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用地域文化丰富语文课程资源

2021-08-30 02:12冯虎
安徽教育科研 2021年19期
关键词:阜阳语文课程资源

冯虎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发掘优秀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获取知识、提升语文素养的途径。地域文化是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笔者将以安徽省阜阳市地域文化为例,从“地域文化与语文课程融合的意义”“挖掘整合优秀地域文化资源”“将优秀地域文化资源融入教学的策略”三个方面来阐述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地域文化  语文教学  课程开发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具有课程开发的意识。地域文化是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在此,笔者以安徽省阜阳市地域文化为例,谈一谈如何用地域文化丰富语文课程资源。

一、地域文化与语文课程融合的意义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指经济、科技的繁荣,更是指文化的复兴。语文教学是文化复兴和传承的载体,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实践中有效渗透,将成为提高文化软实力的最好发力点。

优秀地域文化是当地千百年来的人文涵养、历史变革等多种因素相互融合渗透而形成的,孕育于我们生长的土地,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依。正是由于地方文化的丰富多样才造就了中华文化的绚丽多姿。

阜阳位于淮北平原西部,安徽省西北部,属于淮河文化范畴,阜阳人民在这片热土上创造了灿烂文化。古代建筑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阜阳人民独特的审美情趣,历史上流连于此或曾经为官于此的文人墨客,为阜阳的自然景观留下了浓郁的人文色彩。阜阳地理位置极其重要,不断的战争与灾难给阜阳人民带来了苦难的同时也造就了可歌可泣的革命文化。阜阳文化艺术名人辈出,民俗文化斑斓多姿……这些都是阜阳人民勤劳与质朴、积极与乐观的精神状态的外显,拥有无与伦比的魅力和较高的教学价值。

在实际的语文课堂中,老师若能在宣讲教材中涉及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加强对当地传统文化的渗透,在彰显地方情怀的同时,真正地将中华文化的精髓融入学生的精神世界。

二、挖掘整合优秀地域文化资源

地域文化种类繁多,需要教师以史料为基础、以现实为依托,在深入了解教材的前提下结合实际教学的需要进行甄别、筛选,分门别类地整合出可与教材融合的优秀地域文化资源。

(一)自然文化资源

阜阳地区地势平坦气候宜人,淮河水系流经境内,为阜阳造就了独具特色的自然风光。形成于唐、兴盛于宋的颍州西湖可以说是阜阳自然风光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它在历史上曾与杭州西湖齐名,受到了唐宋时期诸多文坛巨子的钟爱。除此之外,还有风景秀丽的颍上县八里河以及阜阳生态园和迪沟生态旅游风景区等。这些风景区不仅景色宜人,还是科技教育基地。阜阳的高新农业技术园、热带植物园每年都会吸引大批的中小学生到此研学。

(二)历史文化资源

阜阳是淮河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既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化,也留下了诸多文化遗迹,如口孜镇的杜康烧酒遗址、竹林七贤之一——刘伶墓遗址、鼓楼遗址等。建于北宋年间的颍州西湖会老堂、建于明代的魁星楼、建于清朝的文峰塔以及程文炳宅院等古代建筑,不仅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阜阳人民群众独特的建筑审美情趣,也彰显了这片土地厚重的人文气息。

(三)民俗文化资源

阜阳地处南北文化的交界处,民俗文化瑰丽多姿。阜阳的岁时节民俗既有民族风格又有浓郁的地域特色。伴随不同节日又形成了风格鲜明的曲艺、舞蹈,如花鼓灯、龙灯舞等已经蜚声海内外。阜阳的传统庙会和民间的灯会也是颇受人们欢迎的文化活动。阜阳的饮食文化也享誉四方,枕头馍、格拉条、羊肉板面等美食养育出热情豪爽的阜阳人。

(四)红色革命文化资源

阜阳人民勤劳朴实的同时也兼具敢于斗争的精神。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社会主义革命时期,阜阳人民为革命事业的成功做出了重大贡献。最为典型有“四九起义”,其开启了阜阳人民群众投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洪流的先河。还有发生在淮海战役中的魏沟口阻击战,为阻击企图强渡颍河北上的敌人,为解放军在北部战场上布阵歼敌赢得宝贵的时间,28位战士在魏沟口阻击战中壮烈牺牲。

在革命斗争过程中产生了2700多名革命先烈,他们的英雄事迹和感人故事谱写成一曲曲激越的赞歌,形成了阜阳地区可歌可泣的革命精神文化。

三、将优秀地域文化资源融入教学的策略

(一)拓展阅读教学

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引入地域文化,这既是对语文教材的拓展和延伸,也是对地方教材的开发和运用,同时还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地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比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的《读读童谣和儿歌》时,就可以拓展一些当地的童谣和儿歌。“牵牛花,爬山崖,披红绫,穿绿褂。迎高山,吹唢呐,呜哩呜,哇哩哇,吹得满山都是花。”一首充满想象力和画面感的童谣,让人似乎看到了满山遍野吹喇叭的牵牛花,满满的生机和活力。学完《故宫博物院》之后,推荐学生阅读关于会老堂的资料,这样既推进了课堂上“有目的阅读”策略,也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了家乡的历史文化,唤醒了学生作为阜阳人的自豪感。

(二)迁移习作教学

好老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应努力提升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主张,根据单元语文要素从课本中习得方法,再结合地域文化进行迁移运用。

例如,学完《北京的春节》一文之后,用“抓住重点,写出特点”的方法来写一写阜阳过春节的一些场景;从《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中习得“按照游览的顺序写,将过程写清楚”的方法,来写一写程文炳宅院或者北照寺;迁移从《赵州桥》中学到的“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这一方法来写一写文峰塔。

如此将习作训练与地域文化相结合,既拓展了习作教學的宽度,也降低了习作的难度。

(三)开展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活动是最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探究精神和合作态度的一种学习活动,它强调学生亲身参与和亲自实践。要想将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势必要与当地文化相结合。

例如,在学习三年级下册的“中华传统文化”单元时,可以指导学生同时开启实践活动。先通过多种方法搜集阜阳地区的传统节日名称、过节时间、节日习俗等方面的信息,再将搜集到的信息进行交流、补充和筛选,最后形成活动成果并进行展示、评比。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不但进一步了解了家乡的传统文化,而且增强了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可谓一举多得。

再如,学习六年级上册的“革命文化”单元时,就可以组织学生到“四九起义纪念馆”“阜阳烈士纪念馆”“颍河阻击战纪念碑”等红色教育基地去缅怀瞻仰。让学生耳听之、目视之、心悟之,切实感受到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并不是记录在纸上的故事,而是真实发生在这篇土地上,这样学生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才能油然而生,才能真正地将爱国主义情怀植入内心,进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综上所述,作为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优秀地域文化资源与语文课程资源有机融合的意义,做个有心人开发并利用好地域文化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各类语文学习活动,让课堂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也让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变得更加多样,将情感教育和语言运用落到实处,切实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郝海洪.以优秀的地域文化支持基层社会治理——以安徽阜阳为例[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87(01):1824.

[2]陈娟.融地域文化资源于习作教学的实践研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19(09):4446.

[3]曹芳贵.语文课程资源不可缺地域文化[J].中学课程资源,2020(3):45.

猜你喜欢
阜阳语文课程资源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我给资源分分类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资源回收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教学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
浅析阜阳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未受监督之权难免被舆论妖魔化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