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职业认同多维结构的初步效验
——基于现代效度理论的视角

2021-09-02 07:32吴晓玮张华玲葛明贵
教师教育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题项效度师范生

吴晓玮,张华玲,姚 琼,葛明贵

(1.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教育系,安徽马鞍山 243000;2.合肥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安徽合肥 230000;3.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安徽芜湖 241000)

一、引言

教师专业成长既体现在职业技能的提升上,又体现在职业认同的形成上。教师教育阶段是职业认同发展的第一阶段,也可能是最重要的阶段。[1]职业认同结构是构成职业认同诸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总称。不管是国外的质性研究(如访谈、传记和材料分析),还是国内的量化研究,学者们普遍认为,师范生职业认同是一个多维度的结构系统。但对于该结构 “由哪些要素构成?”“要素是如何构成的?”等问题的看法还未形成共识,尚处于各自探索阶段。首先,从维度数量上来看,从三维结构、[2]四维结构、[3]五维结构、[4]六维结构[5]到九维结构[6]不等;从维度命名及内涵上来看,也是各执己见。其次,已有研究对维度间逻辑关系的考察不够深入,大多止步于一阶模型的探究上,对高阶模型的建构和验证较为缺乏。从已有研究来看,有些量表一阶因子间相关系数较大,是可以考虑高阶模型可能性的。鉴于心理学很多领域都存在高阶模型,[7]且近年来关于在职教师职业认同结构的高阶模型已相继被多个研究所证实,[8-9]所以,对师范生职业认同多维结构进行建构和验证是必要的。

职业认同属心理特质研究范畴,编制量表探查心理特质是普遍采用的方法。在量表编制中,效度检验是核心环节。传统效度观认为,效度由构念效度、内容效度和效标关联效度三者并列构成;现代效度观则认为,构念效度是效度的本质,内容效度和效标关联效度都是用来服务和支持构念效度的。作为现代效度理论的代表人物,Sam Messick认为,效度是一个整体概念,构念效度是核心,不存在几种不同的效度,但可以从六个层面来验证效度,即内容、实证、结构、概括化、外部和后果(见表1)。[10]与传统效度理论相比,现代效度理论的效验方法更加多样,效验过程更加全面。

表1 基于现代效度理论的效验框架

为了寻找被研究者普通认可的维度结构,有必要对已有量表的题项作深入细致的内容分析(一种对文献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描述的研究技术)。本研究对已发表量表的编制报告逐个进行考察,最终筛选出指标相对完整,且提供题项的9个量表作为分析样本,分两步对181个题项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第一步,2名研究者对已有量表的维度及题项构成进行分析,划分9个新维度(见表2)。

第二步,2名研究者分别对181个题项逐条分析,并将其归入新维度。为保证不同研究者在内容分析及解释中的一致性,需要考察:归类一致性指数(CA值)[13]和等级相关系数(r值)。结果表明:2名研究者对题项的归类编码是基本一致的(CA=91.71%、r=.970***)(*表示p<.05,**表示p<.01,***表示p<.001,下同)。

如表2所示,181个题项划入新维度,分布广泛,但不均衡。文献分析也表明,占比较高的6个维度(W2、W3、W4、W5、W7、W9)被众多研究者认可和采纳;占比较低的3个维度(W1、W8、W6)只出现在少数研究中,将其纳入师范生认同结构还有待论证。

表2 181个题项被划入9个新维度的名称、内涵及分布情况

综上,本研究思路如下:在对已有量表进行内容分析的基础上,基于现代效度理论的效验框架,对师范生职业认同的结构进行探索和验证。

二、方法

(一)被试

本研究选取安徽省2所本科和1所专科院校师范生为对象。一测为多专业843人,其中,男244人,女599人;本科286人(含定向90人),专科557人(含定向222人)。二测为学前教育专业378人,间隔2周后,对其中117人进行重复测量。三测(追踪研究)为专科定向289人,前后测间隔时间1年。为避免干扰效应,一测、二测、三测对象不重合。

(二)工具

本研究采用《师范生职业认同量表》。该量表是基于已有量表的内容分析,选取被研究者认可和采纳程度较高的6个新维度(W2、W3、W4、W5、W7、W9),经题项代表性取样编制而成。步骤为:第一步,运用词频分析法筛选出已有题项中高频词汇和典型表述,编制新题项。第二步,对新编题项的适切性和代表性进行评价,由2位专家对“题项能否准确反映各维度理论构想”等方面进行1~3级评价(差、中、好),并提出修改意见。第三步,经反复修改,形成 《师范生职业认同量表(初测版)》(30题),经卡方检验,新量表与样本量表的题项分布是基本一致的(χ2=.886,p=.971)。第四步,根据一测数据分析结果,修改初测题项,形成《师范生职业认同量表(二测版)》(12题)。题项采用Likert5点计分,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为控制规律作答和鉴别无效问卷,在施测时,通过乱序排列、增设反向题等方式,对问卷质量进行控制。

(三)数据处理

运用EXCEL2010、SPSS22.0、AMOS20.0进行数据分析。

三、结果

(一)基于一测样本的模型探索与验证

一测数据随机分为两组,采用交叉证实程序,样本A用于探索性因素分析,样本B用于验证性因素分析。

1.探索性因素分析(基于一测样本A:n=421)

经“极端组比较”和“同质性检验”,题项Q2、Q7因指标不理想被删除,其余28个题项纳入后续分析,经KMO适切性检验和Bartlett球形检验,样本数据适合因素分析(KMO=.929;Bartlett χ2=3377.422,df=105,p<.001)。

因素抽取采用“主成分法”,结合Kaiser特征值和碎石图,并参考已有研究经验,[14]进行多轮探索分析,最终保留12个题项,可提取2~4个因子,分析过程揭示:

(1)W7维度中3个题项因交叉负荷严重被删除,余下2个题项无法归入其他因素,W7维度被删除。

(2)在因子个数被指定为2~6个情况下,均无法将W4、W5分离,只能将其归入同一因素。(为平衡各因素题项数,最终保留3个题项)

(3)从两种转轴方式(正交和斜交)的多个矩阵来看,因素结构是一致的。篇幅所限,表3只呈现12个题项在因子个数为2~4个时,正交转轴(最大方差法)旋转后的成分矩阵。基于此,本研究对因素结构进行理论建构(见表3右侧),形成一因素(M1)至四因素(M4)五种理论模型(数字代表该模型所含因素个数),用于后续验证性分析。

表3 12个题项正交转轴后成分矩阵和因素建构

2.验证性因素分析(基于一测样本B:n=422)

根据样本A探索分析结果,本研究建构如下11种待验证模型(符号“{}”表示低一阶因素)。其中,一阶模型5个(M1、M2、M3A、M3B、M4),二阶模型5个(M1{M2}、M1{M3A}、M1{M3B}、M1{M4}、M2{M4}),三阶模型1个(M1{M2}{M4}),利用样本B对上述模型进行验证。篇幅所限,表4只呈现三个达标模型的分析结果。

表4 三个达标模型的拟合指数对比

表4中的三个模型虽均为可接受模型,但进一步分析表明:一阶模型(M4)中4个潜在变量间相关系数较高(.53~.81),这提示有更高层次的因子结构。经综合对比表明:“二阶二因子一阶四因子”是师范生职业认同结构的最优模型(见图1)。

图1 最优模型(M2{M4})路径系数图

考虑到认同结构在不同性别、学历层次和培养类型上可能存在差异,有必要对最优模型的稳定性加以考察。结果表明,在三个组别中各项指标均达到适配标准(主要指标:χ2/df=1.615、1.616、1.409;RMR=.028、.033、.025;RMSEA=.038、.038、.031;各组GFI、AGFI、NFI、RFI、IFI、TLI、CFI均大于.90)。

(二)基于二测和三测样本的模型检验与应用

1.二次验证分析和信度分析(基于二测样本:n=378,其中,重测样本:n=117)

运用二测样本对三个达标模型进行二次验证分析,与一测分析结果一致,“M2{M4}”仍是最优模型,各项指标拟合良好(χ2/df=1.916,RMR=.022,RMSEA =.049,GFI、AGFI、NFI、RFI、IFI、TLI、CFI均大于.90)。

在运用一测样本B对各分量表内部一致性a系数进行考察的基础上,使用二测样本进行二次信度分析,结果见表5。

表5 二测量表题项及其所属维度以及各维度信度系数

2.初步应用分析(基于二测样本:n=378和三测样本:n=289)

首先,参考同类研究,[15]将学习投入作为效标。采用《学习投入量表》,[16]运用二测样本,构建职业认同与学习投入的关系模型。结果表明,最优模型中两个高阶因子可正向预测学习投入水平(标准化路径系数为:.22和.30),模型拟合良好(χ2/df=1.662,RMR =.030,RMSEA =.042,GFI、AGFI、NFI、RFI、IFI、TLI、CFI均大于.90)。

其次,运用三测样本(追踪研究),通过前后测配对样本T检验,验证最优模型(M2{M4})在职业认同发展评估中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最优模型可在不同层面有效反映师范生职业认同水平的发展变化(2个二阶因子:t=-4.989***、-3.326***;4个一阶因子:t=-2.416*、-6.599***、0.290、-5.938***)。

四、讨论

(一)职业认同多维结构的效验分析

文献分析表明,研究者虽倾向于从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维度对师范生职业认同结构进行理论建构,但实证研究中尚缺乏能够验证此理论构想的一阶三因子或二阶三因子模型。本研究最初构想也是基于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维度(见图2下虚线部分),但效验结果表明,“二阶二因子一阶四因子”模型(见图2的阴影部分)为师范生职业认同结构的最优模型。

图2 师范生职业认同多维结构效验结果示意图

各维度内涵界定:职业价值观,是指对教师职业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认可。其中,外在价值观,是指对教师职业外在职业优势的认可;内在价值观,指对教师职业内在职业意义的认可。职业归属感,是指对未来将要承担的教师职业角色的接纳和承诺。其中,角色接纳,指对未来将要承担的教师职业角色的接纳;从教承诺,是指今后愿意从事教师职业以及对职业坚守的承诺。

1.职业价值观的建构

虽然不同学者对外在和内在价值观(W2、W3)的命名有所不同,但从已有量表题项分布来看,研究者是普遍认可这两个维度的。本研究表明,外在和内在价值观既可分离,又可合并,且存在高阶因子。这说明,外在和内在价值观同属于职业价值观范畴,但也各有侧重,前者侧重于对职业优势的认可,后者侧重于对职业意义的认可。有研究者将职业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进行分割,[17-18]也有研究者将这两种价值进行整合,[9]以上观点和结论与本研究结论均有契合之处。本研究表明,相对独立的两种价值观隶属于职业价值观的二阶因子模型更能代表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

2.职业归属感的建构

从已有量表题项分布来看,W4、W5维度虽得到研究者普遍采纳,但探索分析表明,通过指定不同因子个数,均不能将这两个维度有效分离。W4和W5维度应属于同一种心理结构。师范生由于缺乏教育实践经历,与在职教师不同,其职业认同是指向未来的,这种基于未来的认同在“角色接纳”和“从教承诺”中得以体现。本研究表明,“角色接纳”和“从教承诺”既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且存在高阶因子,命名为“职业归属感”。对职业价值的认可,个体可以独立于职业角色之外,可以与“我”无关;但对职业角色的接纳和承诺,个体此时将职业作为定义自我的方式,一定与“我”有关,因此本文认为,职业归属感是职业认同的核心成分。

3.关于职业行为倾向维度的探讨

本研究基于已有量表的最初构想,将W7和W9一并视为行为倾向维度,但通过对初测题项的探索分析表明,W9并不能与W7归入同一因素。“从教承诺”与“角色接纳”关系密切,且存在高阶因子。本研究基于语义分析认为,“接纳”和“承诺”均应属于个体对职业的情感认同,故将其命名为“职业归属感”。基于当前证据,W7和W9拟归入行为倾向维度的理论构想未获验证。本结论虽与一些研究结论不同,但也可与一些观点或结论相互印证。在早期社会认同理论中,Tajfel指出,个体对于群体的认同包括三个成分(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评价成分)。[19]从内涵界定来看,无行为倾向维度。王鑫强和曾丽红等人曾提出,师范生与在职教师职业认同的核心内涵均是对职业的感知与体验,[20]这一理论构想与本研究最优模型是基本一致的。李笑樱和闫寒冰以在职教师为研究对象,将职业行为倾向从职业认同结构中分离出来,将其作为“后果”变量加以考察,结果表明,职业认同会影响在职教师的职业行为倾向。[9]本研究将学习投入作为职业认同的效标变量加以考察表明,职业价值观和职业归属感可有效正向预测师范生的学习投入程度,这一结论与马红宇和蔡宇轩等人的研究结论是一致,[15]即师范生职业认同会影响其学习投入行为。综上,本研究认为,行为倾向维度应作为师范生职业认同的“后果”变量加以考察,“二阶二因子一阶四因子”模型与师范生职业认同的本质是契合的,结构清晰且可验证。

(二)基于现代效度理论的效验过程回顾

1.效度验证的六个层面

现代效度理论是从整个测验过程的各环节来阐述的,是一个不断评价、质疑和推论的过程。本研究以Sam Messick提出的六个层面(见表1)为效验框架,效验过程如下。

(1)“内容”层面:本研究基于已有量表题项代表性取样编制初测量表,并对题项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量表编制全程均经专家评定,以更好保证测验及题项的科学性。

(2)“实证”层面:该层面是要获得测验过程的实验证据,职业认同属人格测验范畴,普遍采用自陈问卷法。为了保证测验所引发的心理加工过程具有代表性,本研究从测验前(问卷设计)、测验中(问卷施测)和测验后(无效问卷剔除)等环节进行质量控制,以保证测验能够反映被试的真实看法和感受。

(3)“结构”层面:统计学上,探索性(EFA)和验证性(CFA)因素分析是结构层面效验的最常用方法。通过重新抽取样本,综合运用两种因素分析的交叉证实程序,可以保证量表所测特质的确定性、稳定性和可靠性。[21]本研究正是基于EFA和CFA的交叉证实程序,探索并验证“二阶二因子一阶四因子”模型为最优模型。

(4)“概括化”层面:用于检验测验在不同团体中是否具有相同的结构。本研究基于一测数据,运用多组分析法考察最优模型在不同性别、学历层次和培养类型中的适配性,并基于二测数据,验证其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适配性,结果表明,最优模型具有跨时间和跨团体的一致性。

(5)“外部”层面:一个效度好的测验,既要与应相关的变量高相关,又要与应区分的变量低相关,会聚效度和区分效度适合此层面的效验。本研究表明,职业认同维度间相关系数在.409~.680之间,学习投入与职业认同维度间相关系数在.229~.420之间,总体上前者高于后者,会聚效度和区分效度得以保证。

(6)“后果”层面:考察测验使用所带来的实际和潜在后果的证据。本研究基于二测数据所建构的职业认同与学习投入的关系模型,拟合良好;基于三测追踪研究数据的配对样本T检验,能够反映出师范生职业认同水平的发展变化。

最后,现代效度理论认为,信度不再有别于效度,而是作为效度证据的一个来源。[11]本研究基于信度分析表明,量表的各信度系数均在可接受范围,量表的可靠性得以保证。

2.效度验证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

世界上没有一个测验是永远有效的,效验不是一个终极结果,而是一个持续过程。本研究最优模型只是基于现有数据的初步结论。从样本分布来看,代表性还有所欠缺,这将是后续研究的方向之一。

五、结论

基于现代效度理论效验框架,本研究表明“二阶二因子一阶四因子”为师范生职业认同结构的最优模型,由“职业价值观”(内在价值观、外在价值观)和“职业归属感”(角色接纳、从教承诺)构成。据此将师范生职业认同内涵界定为:师范生对未来将要从事的教师职业的认可、接纳和承诺。

猜你喜欢
题项效度师范生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幼儿家长学前教育立法需求调查问卷的编制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慈善募捐规制中的国家与社会:兼论《慈善法》的效度和限度
高职学生价值观调查的研究变量的项目分析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被看重感指数在中国大学生中的构念效度
12题项一般健康问卷(GHQ-12)结构的多样本分析
外语形成性评估的效度验证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