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传统纹样在美术课堂中的教学
——以中小学校本课程《手工制作》为例

2021-08-31 00:17殷健薛玉雪
河北画报 2021年16期
关键词:手工制作黎族纹样

殷健 薛玉雪

1.海南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

2.海口市第25 小

校本课程的开发近几年来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相对于传统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而言,校本课程更有针对性,校本性和特殊性。校本课程符合地域的特点和需求,满足学生能力的发展与社会的需求。校本课程更多的借用区域的文化优势、地方资源、社会需求等将学生的整体素质与特长发挥出来。海南现阶段正处于全面建设自由贸易港阶段,教育也是发展重要指标,作为师范类高校也相应承担起服务本区域的重要使命,因此具有本地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成为课程开发的主要对象。海南传统纹样具有本土文化与特色,作为中学的选修课或者兴趣课满足了孩子们对区域认知的发展需要同时也为参加校本课程服务的高校学生带来了锻炼的机会。

一、概念分析

(一)海南传统纹样

海南岛是我国的第二大岛。由于其地理以及历史的原因海南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黎族作为海南岛最早的居民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黎族的文化与他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而黎族文化中产生的黎族纹样深刻地诠释了海南黎族的精神、宗教、审美、习俗等观念。总体来说海南传统纹样体现在黎族的衣食住行中其中最为集中的是服饰与建筑方面。黎锦是囊括海南纹样最多的产品。其中图案多达100 多种,众多纹样大体上可以分为人形纹如典型的大力神纹、祖先纹;动物纹:甘工鸟纹、鹿、鱼、龙凤;植物纹:木棉花纹、稻谷纹、椰树纹、蕉叶纹;汉字纹和天体纹、几何纹等。这些纹饰不仅具有鲜明的民族装饰性和符号叙事性同时也表达了黎族人民的美好的愿望。建筑方面的纹样主要集中在近代,传统的黎族建筑比较简单形成了他们别具特色的茅草屋。海南具有特色的建筑纹样多出现在近代的建筑中。最早由于闽南地区的移民使得海南民居具有了深厚的闽南建筑风格,之后,来自于岭南、东南亚等地区的移民也为海南民居带来了各自的传统文化,海南民居又融入了岭南的一些建筑风格。另外中原地区的一些建筑因素也因为居民迁入流入到海南。近代大量海南人也前往南洋,带回了多样的南洋文化,海南民居又随之融入了西方风格,因此海南建筑逐渐丰富起来,这也使得海南传统民居灰塑的题材较为丰富。除了受到外来文化的纹样影响外还有具有本土特色纹样的灰塑建筑最具代表性的是奇珍异兽和花篮,还有器物组合以及装饰性图案,除此之外还有类似林家宅中的金钱鱼和龙鱼。

(二)校本课程《手工制作》

随着《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意见》实施以及教育部相关规定小学课程除了课堂教学外,还应安排拓展环节如第二课堂丰富学生的生活。以培养中小学教师为主的师范类院校除了课堂内的知识与技法外,有特色的校本课程的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针对地方中小学的第二课堂的开发。目前美术教育的毕业生普遍缺乏教育实践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甚至缺乏教学基本功的训练。高校教师教育与中小学美术教育严重脱节,师范毕业生与非师范毕业生相比并无任何优势可言。[1]因此具有海南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越发重要。而海南的中小学教育尤其是美育方面起步较晚,还比较薄弱。而基于海南本土文化为特色的美术学专业课程在中小学第二课堂中的研究更为少见。校本课程《手工制作》是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手工制作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的综合艺术形式之一,它伴随着人类走过了漫长的历史。不断丰富和满足着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本课程重点在学习泥工、皮工、纸、布工、综合材料 来进行创作作品。学生通过这门课的学习能提高审美情趣,深化对创意、造型、色彩与选材等问题的理解与运用。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养成工作的计划性、耐心细致的良好习惯。海南特色的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校本课程《手工制作》教学的教师具有以下特点:1.能够灵活运用现代美术教学方法与教育技术,能够适应中小学美术教育以及社会美术教育需求的研究型美术教师。2.能够组织开展学科特色的社团活动、自主开发美术校本课程、开展相关美育主题活动,有效开展美术教研、课题研究等活动,成为研究型中小学美术教师。3.能够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较高的文化素养、审美水平,能够自觉地秉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的教师。综上所述,有特色的美术课程包括了现代的教学方法与教育技术,能够自主开发具有研究型的,能够秉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课程。

二、教学思路

(一)课程特点

海南传统纹样为特色的校本课程《手工制作》是以实习或者见习的方式与中小学第二课堂所结合,具有艺术性、实用性和学术性。其突出特点是针对性很强。首先针对的是青少年及儿童身心特征的设计。其次是针对地方特色的教育。这里的特色课程主要指的是结合海南本土文化特色的,适用于中小学身心特征的,秉承民族优秀传统的课程。特色课程《手工制作》的特点包括1,动手能力强,艺术可塑性强,材料方面灵活,艺术形式上包括了二维、三维综合的艺术形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易于上手,与中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具有很好的契合。2,课程的主要特色为在培养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对本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深入到美术学学科的实践阵地中来。将更多的本土特色与文化作为创作的主题,真正意义上做到对本土人文情怀与素养的重视。课程与传统见习不同在于传统见习课程时间短,时间段比较集中,上岗机会少,主题不够明确,本课程特色在于与大学美术课程紧密结合,通过培训教学-专研教学-计划教学-观摩教学-实践教学-讨论教学-教学展示等一系列活动真正做到用于实践不断反思与改进。相对于传统中小学第二课堂的特色在于通过对海南特色美术学专业课程的开发使得小学第二课堂的形式更加灵活,内容方面更加丰厚,同时也使得第二课堂更有社会意义与时代价值。

(二)课程背景

我国校本课程开发处于起步阶段,海南地区仅仅是在资源充足的、经济条件好的中大型城市进行。也就是说海南只有少数学校,通常是硬件设施较好,师资力量雄厚的学校正在研究校本课程的开发。受我国长期以来应试教育体制机制的影响,学校在开展自身美术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当中,着力于增加学生的美术基础知识积累,初步培养其艺术学习能力。在海南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当中并没有提起对地方文化素养培养渗透其中的重视,更没有将其付诸于教育教学实践当中。从海南中小学美术教学活动开展过程当中融入素养培养情况来看,其大多数都是流于表面形式。虽然开设一定的素养培养课程,组织学生参加一系列艺术学习活动等等,但这些课程的学习以及活动的参加在一定程度上并不能从根本上引导学生充分理解艺术文化素养内涵,形成良好的美术创作能力以及文化内涵领悟能力。海南特色校本课程可以健全的美术校本课程运用体系,改善海南文化与校本课程系统整合的薄弱的状况。

(三)课程过程

首先需要挖掘海南传统纹样,海南黎族传统纹样丰富多彩,纹样主要包括几个方面,服饰方面:黎锦上的图案丰富多彩,黎族妇女丰富的造型想象力使得图案展示了他们生产生活以及自然意象。这些纹样为了解黎族人民的精神世界打开了窗口。黎锦图案包括人形纹、动物纹、植物纹、几何纹、汉字符号等许多种纹样[2]。建筑纹样方面:主要集中在近代海南建筑,基于当时的生产活动和生活环境,它们传达了当时人们对于鬼神未知的崇拜和大自然的敬畏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常常出现在窗花、灯花、房梁上等。其他方面还包括黎族绣面纹身纹样、信仰神话纹样、首饰装饰纹样、滕竹编制纹样等。其次是传统纹样的讲解,每种纹样都是具有故事性与文化性的,代表了黎族人民的精神审美与文化内涵,通过纹样的起源背景可以进一步了解黎族文化的宗教仪式、禁忌事项和文化寓意,能够更好的创作与传承。再次与校本课程《手工制作》相衔接,需要选择其中的一个主题去教学。例如《手工制作》课程项目教学其中一个主题为以海南黎族特色建筑“船型屋”为题材进行手工创作,创作形式灵活可以为三维立体也可以为平面绘画。课程前期分为3 个环节,高校任课教师授课必要的技法以及理论知识;邀请基础学校对接美术教师对学生进行课前培训;师生共同讨论和交流。通过实习教师与学生的再次合作探究,学生对于教学的认知思考得更加全面,在选用材料方面更加自由,对于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扩展都是有利的。

三、结语

海南传统纹样反映了黎族人民对于大自然的细心的观察与他们的审美造型的能力,反映了黎族人民在生产生活的对事物的敏锐捕捉概括。有的是黎族传统意识形态的产物,有的是对外来文化的借鉴。海南传统纹样特色中小学美术校本课程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需求、身心发展为课程基础。在探索校本课程发展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加以创新、优化、拓展。在校本课程建设中,教师应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本土特色文化传递给学生,向学生展示黎族传统纹样的美好。在基于传统文化的保护的基础上能够与现代教育融合,在融合与创新中主动地激发黎族传统纹样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扭转文化逐渐消亡的劣势。海南传统纹样在美术课堂中的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提高学生的美术与文化素养。

猜你喜欢
手工制作黎族纹样
黎族小伙闯“深海”
《黎族母亲》等
蒙古族图饰纹样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瓷上莲 历代瓷器上的莲花纹样
《黎族元素建筑再生设计方案》
西夏陵出土砖饰纹样与特点
高职学前手工制作课程动手实践能力探究
手工制作在小学数学几何教学中的应用
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手工制作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大班手工制作活动中的创新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