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雪萍 贺林豪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资源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但在实际的工作中,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资源仍存在着诸如资源缺乏、挖掘深度不够、信息资源利用率较低、平台育人效果不明显以及实践教学重复度高、课程思政内容挖掘深度不足等问题。高校应当进一步着眼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构建浸润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资源,打造具象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资源展示平台,创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资源作用发挥新模式。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资源;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34.019
Research on the Mining of Practical Resourc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GAN Xueping,HE Linhao
(Powder Metallurgy Research Institute,Central South University,Changsha,Hunan 410000)
Abstract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actical resource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fact,our country'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actices in China still have a lack of resources,and the depth of excavation is insufficient. The information resource utilization is low. The platform is not effective. Obviously and the high reprisality of practical teaching,the lack of depth of courses and political content is insufficien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further focus on this fundamental task of strengthening moral education,constructing infilt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actices resources,creating iconic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actices resource display platforms,and cre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actical resources play a new model.
Keyword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practical resources;strengthen moral education
随着“双一流”建设、“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新工科”建设等一系列国家战略举措的相继发布,如何充分挖掘和利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资源,引导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将科研报国的爱国情怀、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严谨求实的科研理念传递给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资源是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入脑入心这一目的的核心资源。把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资源融入立德树人工作的各个环节,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灵动起来、活跃起来,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攻坚急需破局的实践难题。
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资源的核心在于實践内容的深度挖掘。实践内容从纵向角度可分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科发展史、老一辈科学家典型事迹等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从横向角度可分为优秀师生校友典型案例和新时代学科发展实践等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老一辈科学家的典型事迹是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一环,直接关系到学生价值观的塑造和培养,优秀校友事迹的激励引领是学生人生观培养的有机组成。通过纵向和横向两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资源的挖掘,更好地实现对学生世界观的培养。两者互相配合,相辅相成,具有“传承性”灵活性“示范性”等特征。
1新工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资源的现状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资源的功能发挥在于平台和模式的构建。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和互联理念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资源的有效运用和革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式,形成线上线下融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资源平台,依托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形成产学研协同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但是在工作实践中,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资源仍存在着诸如资源缺乏、挖掘深度不够、信息资源利用率较低、效果不够明显、实践教学重复度高以及课程思政内容挖掘不深入等问题。
1.1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资源不足,挖掘深度不够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增长迅速。1983年国务院批准了教育部国家计委《关于加速发展高等教育的报告》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逐渐进入普适阶级,逐步实现了大众化发展。但是,在学生数量增加的背景下,政府财政的投入难以与学生规模的扩大相匹配,人力、物力、财力的巨量需求与有限的资金投入之间的矛盾不断凸显。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着“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的根本问题,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资源的不足,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单一,学校的有限投入和学生需求之间的矛盾明显。同时,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挖掘和展示的方式已难以适应新时代的变化。对于已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资源,其在发挥作用时受制于传统宣教式的利用模式,作用发挥大多停留在表面,没有真正做到入脑入心,挖掘利用的深度仍有提升空间。
1.2信息资源利用率低,平台育人效果不够明显
现阶段,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第五代通信技术开始大规模商用,网络与人们生活的融合度不断提高,基于互联网的信息资源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网络上丰富的课程资源和众多的选择空间已经成为学生培养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第二课堂”。当前,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支持,高校的信息网络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学校各大门户网站以及新媒体平台也初具规模。但需要指出的是,形式单一,样式“模板化”“脸谱化”,以及所发布内容无法契合学生实际需求等问题仍广泛存在于部分高校的网站及新媒体平台上。一些高校设置的学生教育网页政治色彩浓厚,无法吸引当代大学生的注意,点击率较低,而现有的交互平台又难以与学生建立有效的沟通交互。在部分高校还存在着学生对学校自建新媒体平台兴趣不高的问题。
同时,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运用和在线网络的教育方式没有有机的融合与发展,具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资源缺乏有效的机制方法进行抽象升华,导致其覆盖率低,覆盖效果不明显。在新时代下,这类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资源的功能实现和传播推广难以发挥出应有的效果。
1.3实践教育重复度高,课程思政不深入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课程思政、线下实践等多个阶段,囊括了多个学科,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完备的体系。但是相关教师进行实践教育的行为是独立的,缺乏统一的协调和计划。在这样的背景下,相似的内容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多次出现。实践教育缺乏整合创新,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也无形中降低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校园活动是学生展示自我、培养素质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能力。现今很多大学都举行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但需要指出的是,部分活动仅停留在趣味性上,学术性不高,缺乏德智体美劳等全方位的引导教育。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进一步明确了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现阶段,高校的课程思政建设取得了极大的发展,在学生的日常培养当中形成了浸润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但是在专业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过程中,课本内容与科研实际的配合过程仍然存在部分短板。专业课授课教师缺乏扎实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功底,导致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不够彻底,未能形成有效的联动机制。
2新工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资源整合与发展策略
开发和利用好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资源,首先要以新时代为现实参照,回答新时代的历史和现实问题,牢牢把握住“立德树人”这一高校发展的生命线,进一步明确回答“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充分意识到高校所肩负的“实践育人”使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功能和价值本位,进一步依托信息技术的发展,以积极发展的视角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资源的融合,结合当地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和独特历史,探索发展“实践育人”的新举措与新方法。将“实效性”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资源作用发挥的评价基准,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资源的整理、利用和升华,全流程进行评价分析,以学生的“获得感”来检验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发挥。
2.1构建浸润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资源
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一个浸润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场域和方式能得到极大的拓展。从内容挖掘、作用发挥的视角,丰富和推进浸润化实践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尤为重要。在持续推进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进师生头脑的基础上,结合学科特色聚焦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资源内容的挖掘,主要包括学科发展史、老一辈科学家典型事迹、优秀师生校友等典型案例和新时代学科发展实践等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资源。
通过录音录像、回忆录访谈、实物采集和笔记记录等多种方式,将抽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资源具像化,充分挖掘老一辈科学家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科研精神,以多种形式再现其成长奋斗经历,发扬光辉事迹、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以增加学生对科学研究的感知度、理解度、参与度和体验度,从思想上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同时,深入挖掘并總结梳理优秀师生和校友的典型案例、典型人物及典型事迹,并融入日常的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当中,编纂整理有代表性的大事记、人物传记、百年工程和时间年鉴等。
通过多种方式,对已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资源进行有效挖掘和具像整理,形成具有学科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资源特色基准库,在形成浸润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资源的同时,为课程思政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帮助,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的有效补充。
2.2打造具象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资源展示平台
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资源作用的发挥离不开优秀的资源展示平台和资源展示路径,可以着力开发“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资源共享平台”APP,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资源作用发挥模式。发挥体制优势,下好全国一盘棋,着力推进院内不同专业、校内不同学科乃至全国不同高校之间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资源的互通与共享,丰富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素材选择,拓展学生在进行实践环节时的实践方式,进一步发挥平台优势。
同时,做好与线下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场所的联动,可以在公共区域电子屏幕上进行轮播展示和活动创建,发挥数据共享平台的资源效能。通过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资源展示平台,努力发挥学科特色和育人优势,引领学生树立科研报国理想,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科学素养及实践能力,达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回归“立德”与“树人”的高校责任本质的目的。
2.3创建实践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资源作用发挥新模式
资源挖掘和平台建设最终要落脚到作用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资源最终要落脚到“实践”二字,可以围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资源,探索开展集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和产学研协同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模式。结合教学改革,探索师生联合开展课程知识点短视频建库工作,形成一系列集专业重点课程于一体的重点难点讲解短视频,让学生亲身参与到课程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来,使学生既学又教。同时,注重其中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挖掘,帮助学生奠定扎实的学科专业基础和良好的科研素养,树牢科研报国的远大理想。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校企合作项目,开展受学生喜爱、参与度高的特色学术科研活动,做到教育有方向、有效果、有特色。通过形式和内容的创新,将实践育人与思想政治工作进行充分的结合,探索产学研协同育人新模式。积极开展校友企业走访调研活动,了解相关学科龙头企业的发展历史沿革、主要业绩、公司发展现状和行业目标愿景等方面的内容,鼓励学生深度参与行业企业科技攻关项目和生产实践。
高校思想政治实践教学资源挖掘与发展是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迫切需求,是找准思想政治教育的“介入点”的重要一环。在实际的工作中,应因地制宜,注重方式方法,不能简单照搬其他高校的成功经验。要从学生“需求侧”的角度入手,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资源的“供给侧”开展科学分析。找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薄弱点,明确后续改革的着力点,思考作用发挥的创新点,把价值引领放在学生成长成才所需的情境中,进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资源从抽象到具体的转化。充分注重当地特色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资源的挖掘与补充,加快“抽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资源“具象”化进程,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黏合力”与“渗透力”,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资源作用发挥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董亚君,徐东升,张晋.基于全媒体时代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1,37(07):96-98.
[2]邵似玉.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20.
[3]闫红霞.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利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
[4]陈建萍.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
[5]杨威,管金潞.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的课程目标体系[J].思想理论教育,2021(09):69-75.
[6]陈理宣,董玉梅,李学丽.课程思政的內生机制、实现路径与教学方法[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1(08):80-86+95.
[7]钱美玲,丁三青.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化的意识形态逻辑论析[J].理论导刊,2021(08):116-122.
[8]李辽宁.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规律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21(07):3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