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初中阶段,学生刚开始接触生物这门课程,会因其新颖性与综合性产生较高的兴趣,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会因教材中的知识难以理解而逐步失去学习兴趣。其实,许多生物理论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密切,但很多教师并没有重视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导致学生对生物学习失去信心,教学效果也不理想。为此,教师应在初中生物课堂上应用生活化教学,将理论知识与生活案例巧妙相结合,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14-0054-02
引 言
生物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中包含的许多理论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已经成为现阶段教学的重点目标。为使学生联系生活学习知识,教师有必要进行生活化教学。初中生物教材中有大量的生活化教学案例,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与学习特点,将教学环节与日常生活巧妙相融合,仔细研读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寻找生活化教学的切入点。同时,教师还要与学生多多交流,重视实验教学,巧妙利用各种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借助生活经验为学生讲解知识。这样不仅可以将复杂的理论简单化,帮助学生理解重难点知识,还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引导学生真正融入生活化的生物课堂,提高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为以后的生物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1]。
一、浅谈当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问题
(一)单向讲解知识,忽视学生感受
受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很多教师在初中生物课堂上仍然使用传统枯燥、僵化的教学模式,单向讲解理论知识,很少与学生交流沟通,忽视了学生的接受程度,导致很多学生对生物学习逐渐失去信心。学生如果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就会在学习中过于依赖教师,遇到问题不能自主思考,从而阻碍自身个性化发展。
(二)重视理论,忽视生活化
在初中生物课堂中,一节课的教学时间有限,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教学目标,教师通常会花大量的时间给学生讲解理论知识,剩余时间则让学生记忆、掌握所学内容。由于生物课程是学生在初中阶段才开始接触的一门学科,学生的生物思维还不活跃,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他们很难发现生物学科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而且,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很多教师也没有意识到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有的教师虽然在课堂中借助生活中的案例给学生讲解理论知识,但是所设计的教学环节比较简单,引用的生活知识也比较普遍,忽视了课程设计的创新,使得生活化教学只是浮于表面[2]。
二、聚焦生活化与初中生物课堂有效整合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生正处于心理发育的特殊时期,对新颖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尤其是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一些未知现象,往往会吸引学生的探索和学习热情。因此,生活化教学模式可以让初中生物课堂由单一、枯燥转变为生动、有趣。在讲解理论知识时,教师应将日常生活中相关的生物现象与其进行整合,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学生讲解抽象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生物学习的兴趣,这既能减少学生走神现象的发生,又能让学生跟上教师的教学思路,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3]。
(二)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在现阶段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将理论知识的讲解看得非常重要,尤其是生物教学。在初中阶段,教师重视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将教学重点放在教材学习上,对课外教学资源整合得不够。虽然课本包含丰富的知识,但是其中所包含的理论知识比较抽象、刻板,需要学生记忆的内容也比较多,学生如果不能充分理解某个理论知识,就难以完全记忆和掌握知识。课外资源中包含很多新颖的生活化案例,可以帮助学生真正理解难点知识。课内外资源相结合,可以丰富教学环节。教师也可以借助生活化案例开展德育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程改革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现阶段的重要教育目标。在初中阶段,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主动探究的能力还较差,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引导和鼓励。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创新自己的教学理念,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并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课堂讨论,利用日常生活案例与生物理论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仔细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让学生独立探究知识,进而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思维。
三、构建生活化初中生物课堂的有效路径
(一)巧借生活现象,融合教材知识
教材是教师授课的主要依据,生活化教学的开展需要教师将教材内容与生活现象巧妙融合,让教学内容更加充实,让生物课堂学习更加轻松、有趣。为了便于学生理解,一方面,教师要利用各种信息化教學手段,为学生收集生活化课外资料,在备课时,将自己收集、整理好的生活化资源与自己的授课内容进行整合;另一方面,教师在授课时应将晦涩难懂的生物现象用简单化的生活语言来表达,让学生结合生活案例理解和分析课本内容,尤其是其中的许多定理知识[4]。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发掘生活中自己不理解的生物现象,在生物课堂上与同学、教师一起讨论,共同探究,这同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例如,在讲授八年级上册“动物的行为”这节课时,因为动物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一类物种,学生在与动物的接触过程中可以发现动物有多种多样的行为,笔者就据此采取了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在讲课前,笔者巧借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了小鸟觅食、蝴蝶飞舞等动态图,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之后,笔者采取问题引导的形式,让学生结合课本知识,思考动物的行为主要有哪几类,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在学生回答问题后,笔者进行总结,动物的行为总体分为先天性行为、后天行为两类,并让学生根据这两大类开展接下来的学习。笔者又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了蜜蜂采蜜、小狗与人类击掌这两段视频,让学生通过视频,直观感受到这两类行为的区别,并引导学生结合课本知识合作探究两类行为之间的联系。
(二)开展合作学习,强化生活教学
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应创新教学模式,迎合初中生物课程的实践性特点,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动脑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教师在课堂上应借助各种教学活动活跃课堂氛围,将课堂活动的主体地位归还给学生,自主承担起引导责任,让学生真正融入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有很多,小组合作探究就是一种较为实用的教学模式。在开展小组合作前,教师可先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然后提出问题,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和教师的教学思路进行思考和探究,在促进学生之间交流互动的同时,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所提出的问题在课堂上得到及时解答,这既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又可以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
例如,“血液循环”这一部分内容包含许多需要学生理解和记忆的概念性知识,为了便于学生掌握这些知识,笔者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了创新设计。在讲解基础理论前,笔者利用多媒体设备,首先将准备好的教学资源展示给学生,如各个血管的结构图等,然后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探究其主要特点,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接着,笔者根据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血压测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血液循环。笔者将准备好的血壓计拿出来,邀请几位学生与笔者合作,给学生测量血压,将其与标准血压相对照,并为学生仔细介绍,让学生形成保健意识。最后,笔者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思考血液循环的主要途径,并结合多样化的视频和课本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根据上述案例,教师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积极融入课堂活动中,与学生一同探究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三)整合教学资源,创新生活教学
现阶段,各个学科教学都重视各种信息化的教学工具的利用,生物学科知识具有综合性、抽象性的特征,更需要教师巧妙采用多媒体技术,将其系统化、形象化。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自己收集到的教学资料,整理成图片、动画、视频等形式展示给学生,以此来活跃课堂氛围,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首先,教师应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工具的重要作用,将教材中的难点知识简单化,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创设主题情境,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重难点知识。其次,教师还可以将收集到的生活化知识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出来,让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提高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
结 语
总之,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合理采用生活化教学方式,既是顺应新课程改革的需求,也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应基于生活化教育理念,不断探索、创新生活化教学模式,以此让生物知识真正回归生活,进而帮助学生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刘亚军.谈初中生物课堂如何实现生活化教学[J].软件(电子版),2019(10):155.
罗永强.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探索[J].考试周刊,2019(14):162.
钱江.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初中生物课堂的实践应用[J].发现,2018(08):8.
庄大田.核心素养视角下提高初中生物学概念教学效率的策略[J].名师在线,2021(08):5-6.
作者简介:徐玉明(1984.10—),女,江苏高邮人,中学一级教师,获2019年实验说课大赛扬州市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