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应玉
[摘 要] 在数学核心素养培育过程中,教师如何进行自身角色的定位值得认真思考. 教师应当是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在知识建构的过程中明确核心素养发展的方向;教师应当是一个助力者,用情境的创设和数学体验的生成来助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教师还应当是一个评价者,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要素相关的环节进行评价,用教学反思来为核心素养的落地提供动力.
[关键词]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教师角色
核心素养是面向学生提出的成长需要,作为一种目标性的阐述,核心素养强调让学生成长为具有适应社会发展与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的人. 作为学科教学,则要求通过不同学科知识建构过程中学科核心素养要素的渗透,去发展该学科所能够起到的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作用. 这里有必要关注一个基本的问题,那就是: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定位怎样的角色?
这是一个非常基础的问题,思考这个问题应当有两个切入口:一是从宏观角度来看,2014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出发,把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的指导意见,使“核心素养”成为“后课改”时代的靶心. 瞄准这个靶心,教师就应当意识到自身除了给学生传授学科知识之外,还应当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及学科核心素养. 二是从微观的角度来看,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必然依赖于具体知识的教学,那么教师在教学当中又不能只教给学生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综合这两点可以发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既充当知识的教学者,又充当核心素养的培育者;既要引导学生累积知识,又要引导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是一个评价者,要根据学生的知识积累以及核心素养发展情况,去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而给予学生积极的指导. 数学学科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其基础性的意义也就体现在这种组织、引导与评价上.
[?]引导知识积累:用知识教学奠定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基础
任何教学改革都不能忽视知识的教学,这是传统教学认识叠加课程改革经验所得到的基本共识. 在所谓的“后课改”时代,在理解并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这一认识也不能淡化. 高中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仍然是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积累,只有数学知识得到充分的积累,那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才有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认识到知识积累的基础性价值,再结合核心素养培育的需要,教师还必须认识到当教育指向核心素养的时候,“知识核心时代”将真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学校以及每一个学科教师的任务不再是一味灌输知识,而是给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核心能力. 当然,既然数学教学有了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那么在进行知识教学的时候,就需要注意到:
第一,在知识积累的过程中,要注意创设核心素养发展的情境.
情境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意义非常重大,情境不仅能够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有一个更加直观形象的感知,而且对核心素养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以及数学建模等6个要素,在具体形象的情境当中可以得到更充分的体现,而且前进可以将知识发生的过程与核心素养培育的过程有效地容纳在同一个空间里,这样学生在建构数学知识的时候,就能够有一个比较自然的发展核心素养的环境.
第二,在知识积累的过程中,要预设好核心素养培育的空间.
核心素养的发展需要具体的空间,这个空间最好是能够让学生感知到核心素养要素的存在(不是概念的存在,而是过程的存在),能夠让学生在建构数学知识的时候认识到数学抽象是重要的,逻辑推理是可以帮自己建立等量关系的,数学建模是可以帮自己形成数学模型并解决问题的. 这种认识的形成,是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要素落地的基础.
[?]引导数学体验:用数学体验保证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空间
教师作为数学知识积累的引导者,可以用知识累积的过程来夯实核心素养发展的基础. 其后还要在具体的情境当中引导学生生成数学体验,用数学体验的过程来为核心素养的发展助力. 要知道,核心素养是学生终身发展、一生成功的根本,而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与素养是这一“根本”的“根本”. 可以不夸张地讲,教师就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落地的关键点,教师自身的核心素养观、核心素养教学与课改思维是造就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关键. 既然高中数学已经进入了核心素养时代,那教师自身的育人思维、教育视野、工作方式、课堂角色等面向核心素养培育的教育目标调适势在必行. 显然,数学体验的运用就是这一重要的方式.
例如,在“函数模型的应用”这一知识的教学中,虽然说通过理论讲授,学生可以认识到函数是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 但是这种数学模型存在的价值究竟在哪里,学生却很难直接体验到. 如果这一现状不能得到改变,那数学建模素养的培育就是一句空话. 所以在教学的时候,就是应当从实际生活当中选择相关的素材来创设情境,然后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形成一种体验感.
比如说,可以给学生提供这样一个问题(问题必须有情境):人口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一个基本问题,对于我国而言,老龄化社会可能会提前到来,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国逐步开放了生育政策,鼓励二孩和三孩的生育. 那么这样一个决策是怎样做出的呢?其背后实际上有着数学知识. 1798年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提出了自然状态下人口增长的模型,这个模型就是一个函数解析式:y=y0ert.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看到这个解析式的时候,自然会思考两个基本问题:一是人口增长的规律怎么可以用解析式来描述?解析式中的那些参数是什么含义?基于这两个问题解决的需要,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相关的知识背景,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然后向学生介绍其中的参数,即t表示经过的时间,y0表示t=0时的人口数,r表示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 学生有了这样的认识之后,他们会自然产生一种解决问题的冲动,比如说用这个数学模型如何判断当前我国人口增长的形势,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将相关的人口数据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基于这一模型进一步思考. 甚至还可以提出一个更具时代性的问题:我国当下人口增长率必须保持多少,才能有效地防止国家的未富先老?(当然这里还需要提供国家的经济增长数据等,相对比较复杂,教师在实际教学的时候可以酌情运用. )
在这样的教学当中,学生学习函数模型的应用有一个具体的情境,学生在情境中可以面对实际问题,同时用数学知识去解决这一实际问题. 这样学生也就充分认识到了数学模型的价值,认识到了函数的价值. 实际解决问题的时候,也充分运用了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等等,因此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诸多要素,在这样的过程当中的体现是丰富的. 于是教师在核心素养发展过程中的引导者角色就体现得比较充分!
[?]评价学习过程:用教学反思提供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动力
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当是一个评价者. 评价主要结合学生的知识积累过程中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要素相关的学习过程. 在上面的例子当中,笔者重点关注的就是学生对y=y0ert的认识. 在学生最初看到这个解析式的时候,笔者就关注学生的反应,结果发现不少学生确实对这个解析式非常感兴趣,他们无法理解一个社会发展的问题,怎么可以用一个函数模型来描述,而为了化解学生的这一疑虑,教师就必须向学生介绍数学模型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当中所能起到的作用,这种知识背景的介绍与铺垫,可以很好地跨越学生认知当中数学与生活之间的鸿沟,可以化解学生认知的难点. 这样的一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在评价中引导,同时也是一个用教学反思提供核心素养培育动力的过程.
总的来说,核心素养是为了培育学生适合社会发展以及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在高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有积极的作为. 研究表明,厘清核心素养背景下数学教师应当进行的基本步骤,通过良好的、科学的师生关系定位,可以让数学教师在核心素养落地的过程中有所作为,可以为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提供坚强保证. 以上是笔者关于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自身角色的一些初步理解,不当之处,还请专家同行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