精心设计,运用先进的教学技术,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搭建丰富的舞台,使学生形成学习数学浓厚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