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建设路径研究

2021-08-29 19:48陈振鹭张茜娅
科教导刊 2021年34期
关键词:师资建设创新创业教育高校

陈振鹭 张茜娅

摘要创新创业教育对提升高校学生综合素质起着重要作用。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创新创业教育越来越受到广泛關注。授课教师及其工作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有助于国家和社会的高速发展。本文基于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岗位设置存在的问题,从“选用育留”四个方面和教师岗位五个维度特征对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建设路径进行研究。

关键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建设;教师岗位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34.018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Path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CHEN Zhenlu[1],ZHANG Qiany[2]

([1]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Shijiazhuang,Hebei 050061;

[2]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Beijing 100083)

Abstract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With the increasingly severe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has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eachers and their work are the core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is conducive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 and society. Based on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ost setting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this paper studies the path of teacher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from the four aspects of “selection,application,education and retention”and the five dimens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eacher posts.

Keyword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teacher construction;teacher post

1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岗位设置存在的问题

1.1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为满足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社会性需求,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应相应提高专业水平、教学技能和实践能力,从而使得授课师资力量薄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创新创业教育教师数量不足,大班教学不能满足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以河北某财经类高校为例,创新创业课程是面向全校学生的通识选修课,其中“职业生涯规划”和“大学生就业与创业”为本科生必选课程,采用大班教学制。这种教育模式往往不具有针对性,授课内容较笼统;不仅违背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初衷,也降低了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因此,教学效果大大削弱。

创新创业教育教师教非所学,专业水平、教学技能和实践能力不能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求。目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主要由专职教师和专职辅导员来承担讲授任务,从而使得教师所学专业与任教学科并不一致的现象较为普遍。“教非所学”的教师通常只能采取“现学现讲”的方式进行教学,导致教师不能系统理解学科知识体系,难以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扩展,束缚和僵化了整个教学过程,产生具有普遍性的教学困难。此外,近些年来高校教师普遍是从“学校”到“学校”,本身就缺乏实践经验,其实践能力更加难以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求。

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不平衡,无法发挥群体效应。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会影响教学和科研的活力。由于创新创业教育发展阶段的限制,高级职称的教师岁数较大,并未受过系统专业教育和实践训练,并在一定程度上会出现知识更新能力差、工作效率不高的趋势;中青年教师具有较高的工作热情和学习能力,但缺乏全局观念和实战经验。由于年龄的差异性,老教师容易墨守成规、过于保守,不善于与中青年教师进行工作经验和成果的沟通;由于社会经验的限制,中青年教师难以获得必要的资料、经费,不具备与老教师共赏成果和共担责任的能力。因此,在建设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过程中,由于年龄结构不平衡,具有丰富教学和科研经验的带头人严重缺乏,教师队伍内部转化和提升困难,相关专业教学和科研水平的稳定程度较低,对教师队伍的连续性、继承性和整体性产生较大影响。

1.2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管理不规范

一方面,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培育缺乏明确的建设目标。大多数高校的师资培训计划缺乏创新創业教育与实践的链接性,不利于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最常见的现象是教师的幻灯片变成了教材内容的搬运工具,实践意义较低;考试以笔试形式考察相关原理,只是纸上谈兵。

另一方面,创新创业教育教师考核奖励机制不完善。大部分高校延续采用传统的评价机制,无法有效识别使教师感到满意的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创新创业课程相关的实践活动和实践成果未能有效地进入教师评价体系和考核奖励机制。高校教师作为高素质群体,如果不能选择适当的奖励措施来满足教师的需求,就无法调动和保持其积极性。

1.3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职业认可度较低

首先,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在思想上缺乏信任。在我国,多数教师认为大部分学生不会直接创业,即使创业也很难成功。不少专业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也存在质疑。因此,教师既不能全身心投入教学研发,也不注重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其次,教师缺乏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科归属感。对于大部分创新创业教师来说,之所以讲授相关课程通常是由于教师岗位的结构性缺编造成的,是学校的工作安排。创新创业课程在多数高校中的绝大多数专业中,属于专业选修课或校选课,很难引起相关授课老师的重视和归属感。此外,在职称评定及其他等级考核方面,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教学成果及其他比赛成绩,虽然纳入考核体系内但比重较小,难以触发教师内在动力。

2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建设的思考与对策

2.1选——严格甄选,创建多元高质的师资队伍

对创新创业教育教师进行严格甄选,通过制定详尽的学历、科研和实践标准和要求,把师资质量控制在源头。此外,要注重多方吸引人才。除了聘请校内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教师任教外,还可通过外聘企业家、创业者、技术专家等形式作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补充。重视校友的力量,形成地区或全国性的教育网络,充分运用相关资源,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通过严格的创新创业教师甄选流程,引进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并结合广泛的招聘渠道,打造多元化的师资队伍。促进实践和理论的结合,助力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2.2用——用对人,做对事

在师资队伍的建设过程中,用人是最核心的一个环节。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应根据不同专业的需求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从而更加高效地实施教学。

专业与创新创业教育的高度融合,也解决了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不平衡的问题。比如,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前期(大一、大二学习阶段),学生通过对创新创业知识的储备来激发创新创业的意识,在此阶段可由实践经验缺乏但专业素养高、学习能力强的中青教师进行授课;而后期(大三、大四学习阶段),在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过程中可由实践经验丰富或外聘企业家、创业者提供更多指导,从而更好地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2.3育——培育与培训,共促师资队伍能力的提高

创新创业教育思想及素养的培育与培训,可增强教师对课程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从而教育和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创新创业动机和机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增强创新创业教育专业素养的培育与培训,通过授课教师的共同努力,收集与整理课程教学资源,并根据教材的章节设计和调整教学内容和授课方式,提高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并有助于教师设定共同目标、加深彼此交流、强化课程认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加强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协作,构建“校企合作”的创新创业实践互动机制。制定相关规定或鼓励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到企业进修、实习,邀请企业家举行讲座或座谈,帮助教师了解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异,找准突破点,以支持教师开展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理论研究的创新。积极协调政府、企业、培训机构和咨询公司共同参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培育与培训工作,整合优质培训资源、打造精品培训课程,在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的格局下创建地方性高校师资培训基地。

依托各种层次、各种形式的创新创业大赛、创业实践教学活动等,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参与度,有效组织指导教师技能培训,形成良好、积极的竞争意识和氛围,同时增强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

加强与国际院校和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创设全球性创新创业教育项目,增加有与国际人才交流的机会,开拓视野,促进教师的成长和发展。

2.4留——保障与激励并存

为吸引和留住高质量的教育人才,必须建立高效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师考评机制和激励机制。

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开创性、探索性与实践性,教师深入企业开展调研活动,应适当延长创新创业教育教师考核的周期。强调教师评价指标的综合性,在注重成果的同时要对教师的工作过程进行客观评价,尽量让评价结果公平公正,保证师资队伍的活力,帮助教师建立归属感,最大程度激发教师的潜能。

应根据教师的年龄、职称、科研能力等方面,采取因人而异的领导方式和激励措施。由于创新创业教育成果具有延后性,可采取年薪制和绩效奖励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激励。通过制定教学和科研成果奖励制度,激发教师创造成绩的热情、鼓励优秀教师。还可通过设置如校长特别奖、年度创新创业优秀教师等称号,并加大其在教师评价体系中比重,增强教师的荣誉感和归属感。

如图1所示,通过严格甄选素质高、多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并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使得教师感受到师资队伍坚实的规范性和专业性;通过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培训力度,提高教师对工作的认可度和责任感;通过建立高效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师考评机制和激励机制,让教师感受到学校的重视。综上,通过建立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建设“选用育留”模型,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工作绩效和工作满意度。

3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岗位特征模型

根据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建设的现状,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可以从教学能力、专业能力、实践经历、工作自主性和信息反馈五个维度描述其主要特征。

教学能力是指教师能够达到教学目标、顺利完成教学活动的能力。专业能力是指教师掌握相关课程理论和方法的能力。实践经历是指教师所具备的创业或企业实践锻炼的经历。教学能力、专业能力和实践经历共同决定了创新创业教育教师的优秀程度,从而明确教师的工作意义。

工作自主性是指给予教师在安排授课内容和决定教学方式等方面提供的自主程度,能够提高教师的工作责任感。

信息反馈是指教师所能获得的有关绩效信息的直接程度和清晰程度,包括评价信息的反馈和激励政策的建立,进而帮助教师了解其工作效果。

当教师能够体验到工作意义、工作责任并了解工作效果时,就能形成内驱力并产生较好的创新创业教育行为,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创新能力和创业成果。

4总结

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还处于发展阶段,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其中,师资队伍的建设是重中之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需要通过借鉴国内外高校的成功经验进行积极探索,并结合现状不断进行创新。本文从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选用育留”四方面和教师岗位的五个维度特征对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的建设路径进行探究,助力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许鑫.高职创新创业行业指导教师队伍“四位一体”建设探究[J].教育与职业,2020(18):71-75.

[2]张晨阳,梅汉成.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问题、对策及保障措施[J]冻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22(S1):114-117.

[3]何婷.XS区供电公司配电网工程项目管理体系优化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7.

猜你喜欢
师资建设创新创业教育高校
关于强化区县公务员培训师资建设的几点建议
转型时期专业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探究
基于中小学书法教育实施背景下的师资建设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高职院校师资建设中孝德文化的渗透与传导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