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仁波
关于慢性心力衰竭现阶段多采取药物保守治疗,经济性高,对高龄患者友好,即使在外科技术愈渐发达的今天,探讨药物保守治疗仍旧有其必要性。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以往有扩血管、强心、利尿等干预方法,短期疗效佳,但长期疗效难令临床满意[1,2]。后神经内分泌抑制治疗技术的出现有效改善了慢性心力衰竭的远期疗效[3]。本次研究主要探讨新药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应用价值。该药于2017 年在我国批准上市,至今国内临床积累报道较少[4]。本文在观察临床疗效基础上加以心功能评价,系统讨论该药对慢性心力衰竭疾病的应用价值具有一定临床指导意义。本次研究选取2019 年1~12 月本院收治的86 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一项与传统药物依那普利对比的随机对照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 年1~12 月收治的86 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用药治疗方案差异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3 例。对照组男女比例21∶22;年龄45~74 岁,平均年龄(63.48±8.25)岁;病程1~7 年,平均病程(4.33±1.59)年;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10 例,Ⅲ级26 例,Ⅳ级7 例。实验组男女比例20∶23;年龄47~75 岁,平均年龄(63.89±9.13)岁;病程1~7 年,平均病程(4.35±1.64)年;NYHA 心功能分级:Ⅱ级9 例,Ⅲ级28 例,Ⅳ级6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确诊慢性心力衰竭;LVEF≤40%;年龄≥18 周岁;耐受相应治疗;表现为较佳的遵医依从性。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脏器疾病者;认知功能障碍或精神类疾病者;严重全身性感染;妊娠、哺乳期女性;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或心绞痛症状;入组前1 个月接受过外科大手术;入组前2 周内接受过其他对症药物治疗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经系统检查,制定基础治疗方案,并加强用药宣教,如接受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硝酸酯类药物、洋地黄等药物干预;并维持良好的生活作息,注意卧床静养、低盐饮食、保持愉悦心境等。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依那普利(常州制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30062)治疗,指导初始剂量为2.5 mg/次,2 次/d 口服,每3~7 d 进行1 次翻倍给药,终末剂量10~15 mg/次,3 次/d;接受为期6 个月的持续治疗。实验组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Novartis Pharma Schweiz AG,国药准字J20190002)治疗,指导初始剂量为100 mg/次,2 次/d 口服;加强用药监护,在保障患者安全耐受的前提下,2~4 周后逐渐增加剂量至200 mg/次,2 次/d,维持给药6 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临床疗效,疗效判定标准:优:经治疗后,患者的心功能分级较之治疗前改善≥2 级;良:经治疗后,患者的心功能分级较之治疗前改善1 级;差:经治疗后,患者的心功能分级未见改善,甚至恶化;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5]。②心功能指标,治疗前后观察患者的LVEF、LVEDD及6MWT;其中6MWT 检测在室外进行,在医方指导下,选择某长约30 m 的空旷直走廊过道,指导患者在安全状态下以最高步速往返运动,记录6 min 内患者的最远步行距离[6]。③肾功能指标,治疗前后观察患者SCr、BUN 水平。④BNP 水平,治疗前后检测患者BNP 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实验组治疗优良率90.70%高于对照组的69.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LVEF、LVEDD、6MWT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LVEF、6MWT 水平高于对照组,LVEDD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
表2 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3 两组肾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SCr、BU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SCr、BUN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肾功能指标比较()
表3 两组肾功能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4 两组BNP 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BNP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BN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BNP 水平比较(,ng/L)
表4 两组BNP 水平比较(,ng/L)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是2015 年首次应用于国外临床,并在2017 年被我国批准引进国内医疗市场的一种新型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类药物,内部主要成分有缬沙坦与沙库巴曲,以钠盐复合物的形式存在,科学给药下对脑啡肽酶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发挥抑制功效,从而发挥对交感神经的抑制功效,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实现扩血管、加速尿钠排泄、帮助重构心血管之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发挥药用价值[7]。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LVEF、LVEDD、6MWT 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证实实验组心功能改善更佳。
BNP 被临床定义为心力衰竭患者重要的心功能评价指标[8],由心室肌细胞合成分泌,具备抑制RAAS、扩血管、利尿功效,其动态变化情况会随着心室盈压高低发生改变。研究表明,当心力衰竭发作时,机体室壁张力显著提升,BNP 浓度升高,可正向反映患者的心力衰竭病情严重程度,对疾病诊断同样有价值[9]。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治疗后的BNP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提示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可进一步实现对内皮细胞功能的有效保护作用,促进心功能改善(BNP 水平下调)。分析原因,人体吸收沙库巴曲后代谢为脑啡肽抑制剂,降低利钠肽降解,从而发挥扩血管、下调血压、抑制心室肥厚病变等功效,缓解心脏负荷。缬沙坦则协同扩血管、阻断RAAS,抗心肌纤维化,重塑心室结构[10]。本次研究结果还显示,实验组SCr、BUN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SCr、BUN 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认为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对人体肾功能的负担较小,但也为临床用药提出注意事项,即肾功能不全者当慎用本药,同时长期用药患者需要加强用药监护。
综上所述,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对肾功能的影响较小,临床整体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