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空乘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创新培养模式探析

2021-08-30 21:24归虹
海外文摘·学术 2021年10期
关键词:空乘专业校企合作高职院校

归虹

摘要:本文将详细介绍高职院校空乘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创新培养模式的发展困境,通过专业的研究与调查,找出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措施,如制定专业性培养方案、打造“双师类”教学团队、设置实训基地、搭建专业课程系统及建立评价监督机制等,从而促进了高职空乘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高职院校;空乘专业;人才创新培养模式;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1)10-0095-02

0引言

高职院校在创新人才培養方式时要增加与企业的沟通交流,在进行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双方都采用较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有效解决了当前学生、企业、学校的多种难题,切实增强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效果。

1高职院校空乘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创新培养模式的发展困境

1.1人才培养目标较模糊

部分高职院校内部的空乘专业在培养专业人才时,管理人员并没有制定出科学的培养目标,在教授空乘专业课程时更加强调专业技能,对塑造职业形象、养成职业素质与培育职业道德等方面较忽视,因而该类教育理念较为落后,由于培养目标的定位不清晰,不仅会影响人才创新培养的整体质量,该类学院的教育也难以满足当前社会对相关空乘人员的要求变化。

1.2教师类型单一

为完成高职院校人才创新培养的目标,该类院校需招收更多的“双师型”与“实践型”教师,部分与空乘专业相关的教师虽然带有较扎实的理论知识,但由于缺少实践经验,也没有获取与该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其很难完成实践环节中的教学任务,也难以帮助学生解决其遭遇的实际问题,因而在采用此类教师后降低了该类课程的实践性。此外,由于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空乘专业的相关知识有着极快的变化速度,若教师不了解该专业的实践变化,在书本滞后的影响下,该高职院校的学生难以学到最新的空乘知识,在工作岗位的竞争中也较难占据优势。

1.3实训基地不完善

为加强空乘专业学生的整体实践水平,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为其设置实训基地,其对学生就业可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部分高职院校虽然带有一定的实训基地,其内部各项基础设施或课程设计并不完善,多数课程仍以理论知识为主,严重影响了空乘学生的实践水平。部分院校在开展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学生在相关企业的实习训练也流于表面,就业、实习与教学难以形成有效连接,当学生从高职院校毕业后,其工作能力很难达到企业要求,此类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些许困境。

2优化高职院校空乘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创新培养模式的有效措施

2.1制定专业性培养方案

为促进高职院校空乘专业的人才培养效果,管理人员应通过校企合作来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具体来看,制定专业性人才培养方案属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重要内容,在制定该类方案期间企业要全程参与,其不但要提出多项指导性意见,还要为高职院校内的空乘专业制定出与其内部岗位相适应的标准,依照该类标准高职院校设置各项技能指标,借助二者的高效融合来加强校企合作的有效性[1]。

在制定空乘专业的课程内容时,高职院校管理者需将理论与实践巧妙结合,让学生学到该专业最新的知识,通过日常学习中的逐步实践完全达到社会对该职业技能的要求标准,适时缩减学生从实习到实践的角色转变时间,全面加强该类职业院校的就业几率。对于校企合作形式来说,高职院校可借助其合作的企业来邀请更多航空公司的学者、专家,利用三方开设的专家讨论会来确认空乘人才培养计划,将人才培养方式与岗位职业的能力要求相结合,有效制定出与空乘专业相关的人才考核指标,通过校企合作来完成空乘专业的搭建。

2.2打造“双师类”教学团队

师资力量属高职院校的重要教学资源,在校企合作的状态下,高职院校需打造出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双师类”教学团队,最大化利用教师资源。

一般来讲,“走出去”或“引进来”都能改善教师的教学水准,其一,由于空乘专业带有较强的实践性特征,高职院校可借用多重机会将兼职教师或专职教师派遣到航空公司内的专业培训中心中,利用校企合作来学习到更多新颖的乘务业务知识,使广大教师的学习氛围变得更加专业、真实,实践锻炼的效果也会更佳。其二,高职院校还可依照空乘专业的内部发展需求,将企业内部的技术高手招收到教师队伍中,让其担任实习教学与实践课程的教师,为学生传授出更新的服务理念与乘务知识。比如,在航空公司内的地面服务人员可担任行李运输、安检与售票等实践课程的教师,其在教授此类课程内容时会赋予较强的真实感。经过在企业的锻炼后,高职院校空乘专业教师的教授水准、实践能力都可获得较大提升,该类经验会对学生造成极大影响,从而增强空乘专业学生的综合水平。

2.3设置实训基地

若想加强高职学生的航空服务水准,相关院校要为其设计多种实践性训练,其建立的校内实验要带有共享性、开放性、先进性、仿真性与实用性等。高职院校借助校企合作来共同搭建起与空乘专业相关的实训基地,在该环境中管理人员可尽量为学生模拟一套真实的航空企业,利用多种形式来锻炼学生的业务水平。

比如,高职院校可在实训基地中设置客舱实训室,在该空间中充分锻炼学生的礼仪服务或帮助其掌握正确的客舱服务流程;而在安检实训室内,学生可看到真正的安检设备,促进其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职业氛围变得更加真实;在化妆实训室中学生会根据教师要求掌握更多的基础性的化妆方式与不同部门的对应性要求。此外,高职院校还可根据自身规模主动搭建起与实践教学相关的语音室、票务室、值机室等,在完善实训基地的同时,管理人员还要根据其实训内容引入对应的机械设备,不仅为学生营造出更为真实的航空氛围,更是要利用真实的器械训练来提升其业务水准,增强其工作与学习的衔接性,帮助广大学生更快适应该类岗位[2]。

2.4搭建专业课程系统

设计专业课程系统为高职院校人才创新培养的重要内容,搭建起专业课程系统属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环节。一般来讲,在架构专业课程系统的过程中,管理人员需全面了解该行业,如空中乘务专业等,详细分析与该专业相关的岗位需求,建立起工作任务的全面分析表,依照该表格中的工作任务与职业岗位来设计空乘课程。对于课程系统的设置来说,企业专家与高职院校管理人员应依照不同职业岗位的能力需求共同设定,此类课程结构需包括综合实训课程、拓展课程、专业课程与基础课程等。在设计空乘专业课程期间,相关人员应全面考量该类课程的整体结构,科学设计专业课程与基础课程的比例,虽然基础课程在空乘专业的学习中较重要,但仍要合理控制其与专业课程的比例,尽量保持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在设计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的结构时也需考虑二者的结合性,基于空乘专业较强的实践性属性,应适时缩减理论课程的教授时间,将更多时间放置到实践课程的教学中[3]。

2.5建立评价监督机制

一方面,高职院校管理层应搭建起与教学监督相关的管理机制,适时建立督学管控团队,将企业与学院共同的育人理念放置到管理团队中。督学管控团队的管理人员需由学生会干部、企业驻校的辅导员、专业教师与学院内部辅导员构成,利用积分考核的方式来为学生的各个方面打分,其主要内容包含宿舍卫生、内务、礼仪、着装、仪表仪容与日常的学习表现等,通过该类严格的积分考核来帮助空乘专业的学生养成较好的行为习惯,不仅有效增强其乘务服务水平,还适时改善其综合素质。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还需通过适宜的校企合作设置专业性较强的教学评价系统,在该评价系统中其评价核心为空乘学生的职业能力,其考察的重点为职业素质与岗位的适应性。具体来看,在进行业务考核期间,管理人员应高度融合终结性考核与过程考核,不能只突出一项考核内容。在完善教学评价系统与教学考核体系后,高职院校为促进学生的空乘业务水平,还要建立起以社会、家长与多家航空企业为主的外部教学评价系统,在该类评价体系中,相关人员应注重学生的实践性,即对其在相关企业实行期间的阶段性考察,全面了解学生掌握的业务内容,保证其学到的业务知识更快地适应航空服务,提升大学生的就业几率。因此,高职院校空乘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发展期间需借助良好的评价与监督机制,利用制度的完善来加强校企合作效果。

3总结

综上所述,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中校企合作属重要展现形式,借助适宜的管控措施可有效实现学生、企业与高职院校的“三赢”,即学生得到更好的就业机会、企业满足了人才需求、高职院校完成了适宜的人才输出。

参考文献

[1]张舒页.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空乘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南方农机,2019,50(23):204+206.

[2]赵欣,刘艳.高质量空乘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9,7(6):70-73.

[3]虞剑英.高職院校空乘专业就业现状与对策探析[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5(3):31-34.

(责编:杨梅)

猜你喜欢
空乘专业校企合作高职院校
空乘专业学生体能训练的作用及方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岗位群关照下的空乘专业沟通能力的培养途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