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调研与思考

2021-09-09 03:06黄鋆
公关世界 2021年16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

黄鋆

摘要: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背景之下,“互联网+”“挑战杯”等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营运而生。笔者通过对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信息技术学院(后简称武汉船院计算机学院)学生抽样调研,也对部分参赛指导教师开展了深入访谈,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情况调研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优化建议,来促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比赛视角 高职院校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动大众创新 万众创业”,当年《国务院关于積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加快“互联网+”发展,随后,由教育部主办的“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也应运而生,备受关注。

本文基于“互联网+”“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视角,以武汉船院计算机学院作为调查样本,开展了问卷调查,来分析武汉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以此促进高职院校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为社会培养出更具创新意识、创业能力的优秀人才。

一、武汉船院计算机学院“互联网+”“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基本情况

2019年第五届中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以“敢为人先放飞青春梦 勇立潮头建功新时代”为主题,计算机学院学子踊跃参加,共提交76个项目,其中职教赛道项目65项,红色筑梦之旅赛道11个项目,共有291位学生参加了“互联网+”大赛,覆盖至全学院学生的12%以上,但是参赛项目多为现有项目的模仿再创普遍主题创新性不足,表现张力不强。

2020年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虽然无法进行线下指导活动,但是学生参赛热情不减,积极优化项目,共报名76个项目,与2019年相比,参赛人数略有增长,项目数量依然保持稳步增加,其中职教赛道报名73个项目,红色筑梦之旅共报名11个项目。结合计算机专业优势,打造的“博睿云”双层智能共享侧方位立体停车位、捕影——车牌识别系统两个项目在校赛中分获二、三获奖,精准扶贫天门的项目获得“红色筑梦之旅赛道”省级铜奖。

“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和“挑战杯”湖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实践能力。通过比赛,学生将创意点子和项目与网络、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专业进行深度融合,来发挥“互联网+”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国家社会经济迅速 发展。

二、武汉船院计算机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的调研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为深入了解武汉船院计算机学院对大学生创新意识、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现状,笔者对该学院2017、2018、2019级的学生通过问卷星发放了调查问卷。

1.前期调研准备和基本调研情况

此次调研共回收问卷406份,样本基本情况覆盖了学生性别、年级、专业等,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意向、动机、能力、专业相关性等多方面开展了调研及访谈。

本次调研样本总量为406,其中男生261人,占比64.29%,女生145人,占比35.71%;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学生有146人,占比35.96%,软件技术专业75人,占比18.47%,计算机网络技术160人,占比39.41%,云计算专业25人,占比6.16%。

2.大学生创新创业动机分析

通过调研问卷显示,有15位学生明确表示自己有成熟的创新创业想法,占比3.69%,超过64.04%的学生表示自己曾有创新创业的想法,但未付诸行动,占比32.27%的学生表示并未有过创新创业想法。由此可知,目前大学生对于创新创业有了一个基本的认知,近七成大学生都有参与创新创业的想法,但是,只有163位学生表示比较愿意、愿意或者非常愿意参加“互联网+”“挑战杯”及其他类型的创新创业大赛,占比40.1%;81位大学生明确表示不太想或者非常不想参加创新创业比赛,占比20%,可以看出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类参与度还不够高。

3.创新创业与专业相关性调研

在开展创新创业工作与专业相关性调研时,问卷中设计了“如果您尝试创新创业,您的项目是否与所学专业相关性”此问题,其中237人选择了创新创业与所学专业比较相关或密切相关,占比约58.37%;35.47%的大学生表示不太确定二者是否具有相关性;只有6.2%的学生认为二者不具备相关性。

根据近两年计算机学院学生参加“互联网+”“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获奖项目来看,武汉船院计算机学院的学子获奖作品均与专业具有极大的相关性。“筋斗云”智能车间环境监控系统项目获得2019年湖北省第五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该作品结合软件技术专业的优势,开发了一款针对工厂车间的生产的产品内容、生产设备、车间的地点等具体情况进行“私人定制”的软件系统,呈现出了以人为本、低能耗、高效率、创和谐的工业互联网绿色环保概念。该作品不仅仅获得了创新创业比赛奖项,也在2019年“中国软件杯”中获得了优异成绩。

2020年“捕影”车牌识别系统项目在校级创新创业比赛中获得三等奖,此项目依托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优势,通过计算机算法的研究,开发了一个APP以解决新能源汽车停放难、充电难、管理难等诸多痛点,是一个具有现实性、可操作性的创意类作品。

三、武汉船院计算机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

1.以创新创业大赛为切入点,完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

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成功是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师资队伍不仅仅包含校内教师,也可以包括具有创业经验的企业工作人员等作为校外创业或技术指导。在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过程中,可以以“互联网+”“挑战杯”等创新创业大赛为切入点,为每一个团队配备“1个校内教师+1个校外指导”的创新创业师资团队。校内教师理论知识较为丰富、专业技术较为扎实,而企业家、职业经理人等更具创新实践经验,理论知识与创新实践相结合,有助于学生提升对创新创业的意识,进一步强化自主创新的实践能力。

2.以赛促学,更新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目前普遍高职院校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都较为简单,多位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等创新创业类的课程,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需要通过多元化方式来培养的。

武汉船院计算机学院在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互联网+”“挑战杯”等创新创业比赛,将相关专业知识与比赛项目相结合,既能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也能激发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以2020年“互联网+”校赛二等奖项目“博睿云”停车位产品为例,指导老师在比赛初期鼓励学生结合计算机专业知识进行头脑风暴想点子,并从多个好点子中选取一个进行深入挖掘。比赛中后期,指导老师与企业导师根据创业策划书提出深入修改意见,虽然修改过程中有过瓶颈,但是“1+1”师资团队与学生积极寻找解决痛点和难点的方案,认真打磨项目,最终在校赛中获得佳绩。通过这种比赛项目化学习,不仅提高了学生专业学习能力,也激发了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决心,真正提升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3.整合创新创业资源,创新创业与就业工作相结合

创新创业是一种多元化的实践活动,不仅仅是单一课程的建设,需要对多种资源、多种手段进行整合,简而言之可以通过“建体系、搭平台、做项目、促就业”四种措施来实现。

“建体系”是指要完善原有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将原有的由教师单向度讲授课程模式转化为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形成专业教育与“互联网+双创”相融合的教育体系,来提升学生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搭平台”过程中需要高职院校为校内教师、校外企业导师和学生之间搭建起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构建“学生-高校-社会”三级信息畅通的平台,加强三者的对话和联动。“做项目”是指高职院校通过开展师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来提升创新创业的视野,如创业校友交流会、知名企业家报告会、大学生创新创业故事会等活动,同时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时鼓励学生通过项目来提升自主创新意识和创业实践能力。“促就业”即积极引导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能够有效解决当前社会大学生就业问题,同时还可以促进产学研结合,实现大学生创新科研成果、优秀项目的实体化。

参考文献:

[1]刘爱军,李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实践与思考——以陕西省地方高校为例.创新与创业教育.2019年6月(3)

[2]郭晓亮.“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以互联网大赛为例.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年10月(5)

[3]林月.“互联网.+”大赛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析.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年11月(21)

[4]邓冰凌.江西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路徑研究——基于“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视角.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8

[5]李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影响因素与培养策略研究.东北师范大学.2019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功能及运行机制研究
城镇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培训探析
新时期下高职院校如何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现状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大学生顶岗实习存在法律问题的成因分析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