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构·统整·融合:交际语境下的主题式读写融合课程实践

2021-09-05 03:00陶海平李军
阅读(教学研究) 2021年8期
关键词:主题式同构统整

陶海平 李军

【摘要】主题式读写融合课程,是运用交际语境理念,整合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以某一主题为核心要素,组织开展阅读与写作活动,为提高学生言语交际与表达能力而编制的阅读与写作活动课程。该课程以学生言语实践能力为基础,致力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与写作素养,具有主题明确、目标精准、容量合适、训练适当、效果明显的特点。

【关键词】交际语境 主题式 同构 统整 融合

交际语境写作是当今写作教学的新方向,也是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改革的前沿阵地。交际语境写作,融合了写作中的读者意识、目的意识、功能意识、语境意识等因素,把写作知识和策略等融于真实或者拟真的语境中,让学生基于学习、生活以及精神、心灵等需要,进行自由、规范的表达与交流。

主题式读写融合课程是在交际语境的理念下,整合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以某一主题为核心要素,统整同构性文本,组织开展系列阅读与写作活动。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提高学生的言语实践能力,从而为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主题式读写融合课程的特点是主题明确、目标精准、容量合适、训练适当、效果明显,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效率。

该课程依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认知发展特点,基于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分年级开发不同内容:低年级以“动物生活”为主题,分为动物样子系列:“动物拼音大课堂”“我是谁”“动物生肖卡”等;动物本领系列:“我有小本领”“我的本领真不小”“比尾巴”等……中年級以“四季”为主题,分为春季系列:“春天在哪里”“春游”等;夏季系列:“夏天的大雨”“热闹的池塘”“我学会了游泳”等……高年级以“我与社会”为主题,分为课堂生活系列:“我的心爱之物”“推荐一本书”等;校园生活系列:“我们的校园”“推荐一个好地方”等。

本文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阐述在交际语境理念下开展主题式读写融合课程的实践探索。

一、课程目标与内容

本课程实施对象为六年级学生,共6课内容,分8课时完成阅读与写作任务。

1.课程目标

(1)能正确认识各民族、各地区的风俗习惯,体验风俗的丰富内涵,积累与风俗习惯有关的经典文章,品味其文化意蕴。

(2)通过调查、采访、参观、拍照等多种方式认识家乡的节日风俗,产生对家乡的自豪感。

(3)能写出对各地风俗习惯的感受,抒发真情实感,丰富习作内涵,提高语文素养和文化底蕴。

2.课程内容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同的民俗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带领学生感受不同地方的传统风俗,特别是了解家乡的一些传统民俗,感受地方文化。先认识北京的春节,了解北京的风俗习惯,再品味各地的春节气氛,尊重并热爱各地不同的民风民俗,感受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背后蕴含的传统文化。最后,了解自己家乡的民俗文化,讲述家乡的故事传说,背诵节日的诗歌民谣,写一写家乡的风俗文化。

二、课程实施流程与策略

主题式读写融合课程根据新课标、学情,按照单元语文要素,围绕单元主题学习目标,统整课程内容,根据交际语境理念创设语境,设计阅读和写作任务,选择合适的评价方式。它的基本操作流程如下图:

1.主题同构,内外勾连

教师应基于新课标,遵循统编教材体系,找到文本之间相同或类似的因素,建构合适的主题,进行主题读写,勾连读写对应的联系,加深读写融合的意义理解,培养学生读写素养能力。本课程以“民风民俗”为主题,安排了《北京的春节》《腊八粥》《藏戏》《中国民俗知识百科》等教学内容,使学生充分感受我国各民族、各地区文化的深厚意蕴。写作教学围绕“家乡的风俗”,开发了《家乡的节日风俗》《节日串串烧》等写作活动和综合性活动课程。

2.统整结合,梳理比较

教师应基于交际语境理念,以写作内容为核心,突破学科中心课程安排,精心选择课程内容,统整教材与校本课程内容,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读写能力。如“探秘家乡的风俗”主题式读写融合课程,通过《北京的春节》《腊八粥》《藏戏》《中国民俗知识百科》等阅读内容,分析各地民风民俗在思想主题、表现方式、语言特色等方面的相同点。通过统整、梳理、合并,让学生在比较中掌握必备的读写策略,在对比中提高读写素养。

3.创设语境,角色体验

创设真实或者拟真的语境,是有效激发学生情感体验的关键。单元主题式读写融合课程首先以儿童的视角出发,提供真实或拟真的生活体验场景,激发其学习兴趣;其次通过角色体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探秘家乡的风俗”以“中华民族地大物博,历史文化灿烂辉煌,各地风俗多姿多彩,你想了解各地的风俗习惯吗”这一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开启学生了解中华民族民风民俗之旅。

4.读写融合,言语交际

在实施《北京的春节》《腊八粥》《藏戏》《中国民俗知识百科》等阅读课程之后,开展写作课程,通过迁移运用,让学生把所读、所思、所悟等融合到写作中去,让学生在主题拓展阅读和写作课程的迁移应用的过程中,提升写作能力,发展语文核心素养。

如写作教学《家乡的节日风俗》:

(1)创设语境,认识节日

创设交际语境:最近学校正开展一场“推荐家乡特色民风民俗”的活动,你怎么来介绍自己最感兴趣的节日?师生交流之后,请学生回顾我国传统节日有哪些(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同时通过图片认识有关节日习俗。

(2)指导范文,交流写法

引入老舍先生的《北京的春节》,交流写作方法: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详写了北京春节的哪些习俗?略写了哪些习俗?文章除了详略得当外,还有什么地方值得学习?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文章的谋篇布局和语言特色,感受文章透露出的北京人过春节的热闹与喜庆。

(3)编写提纲,指导写作

指导学生回忆家乡某一节日活动的场面和细节,展开联想和想象,编写习作提纲。小组交流:开头写什么?习作的重点段要介绍的民俗是什么?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重点介绍哪一部分?随后组织学生编写提纲,教师进行点评。

(4)回归语境,进行交际

在班级模拟开展“推荐家乡特色民风民俗”活动,把学生写好的习作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真实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

5.多维评价,促进提升

针对学生在主题阅读读写融合课程中的表现,运用动态化视角,实施表现性任务评价,有效评价学生在某段时间、某个空间动态性的表现。每个阅读或写作任务,设计一张评价量表,由教师带领学生共同细化评价指标,对学生的参与给予长时间、大空间、动态性的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纳入学生的档案袋,作为对他们主题单元课程学习过程性评价的依据。下表是为“探秘家乡的风俗”主题读写融合单元课程设计的评价量表:

指向交际语境的主题式读写融合课程,是国家课程校本化的特色实施,旨在创设真实或拟真的语境,构建真实的主题阅读与写作任务,开展真实的活动,在读读、写写、说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和写作素养,真正为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市城中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猜你喜欢
主题式同构统整
运用同构法解题的步骤
试探通用数字语言符号的同构图形创意表现手法
统整经典细品析 多维阅读提素养
以课程统整促进学习效能的提升
课程统整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
利用同构特点巧解数学问题
主题式课程整合的价值、困境与改进
小学数学和科学学科主题式整合的教学思考
关于简单树的一类计数问题的讨论
议“主题式”教学模式在餐饮服务教学中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