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治理视角下我国环境污染治理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研究

2021-08-31 08:56孟宪博
科技风 2021年15期
关键词:合作治理治理模式环境污染

孟宪博

摘要:21世纪,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国民的生活水平和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在此背景下,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带来不容忽视的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不利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环境污染治理迫在眉睫,需要引入合作治理的方式,構建行之有效的治理模式,才能切实保证社会的和谐稳定和经济的长效进步。

关键词:合作治理;环境污染;治理模式

一、概述合作治理和环境污染治理

新时期,我国环境污染治理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将合作治理的理念贯穿始终,收获远超预期的成效和成果。实际上,合作治理具有独特的优势性,可以降低环境污染治理的难度和复杂度,最大程度上动员社会的有生力量,激发政府、企业、人民的能动性,形成环境污染治理的合力。客观来看,我国环境污染治理的影响深远,亟须社会各成员的共同努力,建立一个和谐、科学、高效的治理系统,以实现社会自治和环境共生。在此基础上,合作治理的核心和关键,在于社会各成员的平等关系,促进彼此的沟通交流和信息共享,指引环境污染治理朝着先进化、现代化、综合化的方向前进。相较于传统的环境污染治理,合作治理更强调共同决策和多方管理,不仅仅突出政府的领导地位,而是联动多个主体共同承担环境污染治理的责任,从根本上保障环境污染治理的效率和效果。

当前,人民群众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日益增加,农业、工业等生产臻于成熟。在此情况下,环境污染带来的矛盾和重复愈发激烈,其治理成为时代新命题。此前,环境污染的预料不够、预防不利,导致环境污染的加重,影响自然界的循环和自净。环境污染主要指自然或人为的破坏,向环境中添加某种物质而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而产生危害的行为。具体来看,环境污染按照属性划分,包括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水体污染;环境污染按照人类活动划分,包括工业环境污染、城市环境污染、农业环境污染;环境污染按照性质划分,包括化学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电磁波污染等)、固体废物污染、液体废物污染、能源污染、光污染。由此可见,人为因素是环境污染的元凶,严重干扰处于自然规律中的万物生长和繁衍,继而对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消极作用。

二、我国环境污染治理的现状

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我国的经济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但与此同时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音污染、固体废物污染等)状况逐渐加剧,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人口数量的增加,环境治理压力逐渐提升,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日渐突出,环境污染区域逐渐扩大。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环境污染治理的转折点,若不能对环境污染进行有效的遏制,不仅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还会严重制约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市场是“看不见的手”,能优化配置各项资源,但市场机制并不能对稀缺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市场极易失灵,进而就会产生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此时就需要借助政府的力量对生态环境进行管制以减轻市场失灵的负面影响。但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市场失灵后政府就需要进行完全的管制,政府也不能对校正外部性之外的领域进行完全的垄断。因此,合作治理理论的引入不仅能有效改善传统的政府单中心管理模式,吸收更多更有效的环保力量参与进来,还能广泛吸收社会资本,扩展环境治理的渠道与范围,切实提升环境治理的效率与效果。如何在合作治理视角下构建环境污染治理模式成为了现阶段相关从业人员所要思考的关键课题。

三、我国环境污染治理的困境

(一)从人民的角度来看

我国的环境污染治理,需要人民的监督和反馈,否则将陷入迟滞的窘境。但是,人民参与环境污染治理的效果不佳,很难发挥应用的作用。具体来看,部分地方政府没有从实际出发,不尊重人民的诉求,存在一言堂的不良现象。在此情况下,这些地方政府没有建立高效的监督和反馈机制,导致人民投诉无门和建议失效,不仅损害人民的参与感和责任感,而且影响环境污染治理的最终效果。因此,环境污染治理没有群众基础,注定落入失败的窠臼。

并且,很多地方政府没有做好宣传和普及工作,制约环境污染治理的影响力和引导力,无法得到人民的认同和支持。实际上,环境污染危机事件存在于现实生活,需要人民的广泛监督和及时反馈,才能做到有效干预,进而降低环境污染危机事件的危害和损耗。但是,地方政府不倾听人民的声音,经常错过环境污染危机事件的发生和发展,造成很多无可挽回的遗憾和后果,影响地方政府的权威和信誉,导致环境污染治理陷入恶性的循环。

(二)从企业的角度来看

我国的环境污染治理,需要企业的参与和履职。但是,多数企业没有正视环境污染治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存在态度敷衍、应付了事的现象,不利于自然环境的可循环发展。具体来看,这些企业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不主动承担应有的责任,经常排放不符合标准的废气、废水和废弃物,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究其原因,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没有得到深入和广泛的贯彻落实。因此,这些企业在侥幸心理的影响下,没有引进先进的设备,不注意污染物的排放问题。

并且,部分企业对自身的发展认识不清,没有辩证地看待环境污染治理和自身持续发展的关系。在此情况下,这些企业只是片面化、功利化的追求经济利益,不仅有损自身的形象,而且影响未来的存亡。客观来看,这些企业与政府的环保部门斗智斗勇,尽全力规避应当承担的环保责任,是一种非常不健康的企业情况。因此,政府必须建立严格、严谨、严肃的审查机制,督促社会企业遵循环境污染治理的规则,防止社会企业造成环境污染危机事件,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四、合作治理视角下我国环境污染治理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一)整体构建

合作治理视角下,我国环境污染治理模式的构建,需要立足于总体框架。结合上文,环境污染治理需要引入政府、企业、人民等多个主体,发挥各方合力。

第一,政府担负主导、协调、管理的责任,直接影响企业、人民、第三方机构的能动性。因此,政府必须加强环境污染治理,才能保证合作治理机制的运转,促进多个主体的互相协作和交流沟通。在此情况下,政府应该制定长期的环境污染治理目标,并设定与之匹配的工作规章和治理制度。

第二,企业在环境污染治理的过程中,应该立足于自身的发展情况,做好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科学排放,实现可持续的绿色发展路线。因此,企业需要投入充足的资金,扩充设备和人才,履行环境污染防范的职能。在此情况下,企业应该端正态度,积极地投入环境污染治理的事业。

第三,人民需要做好监督和反馈,保证政府和企业的环境污染治理落到实处,从而进行符合环境污染治理要求的决策和管理。因此,政府和企业必须重视人民的建议和意见,做到风险防控和危机预防。在此情况下,人民对环境污染治理的评价,成为检验优劣的标准之一,需要引起重视。

(二)具体实践

在总体框架的基础上,环境污染治理从政府、企业、人民的角度出发,还需要落实客观保障。

第一,合作治理视角下的环境污染治理,需要建立明确的制度,从根本上保证环境污染治理的成效。因此,政府可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出台相应的激励和奖惩机制,巩固企业的信心和动力,促进环境污染治理的落实;政府还可以实事求是,出台相应的监督和反馈机制,激发人民的积极性,促进环境污染治理的完善。在此情况下,环境污染治理的空间和范围不断扩展,得到更好的践行和监督。

第二,环境污染治理模式需要着眼于协调和沟通,实现环境污染治理的信息共享和相互协作,发挥多个主体的共同作用。因此,政府可以应用先进的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电子信息通信技术,建立环境污染治理的网络平台,实现信息的高速传递;政府还可以建立数据库,补充环境污染治理的资料,实现综合分析和全面研究,探求多个主体的协作关键点。

第三,合作治理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弘扬正确的环保观念。因此,政府可以通过全媒体,做好环境污染治理的宣传和普及,在社会上营造一股爱护自然、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氛围,潜移默化问促进环境污染治理的长效进步和持续发展;政府还可以通过教育,加强企业和人民对环境污染治理的认可,引导企业自发的做到环境保护,带领人民抵制不良的环境污染,扭转环境污染质量的现状。

第四,环境污染治理立足于合作治理,不能因循守旧、不求思变、故步自封,而是需要创新意识和变革手段。具体来看,政府可以改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粗放式为集约式,减轻农业、工业发展对环境的束缚,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兼顾和共赢。并且,政府还应该重视城乡差异,做好环境保护从城市到乡村的过渡,实现公平、透明、合理的环境资源分配和协调,促进城市化的发展。

第五,环境污染治理受到很多制约,其中包括地方政府的贪污腐败问题。在此情况下,上级政府机关应该加大惩罚力度,做好工作视察,防止地方政府和某些企业联合谋求不当利益。并且,政府应该加强廉政建设和思想教育,培养优秀的骨干成员调配地方政府,切实保证地方政府的环境污染治理实践。客观来看,环境保护与经济利益的冲突可以缓解,亟须政府发挥应有的调节作用。

五、结语

综上所述,合作治理视角下我国环境污染治理模式的构建与实践,需要长期的坚持和发展。因此,環境保护应该从政府、企业、人民的角度出发,发挥政府的主导、协调、管理等职能,管理企业的污染排放,促进人民的监督反馈,实现良好的环境污染治理效果和成果。由于本文的篇幅有限对合作治理视角下环境污染治理模式的探讨还存在诸多不足,但相信随着广大工作人员的不断努力与实践,我国未来的环境污染治理行业必将获得更大的发展与进步!

猜你喜欢
合作治理治理模式环境污染
我国环境污染犯罪治理机制中的不足及对策
我国高校二级学院治理模式的现状及问题探讨
治理创新视角下的基层协商民主
农村水利私人承包治理模式研究
合作治理理论视域下的贵州扶贫
市场经济体制下住宅小区治理模式的研究
浅谈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规范治理模式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治理分析
大学周边夜市的问题与合作治理路径分析
参与式治理在中国的发展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