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佳
摘 要:在初中语文教学阅读拓展教学,一方面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也能引导学生掌握更多的阅读、写作技巧,为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奠定基础。基于此,本文探究几点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外阅读 语文素养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6.015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学生前进的动力”,要想保证课外阅读的效果,教师还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这样才能最大化的保证阅读教学的效果。
1.选择合适的读物,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师生互动,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为学生自主阅读奠定基础。一方面,教师要在“尊重”的基础上实施各项教学措施,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另一方面,教师要坚持“公平、公正、平等”的原则,以真诚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感,进而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发现,部分学生选择课外阅读书籍具有随意性,只是为了完成课外阅读任务,这就要求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阅读指导,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读物,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开展多样化的阅读活动
阅读知识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促使很多学生阅读的兴趣较低。教师需严格落实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开展灵活多变的阅读教学活动,从不同的层面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如,教师可在班级中组建阅读兴趣小组,课外古诗词阅读小组、散文阅读小组、诗歌阅读小组等,小组成员可具有流动性,根据阶段性的阅读效果,对小组成员进行随时的调整。再如,教师可通过课外朗读比赛、辩论比赛、演讲比赛等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对于获得比赛胜利的小组或者个人,可给予相应的奖励,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与传统的课外阅读教学模式相比,学生对于具有竞争性、实践性的教学活动更感兴趣,课外阅读效果也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3.创设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培养学生的读书情感
构建良好的阅读环境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关键,在良好的阅读环境中,学生可以受到阅读文化的熏陶,丰富自身的情感体验。教师一方面要与学校沟通充实图书馆的收藏,鼓励学生到图书馆阅读,另一方面也要与家长进行沟通,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让学生长期受到书籍文化的熏陶。在阅读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将自己收藏的书籍拿到学校中,与同学进行交换阅读,分享阅读经验。
二、传授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技能
课外阅读多是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所以学生必须要掌握阅读的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阅读技能。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单纯的传授给学生阅读知识,不如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这样才能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本文认为,可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
(一)阅读技巧
1.精读法
所谓“精度法”就是学生在阅读时需要集中精力,仔细对文章进行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需要深入理解文章的情感,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手、口、脑等协调发展,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浏览法
此种方法适用于阅读较为长篇的书籍,例如《水浒传》《红楼梦》等长篇著作。在阅读这些长篇文章时,学生需要在放松的情况下进行浏览。这种浏览阅读的方式,一般不会规定阅读的时间,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会受到作品艺术性、故事性情节的影响,不自觉的加快阅读的速度。当然,在阅读长篇小说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鼓励和指导,以免学生半途而废。
3.速读法
“速读法”与“精读法”相反,就是尽可能用少的时间对文章进行快速阅读,尽可能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信息。此种阅读的优势在于,阅读速度快,可以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快速了解。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可将“速读法”与“精读法”进行结合,先通过速读了解文章大意,再进行精读深化对文章的理解。
4.选读法
很多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无法长久的保持阅读习惯,导致课外阅读半途而废。这就突出了选读法的重要性,教师可引导学生选读课外书籍中的精彩片段或者情节,让学生有选择地进行阅读,既能缓解学生的阅读压力,也能增加学生的阅读技能。
5.名著导读法
通常的情况下名著的篇幅都较长,尤其是我国的古典名著,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进行阅读。这时就可以应用“名著导读法”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阅读指导方法
1.定向指导方法
简单来说,定向指导法就是根据学生课外阅读的目标进行有目的指导,教师首先要确定阶段性的课外阅读教学目标,这样才能制定内向指导的内容。不同的学生会制定不同的阶段性阅读目标,目标可是长期的,也可是短期,这样可以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行为进行规范,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2.定序指导
定序主要指的是教师要指导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步骤、内容等进行整体的把握,让课外阅读符合规律。学生是课外阅读的主体,所以定序指导主要的体现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讓学生掌握阅读的规律。初中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即积累阅读阶段、理解阅读阶段、以评价为主的阅读阶段、以创造性阅读为主的阶段。教师需结合学生不同的阅读阶段,指导学生掌握不同的阅读技巧。
三、注重学生行为训练,养成学生课外阅读习惯
课外阅读能力提高的基础就是具有课外阅读的习惯,教师需要对学生的阅读行为进行训练,逐步的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
1.培养用眼阅读的习惯
对学生的眼球运动次数进行锻炼,可以让学生的视野得到拓展,减少学生发呆的时间,让学生更加集中注意力进行阅读。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可以让学生的阅读准确性得到提高,进而提高阅读的速度,这也是无声阅读习惯养成的基础。
2.训练经常阅读和有限阅读习惯
简单来说,经常阅读就是指学生每日都需要进行阅读,而有限阅读就是限制了学生阅读的时间。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将早课的十分钟、晚自习时间或者课堂教学的前十分钟等作为课外阅读成果的展示时间,简单汇报自己的阅读内容,以此类督促学生每天进行阅读;也可通过“周测”的方式,每周检测一次学生的阅读情况,上交一篇阅读心得,以此来增加学生的阅读体会,逐步养成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
3.培养不动笔墨不是读书的习惯
“读写”不分家,阅读知识与写作知识具有密切的联系,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积累更多的素材,掌握更多的写作技巧,通过写作也能加深学生对阅读知识的理解。所以,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一定要动笔,这样才能不断丰富自身的文化积累。
四、重视课外阅读反思,进行探究性阅读
课外阅读反思是教学中的一个主要环节,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共同进行课外阅读反思,让学生自主评价课外阅读的效果,互相进行检验,共同探究阅读的技巧,实现阅读水平的共同提高。例如,《西游记》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初中学生必读的课外书籍之一,由于书籍的内容较多,教师可按时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反思,将学生分成小组,分享自己的阅读成果,说出自己最喜欢的阅读片段和情节,并阐明原因。大部分学生表示不喜欢“猪八戒”这个角色,他不仅好吃懒做,还非常的胆小,贪小便宜。通过这种反思总结的方式来进行课外阅读教学,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阅读面,还能对学生的思维进行锻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精神。
总之,通过训练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逐步提高课外阅读的效果。同时,还需重视课外阅读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不足,进行查漏补缺,持续提高课外阅读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丹妮《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策略》,《孩子天地》2020年第2期。
[2] 任瑞庆、郝静《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现状与策略》,《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