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小燕
[摘要] 高校必须践行“四个服务”,无缝对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工作,回答好“如何培养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三个问题,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竞赛指导工作,形成“大思政”格局打造协同育人体系,有助于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助力美好生活,锤炼个人品德,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奉者”“诠释者”和“践行者”。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竞赛指导;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0-0150-02
学生处在成长关键期,参加竞赛是学生成长的重要过程,教师指导学生参加竞赛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学生肩负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任,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学有所成的他们才能成为高素质技能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作為高校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中的重要部分,竞赛未能与思政教育协同,教师对学生竞赛指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处于相对独立状态。为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做好“三全育人”工作,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在指导学生参加竞赛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能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更好地做好立德树人工作。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竞赛指导工作探索
(一)培育理念与依据
高校承担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学校教育阶段“最后一公里”的使命[1]。竞赛是立德树人,培养高水平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部分,能与思政课堂教育、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相辅相成,做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在竞赛指导中,教师要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及“为谁培养人”,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能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精神力量,提高自身认知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2],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培育路径
1.以国家层面价值取向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
调查显示,目前大学生的政治素质本质和主流是好的[3],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的理解缺乏高度[4],表现在着重于助力和谐社会的构建和个人成长上,较多地停留在社会和个人层面,理解范围相对狭窄,理解有待加强。在竞赛指导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如在指导轻化工程类的学生在参加创新创业比赛及职业生涯规划比赛中,教师要做好理想信念植入工作,避免学生陷入创业等同于赚钱的误区,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将个人梦与中国梦相融合。国家层面的价值追求应该是每位公民的价值追求,引导学生将个人目标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国家目标对接,才能更好地发挥竞赛在立德树人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更好地承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的重任。
2.以社会层面价值取向引导学生助力美好生活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作为即将走上社会的学生,教师应引导其不断提高社会认知,充分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自由发展、人人平等、公平公正、依法治理这一核心理念[5]。在竞赛中引导学生深刻认识“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如在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及“益苗计划”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自己所学及所长去改善环境,创造更美好的社会,学生的竞赛作品与社会和谐发展步履一致,才能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其价值,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美好生活。
3.以公民层面价值取向引导学生锤炼个人品德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学生的价值取向决定了社会未来的价值取向。学生参加竞赛既是专业实践、提高技能的过程,又是道德体现、确立价值观的过程。教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指导思想,要引导学生热爱自己的祖国,将个人发展与祖国发展紧密结合,学有所成以报效祖国;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业和工作专心致志,对工作认真负责,服务人民,服务社会;要引导学生做到诚实待人,信守承诺,不弄虚作假,不欺瞒他人,公平竞争,以质量取胜;要引导学生善待亲友、善待他人、善待社会、善待自然。如在指导学生参加原创心理剧大赛及心理班会等活动中,引导学生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注重心理健康,在提升技能的同时完善自我。学生在竞赛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锤炼个人品质,技能水平与道德水平共同提高,才能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合格接班人。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竞赛指导效果
(一)形成合力,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奉者”
长期以来,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主要通过思想政治课堂,方法单一,授课时间短,学生与教师接触时间有限,未能得到个性化的指导。而随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性,行成协同效应,“课程思政”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涉及面更广,效果提升,然而在个性化指导、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地教育方面仍然有所欠缺。指导学生竞赛既是实践活动也是教学活动,在此过程中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能与思政课堂及课程思政形成合力,更好地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