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安梅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开展也趋向生活化,将从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原因、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师教学中应避免的误区几个方面进行详细论述。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
一、生活化教学策略推行的原因
根据儿童成长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特点,小学阶段的儿童道德发展正是从他律行为向自律行为的发展期,这个阶段的小学生还不具备对道德准确的识辨能力,因此需要进行正确的引导。而小学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的教学目标正是以德育为教学核心,要求教师不单要教授小学生基本的道德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将知识进行迁移,课程教授要贴合小学生的现实生活,注重生活化,以小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真实感受为基础,进行正确道德观的引导。生活化的教学策略将使课堂更生动,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升教学效果。
二、如何推行教学策略生活化
1.教学目标制订要贴合生活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教材的丰富度也不断提升,增加了不少科学、趣味的内容,但是范围太过宽泛,不利于小学生理解吸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贴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教学的实用性,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特点,制订生活化的教学目标。例如,“吃饭有讲究”教学中,教师应结合生活实际,将暴饮暴食和偏食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饮食不能只挑选自己喜欢的,要考虑到营养的综合性,合理均衡的饮食,才能拥有健康的身体。
2.教学内容制订要贴合生活
(1)如果只一味地围绕书本的内容照本宣科,只会让课堂变得枯燥,学生的参与度低,上课效果不理想。在上课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的生活性,以和学生生活相关的内容作为切入点,引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例如,在“开开心心上学去”一文中,就可以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作为切入点,新学期的新书要怎么爱护,上学好玩吗,最喜欢学校的哪个地方等。
(2)围绕日常生活场景,设置情景课堂
课程的核心内容以德育为主,要求课程要围绕小学生日常生活。为了增进学生对日常生活道德的识辨能力,也可以在教学中设置情景课堂。结合课本内容,围绕生活中某一场景,进行小组讨论,一能调动课堂氛围,引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丰富课堂内容。二是通过情景课堂的设置,学生能够增进对课堂内容的理解,更好地将课本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达到德育的目标。例如,在“别伤着自己”一课,就可以先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哪些事?哪些可能会伤害到我们自己?怎样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等,还可以围绕这个主题,进行角色扮演,加深学生的感受。
(3)教学模式革新,贴近学生生活
当代社会,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单一的教学模式不能满足新时代的小学生,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形式进行改革和创新,要充分利用新的教学科技和多媒体平台的优势,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例如,在“健康过冬天”这一课文中,教师就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截取几个日常冬天的片段,以直观的形式呈现,例如,冬天的手套,冬天的帽子,棉衣,棉拖鞋,热水袋等,这些和学生日常生活贴近的场景。在画面中让学生更具体地感受冬天,从而引申主题,例如,冬天在你眼里是什么样的,入冬前我们应该准备什么,如果没有准备我们可能会怎样呢?将课程与实际生活相连接,帮助学生树立健康过冬的思想,更深刻地体会健康的含义。
三、教师教学中应避免的误区
1.过多地陈列生活素材
为了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实行生活化教学,进行生活素材的收集,引发课程主题是必须的,但是,在收集素材的过程中依然要有选择地进行筛选,选取最具有代表性且与课程内容有关的几种,切勿求多。过多的生活素材的陈列,不但起不到引发主题的作用,还会对课堂节奏、教学效果起到反作用。因此,在进行素材选择的时候,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生活化素材的收集和呈现只是起到辅助作用,为了更好地启发课程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
2.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对学生的引导为主
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在授课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小学生的视角进行生活化内容的选取,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贴合小学生的现实生活,增加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性,促进学生理解道德与法治课上的内容,并在生活中可以适当地运用。当学生出现不同观点的时候,切勿一味地进行批评,而是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引导,引发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结语
德育对小学生成长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小学道德与法治是小学课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门。采用生活化的教学策略,不但能够增强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调动课堂气氛,促进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吸收,能够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更好地将学到的知识进行联系和运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且对其一生都起到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丰富贴合小学生视角的教学方法,完善生活化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
参考文献:
[1]李艳萍.新课标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生活化[J].中小学电教(下):2016(9):19.
[2]鄭志亮.如何让小学道德与法治回归生活[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