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竹
摘要: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根据汉字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造字方法,追溯汉字的起源,适当引入古文字,不仅能增加教学的乐趣,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汉字背后的含义,提高识字写字教学的效率。同时让学生一次次走进古文字,去感受我们祖先的创造智慧,感受汉字背后的神奇,感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妙不可言,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从而加深对祖国文字的热爱,提高识字写字的学习热情。
关键词:造字方法 古文字 识字教学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纵观日常教学中的识字教学,不难发现问题所在:1.识字教学功利化、肤浅化,教学中只求学生会认,对汉字背后的内容不求甚解,只为追求最终结果,不注重认字的过程;2.识字教学方法单一,识字教学时,大多使用“你怎么记住的”,识字方法停留在机械的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3.识字教学过程枯燥无趣,由于教师缺乏相应的方法手段,无论是集中识字还是分散识字,都容易落入读一读、看一看、认一认的俗套,导致识字教学毫无乐趣可言,教师讲得枯燥,学生学得乏味,影响了识字写字教学的效率。
我们使用的汉字大多数沿用了几千年,小学生接触的汉字大多来源于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几种造字法,在识字教学中适当追溯汉字起源,引入古文字,不仅能增加教学的乐趣,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汉字背后的含义,提高识字写字教学的效率,更能让学生充分感知古人创造汉字的伟大智慧,从而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
(一)古老的象形字,助記添趣
低年级的生字中,有很多是象形字,在教学这部分生字时,有针对性地引入一些象形字,不仅增加了识字的趣味性,也能让学生对一些易错汉字的音形义有更清晰的了解。例如,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古诗两首》中的“首”字,在本课中是个量词,由于与上册中“手”字同音,学生不能很好地区分两个同音字,此时出示“首”的甲骨文象形字 ,再结合从金文、小篆到楷书的演变(见图1),就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首”的本义为头,又因为头是全身最重要的部位,所以进一步引申为最高、最重要、第一等含义,如首领、首长、首先等。由此学生对“首”的含义有了较为清晰的了解,再通过组词进一步巩固,就能轻松地与同音字“手”进行准确的区分了。
(二)有趣的指事字,释义易辨
根据《说文解字》,指事字在汉字中占比比较小,只有129个,出现在小学课本中的也不是很多。由于大多数指事字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添加、减少笔画或符号,因此如果我们能够根据教学的需要,适时出示古文字,既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字义,又能帮助学生将其与形近字清晰地进行辨别。比如“本”字,出示古文字,“木”字下面的三个小圆圈是指事符号,表示“这里是树木的根部所在”。后来小圆圈隶变为横画 ,引申指事物的根本、基础。古文字的出示帮助低年级学生清晰地区分了“本”字和“木”字,让识字教学不再枯燥,不仅帮助了理解,加强了识记,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让学生爱上汉字,爱上学汉字。
(三)组合的会意字,析字明义
教学中,有一些会意字笔画较多,学生识记、理解起来都不容易,而适时追溯汉字起源,能大大降低学生识记、理解的难度。例如,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6《古对今》中,“寒”“朝”都是需要认识的字,生字字形结构复杂,若单纯运用日常的简单识字方法,很难达到很好的识记效果。教学生字“寒”时,出示会意字“寒”的古文字,让学生猜测这是什么字,学生大多好奇,但很难猜出,教师趁势解释道:“其外部是一个房屋,屋内中间有一个站着的人,在人的四周像十字架的部件是干草,人的脚底的两短横是冰块。虽然在屋里塞满保暖的干草,可是室内地面还是结了冰。”解释后再猜,学生就恍然大悟,再书写“寒”的楷体,对照古字,房屋演变为宝盖头,干草演变为中间横竖交错的部分,而人则演变成下面的撇捺,脚底的冰块简化为下面的两点,由此结构复杂的“寒”就轻松识记了。教学生字“朝”时,出示它的古文字,讲解道:“太阳从草中升起来,但天上的月亮还没有落下去,意为早晨。”接着再问“早上的太阳叫什么”“早上的云霞叫什么”,顺势理解了“朝阳”“朝霞”。古文字的出示不仅帮助学生识记了字形,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字义。
(四)大量的形声字,归类提效
形声字打破了单纯靠字形表达字义的局限,是组字能力最强的造字方法,我们生活中的80%常用字是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只要掌握了形声字形旁的意义类属,就能推知这一类字的意义范围,并顺推出一串同一类属的汉字。运用形声字构字规律,偏旁串字,是提高识字写字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方法。而要更好地运用“形旁串字”这一个方法,关键是要掌握和理解基本字构成偏旁时的含义。怎样才能更好地掌握形旁在构字时的含义呢?这时候就需要古文字的助阵帮忙。例如,俗称“双立人”,很多人认为这个偏旁与单立人意思类似,表示很多人的意思。殊不知这样的解读,大错特错。“彳”的古文字,像半个十字路口的形状,本义是半条街。凡从“彳”取义的字多与道路、行动等含义有关,如“往、征、街、徐”等。学生借助古文字了解了形旁的含义,就能更好地实现归类识记了。
再如“阝”,双耳旁,同样的偏旁构字时可在左也可在右,其含义也各不相同。追溯“阝”的起源,“阝”在左,是“阜”的简写形,表山岭高地,俗称左耳旁,但与耳朵无关,凡从“阝”在左取义多与山岭高地有关,如“险、阻、隔、陆”等。“阝”在右,是“邑”的简写形,表区域。因此,凡从“阝”在右取义多与区域范围有关,如“都、郊、邻、邯郸”等。只有对形旁有了准确的认识和了解,才能更好地对形声字进行归类整理,进而高效学习。
根据汉字的造字方法,追溯汉字的起源,引入古文字时,不能直接生硬地插入,而要注意时机的选择和把握,不能为了引入古文字而引入,哗众取宠。要将有效地为教育教学服务作为古文字引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引在有利于提高识字写字兴趣处,引在有助于加深字词理解处,引在有助于准确分辨字形字义处……要把现在的楷书与古文字进行比较、关联,让两者建立起充分的联系,在链接古文字时,教师还应及时地表达出汉字的起源多么有趣、奇妙,让学生一次次走近古文字,感受我们祖先的创造智慧,感受汉字背后的神奇,感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妙不可言,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加深对祖国文字的热爱,提高识字写字的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M].沈阳:辽海出版社,2014.
[2]贾国均.字理识字教学法[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