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题意义的英语读写结合教学实践

2021-08-27 16:08薛军
教师教育论坛(普教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主题意义读写结合教学实践

薛军

关键词 主题意义;读写结合;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995(2021)12-0056-04

英语教学活动中,阅读和写作是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路径。教师对阅读和写作的课堂教学也普遍非常重视。但是,当前阅读教学中的碎片化现象较为明显,写作教学的成效也往往差强人意。具体体现为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输出不足,写作教学中输入不够,主题语境的探究意识不强,不能形成对文本理解的情境意识,学生书面表达内容空泛、语言薄弱,呈现出应试化和模式化的倾向。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可将基于主题语境的讀写结合教学作为阅读和写作之间的最佳联结点。教师基于主题语境将阅读和写作进行有机结合可以加深学生对主题语境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能力,在探究主题意义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从阅读的文本中有效吸收篇章结构、语言知识、写作特点等元素应用于写作,同时能加深学生对主题语境中语言知识的迁移应用,帮助其理解语篇结构、写作手法对表达主题意义的作用。

一、英语读写结合教学的必要性

作为英语高考命题的重要依据,高中英语学业质量水平二要求学生围绕主题语境,理解不同语篇所传递的意义、意图或情感态度,理解不同的文化元素及其内涵,分析不同的结构特征和语言特点,以口头或书面形式陈述事件、传递信息、再现真实或想象的经验、阐述观点和态度等。这种要求在书面表达题型上的体现就是根据所给语篇进行概要写作或读后续写,可见新课程标准将阅读和写作视为相辅相成的综合任务。我国著名英语教育专家王蔷指出,学生可以通过英语阅读过程,总结篇章结构层次作为写作模板,明晰写作思路。张伊娜提出,目前中学阶段的英语教学存在着很多问题,而解决问题的落脚点就是读写结合。

传统的英语教学中,阅读和写作教学往往各自为营。所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经常存在阅读程式化、简单化,课文理解表面化、平面化,篇章结构分析不深入,省略赏析语篇特点和词语运用过程简化的现象。这就造成了语言输入和输出不对等的问题。而写作教学过程中存在应试化、模板化的现象,和阅读文本的过程鲜有结合,导致学生作文经常只是堆砌高级词汇和复杂句型,在思想性上有所欠缺。

主题语境为英语学习者提供意义语境,学生对主题语境的理解过程中可以恢复对阅读的整体感知。基于主题语境设计的读写结合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主题意义、逻辑特点、内容思想、语言表达和篇章结构。学生将在阅读中探究的语篇结构、主题思想、语言内容等要素迁移应用到写作中去,这是一种积极有效的语言输出实践,一种有意义的模型建构。这种教学并非强调要在一节课中既进行阅读又进行写作,而是将读写的结合作为一种多元阅读理解和以写促读的文本处理模式。

二、主题意义探究在读写结合教学中的重要性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了由六个要素构成的课程内容和内容标准,主题意义是第一要素,主要为英语课程提供主题范围。围绕语篇主题意义探究、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英语教学,有别于传统上以词语和句法为核心的外语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在此过程中学习和尝试使用语篇主题情境中的语言,做到纲举目张,激发学生对深层意义的追求,有助于学生协同发展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课程内容的主题选择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文化基础”所包含的人文底蕴和科学知识相呼应。主题意义包含三大范畴: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具体又分为十个主题群和三十二个主题。这些主题语境是学生在高中阶段的语言水平下,以英语为媒介所应该学习的中外优秀人文和科学知识。值得一提的是,在六项课程内容中,主题是唯一未按照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课程提供内容标准的。也就是说,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所接触的语言内容都会涉及不同主题,只是在不同阶段所涉及的广度和深度有所不同,其语言能力和认知发展水平呈现进阶的状态。

鉴于阅读和写作的内容都不外乎三大主题语境,所以探究主题意义理应成为学生学习语言的最核心内容。也只有在此过程中,学生才能更全面地分析和理解语篇,既关注文本呈现的语言知识,也注重挖掘文本中的文化知识。这个过程中,学生对语篇的理解是多维的,也是深刻的,同时对语境主题意义探究的深度和对语篇理解的程度是成正比的。主题语境的理解需要学生调动已有经验,结合语篇本身所承载的文化信息,有效将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帮助他们建构和完善语言知识结构和文化信息,深化对该主题理解和认识。另外,通过课堂后续的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活动环节,还能推动学生的深度学习,培养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三、基于主题意义的英语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读写结合的联结点在于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信息传递和接收。基于主题意义的读写结合要求教师紧紧围绕主题语境,在有效多元阅读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深化文本处理,让学生有效吸收阅读文本中各个层面的语言形式信息,并针对不同文本特征和学情设计,将阅读中吸收的内容与形式特征迁移应用于写的过程中。

(一)探究主题意义,分析读写结构

教材中的语篇主要有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等类型,语篇类型都和写作目的紧密相关,不同的语篇类型为不同的目的服务,从而凸显不同的主题意义。美国国家评估管理委员会将写作目的大致分为三种:描述经历或事实、传递信息和论证观点。这三种写作目的与我国《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语篇知识的要求也是一致的。

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应在语篇结构层面,理解篇章如何连贯和衔接各层意义的关系,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或目的,探究主题意义。以译林出版社高中英语必修第一册Unit One Reading Back to school为例。教师首先可给出两个阅读任务:

1. To underline the topic sentence for each para-graph.

2.To use key words to summarize the meaning of each paragraph.

设计意图在于指导学生通过找主题句快速获取段落主旨,了解语篇的宏观结构,验证对标题的预测,培养概括段落大意的能力,初步了解篇章主题。然后,教师对篇章的中间部分指导学生理解细节信息,设计的问题如下:

1. Tasks Ss to focus on paragraph 2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①What challenges will students meet at senior high school?

②Is the challenge a bad thing?

③Wha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2. Tasks Ss to focus On paragraph 3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①What is the principals understanding of poten-tial?

②What examples does the principal give?

③What is your understanding of potential?

④What potential do you have?

⑤Do you agree with the principal's opinion that potential can be developed when you try hard enough?

3. Tasks Ss to focus on paragraphs 4-5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①How do students make the most of the school resources?

②What are good study habits, useful skills and a positive attitude?

⑨Why does the principal use 2 separate para-graphs to write this part?

这些问题的设计看似松散,实则紧紧围绕主题展开。虽然问题引导能够创设探究情境,但课堂上一味通过问答,且多是师生一对一的单一方式,容易引起学生的厌倦与精力分散。因此,教师要巧用多种活动形态,将自主、合作、混合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与探究式学习结合起来,丰富学生的探究体验。第二段的相关问题可以鼓励学生质疑他人的观点,表达自己想法。第四、五段的问题可以引领学生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让学生反思“挖掘自我潜能”为什么更需要“内部因素”。此部分的教学主要围绕学习理解和应用实践展开,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

在此基础上,学生要根据对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文本结构,以第5小节为例,句与句之间的逻辑是这样的:Topic sentence—supporting sentence—supporting sentence—supporting sentence—concluding sentence。整个篇章的结构由引言、主体和结论三个部分构成,不难发现撰写演讲稿有五个部分:“Invention”“Dispo-sition”“Style”“Memory”和“Delivery”。通过分析段落结构、段落内部的联系和演讲文体结构,可让学生对语篇的理解从微观走向宏观,对语篇结构有了深刻的了解,从而领会篇章的主题意义。课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理解的篇章结构特点,写一篇简短的演讲,描述自己打算如何度过高中时光,巩固阅读对写作的引导和迁移作用。

(二)深化主题意义,搭建读写支架

语篇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阅读材料完成读者、文本和活动之间的有机转换,既有效使用语境中的阅读材料,又促使学生打开思维空间,促进学生表达独立见解。以译林出版社高中英语必修第二册Unit Two Reading Be sporty,be healthy为例,基于文本的初步阅读,教师对其主题意义做进一步的探究。本文是一个运动指南,主要包括四个部分:运动的好处,计划运动常规,饮食权利和避免损伤。学生应该理解课文的内容,并学会相应的做法。课文结构清晰,语言通俗易懂。由于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阅读指南,所以教师要帮助他们理解指南的内容组织方式,包括段落的衔接,以及语言特点。而文本中的语言表达、段落展开方式可以成为学生写作的有效支架。同时,指南中的建议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对学生的表达提供多元的观点支撑。

据此分析,读写结合的活动任务可设计如下:学生重新阅读指南的四个主要部分,并试图获得其中的重要信息。这部分的阅读任务就是帮助学生积累运动对于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益处的表达形式,为同一主题的表达搭建支架。教师引导学生将读和写的任务结合起来之后,可通过填空的形式,让学生完成不同类型的功能表达练习。随着主题意义探究的不断深入,读写结合活动中的任务难度会越来越大,思维活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学生紧紧围绕主题,在支架的辅助下,学会自主表达。

教师围绕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三个方面来设计学习活动,通过基于主题、深入主题的学习活动,可以为学生建立语言和篇章的表达支架,逐渐提高学生表达能力,有效地将读和写两项学习任务紧密结合起来。

(三)凸显主题意义,培养读写思维

读写结合,以学生思维品质的提高为根本出发点。教师应做到以读导写,以写促读,从文本吸取有效元素以改进写作,同时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分析。以译林出版社高中英语必修第一册Unit Two Reading Lets talk teens为例。文本的第三小節脉络清晰,但是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表达形式上也有新的用法。该语篇主题意义的落脚点就是通过梳理、分析,推断等高阶思维活动,提升学生思维品质。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培养学生的读写思维,体悟阅读材料中的表现形式对凸显主题意义的作用。

Tasks Ss to focus on paragraph 3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①What does“middle ground”refer to? (T ex-plains the function of dash here.)

②Do you know a special term for that period? (Tshows the new word“adolescence”.)

⑨What inner conflicts do teenagers have? (Tleads Ss to find the topic sentence.)

④Where can we put the phrase“on the one hand”?(T leads Ss to focus on the inner structure of this paragraph.)

⑤What is the function of the last sentence in this paragraph? (T leads Ss to focus on the concluding sentence.)

第一个问题设计在于引导学生关注修辞手法,理解破折号的作用。第二个问题则是通过追问,让学生在语境中学到adolescence和adolescent两个主题词汇。后三个问题帮助学生把握段落内部结构,帮助他们进一步掌握“主题句一辅助句一总结句”的段落结构,领会结构化的表达对于表达主题意义的作用,建立写作的思路框架。文本的最后小节作为总结部分,至此,学生应该已经理解了文章的主题意义。教师这时可以让学生辨别作者的态度和写作目的,启发学生对“健康亲子关系”意义的思考,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帮助了解“人与自我”“人与社会”的关系,从而形成健康的人生观。

由于读和写作为书面交际和作为思维过程的内在本质是一致的。教师应利用二者的互为逆过程的特点,启发学生在阅读文本(专业作者的作品)时,理解作者的本意(交际意图),还原其思维过程,体会其表达方式,提高理解水平。同样,也可以引导学生在进行写作时,从读者的思维角度,选择要表达的内容和采用适合的表达方式。

(四)聚焦主题意义,迁移读写模式

系统设计和实施读写结合的教学,对提升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要求学生能根据应对问题情境的需要,合理地组织、调动各种相关知识与能力,准确传达信息并进行交流沟通。虽然阅读和写作有很多共享的知识基础,但两者还是两个不同的技能领域,只教授阅读技能或写作技能并不能带来另一项技能的增长。近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英语题型中,读写结合作为阅读和写作的一个联结点频频出现,受到普遍关注和认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英语科考试说明》(高考综合改革试验省份试用,第一版)对“读后续写”题型有如下说明:

提供一段350词以内的语言材料,要求考生依

据该材料内容、给段落开头语和所标示关键词进行续写(150词左右),将其发展成一篇与给定材料有逻辑衔接、情节和结构完整的短文。阅卷时将主要考虑以下内容:

①与所给短文及段落开头语的衔接程度;

②内容的丰富性和对所给关键词语的覆盖情况;

⑨应用语法结构和词汇的丰富性和准确性;

④上下文的连贯性。

不难看出,高考英语的作文聚焦主题意义,对阅读中的篇章结构、语言知识、衔接手段、遣词造句、修辞手法等都有了明确的要求,基于主题意义的读写结合教学实践势在必行。就高考中的“读后续写”题型训练,仍然必须坚持主题意义的探究基础上进行分解训练。由于读后续写提供的阅读材料以小说为主,如何读懂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抓住情节主线(the se-ries of events that form the story)、理解主题意义(the message/point the author wants to get across)和把握原文的语言特点是三个基本环节,这和上文提及的读写结合策略不谋而合。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遵循限时训的原则,设计系列的任务,从阅读、构思、草稿、修改到誊写;从“扶”到“放”,从少“扶”到多“放”。阅读的文本材料推荐叙述类语篇(特别是文学名著简写本)的阅读,以增加学生的感性积累。另外,教师要传授叙事语类(体裁)知识,使学生掌握该语类的特点,并积极做好语言知识的积累工作。确保高质量的语言基础上,续写后整个故事情节要连贯、合理,同时要紧扣主题意义,尽量使用多种表现方法,改进语法与词汇,使用较为丰富的引述动词,如“promised”“demanded”“wondered”等,将阅读过程中的表达、结构、意义迁移到写作过程中来。

读写结合的教学设计不应囿于课本内容。好的读写结合的教学活动不仅能够依托阅读,还应该聚焦“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主题语境,理解、认识、分析和解决真实生活中的问题。通过读写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的多點结合,能够帮助学生将所读迁移到写作中,改变过分依赖教学经验和泛泛强调多读、多写等含糊的指导方式,为读写结合的教学找到清晰的路径,推动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创新。

责任编辑:刘源

猜你喜欢
主题意义读写结合教学实践
跳出经验看经验,探寻小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改变(下)
跳出经验看经验,探寻小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改变(上)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读写结合,分散指导,坚持“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