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切入口 提升文本解读有效性

2021-08-26 07:26邵晓云
求知导刊 2021年16期
关键词:文本解读小学语文

摘 要:切入口即突破点、着力点、契机,指的是解决问题的有效路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提升文本解读的有效性,教师需要探寻适宜的切入点,从合适的角度进行文本赏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切入口;文本解读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16-0065-02

引 言

对于教学切入口,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学者认为“切入口即教学的重点”,还有的学者认为“切入口指的是教学的最佳着力点”。由此可见,切入口的选择关系着整堂课的教学,对教学效果有重要影响。教师只有选取合适的切入口,才能提高文本解读的成效。

一、选取重难点,作为切入口

文本解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不同的角度切入,会取得不同的文本解讀效果,而将重难点作为切入口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障[1]。为了明确教学重难点,教师需要从两个方向入手。其一,精心研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教师需要对语文教学的规律、性质、要点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明确教学的“双基”内容,切忌停留在表面。其二,立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知识结构、技能水平,这样才能确保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只有满足上述两个条件,教学重难点的选取才算真正做到位。

例如,《芦花鞋》一文选自曹文轩的《青铜葵花》,文章主要讲述了青铜一家做了11双芦花鞋,于是让青铜冒着刺骨寒风去卖芦花鞋,最后青铜为了做成生意,甚至将自己脚上穿的芦花鞋也给卖了,只能赤着脚回家。在教学这篇文章时,为了选取最佳切入点,教师需要明确本文的教学重难点。对此,教师需要从《课程标准》及“学生”两个角度入手。本文选自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根据《课程标准》可知,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需要初步把握课文的核心内容,能够对文章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词、句的意思,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情感。因此,教师将本文的教学重点定为“引导学生梳理故事情节、感悟人物形象,运用‘小标题串联法探究芦花鞋的故事”;将本文的教学难点定为“运用边读边想、前后联系的方法学习阅读长文章”。从教学重难点切入文本,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

在文本解读过程中,教师可从多个切入点入手,其中最行之有效的就是教学的重难点。因为教学的重难点是整篇文章最精华、最难理解的部分,以此切入教学,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立足空白点,作为切入口

根据《课程标准》可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对文本形成深刻的体悟,并在阅读后获得思想的启迪和情感的熏陶。而文本主要指的是具有完整语义的单个文学作品、能够收录在语文教材中的文本,大多文质兼美、引人遐想。而这些文本之所以引人遐想,主要源于“留白”这一特殊的艺术技巧。所谓“留白”,就是营造一种没有写完的“假象”,或是删除一些重要的细节。总之,通过这些“空白点”,学生将走进文本的广阔天地,并产生丰富的阅读快感。

例如,《两茎灯草》一文改编自《儒林外史》,重点展示了严监生在弥留之际的场景。文章篇幅虽然短小,却塑造了一个极为生动的“吝啬鬼”形象。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很多教师往往从动作描写入手,引导学生分析严监生的性格特征,但是这样的角度太过寻常,并不能带给学生深刻的感受。事实上,本文有一个最佳的教学切入点,即严监生的内心活动。因为作者并没有描述严监生的内心活动,而这便成为原文中的“留白处”。教师如果可以从此点切入,让学生试着想象严监生的内心活动,就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学生纷纷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比如,有的学生是这样想的:“这难道就是我的亲戚吗?怎么一个比一个蠢?我都在这比画半天了,怎么没有一个人明白我说的是对面的灯草呢?真是急死我了。”通过对严监生内心活动的想象,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加深入,对严监生的人物形象的体会也更加深刻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想象文本中的空白点,既能锻炼学生的联想能力,又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此同时,学生也将产生强烈的代入感,并深入体会文本阅读的快乐。

三、品读语言点,作为切入口

探寻文本解读的切入点,可基于文章的语言点。因为语言是一篇文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赏析的主体内容。教师通过分析这些关键性的语言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在早期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之所以体会不到语文学习的快乐,感受不到阅读的魅力,是因为教师花在语言赏析上的时间太少了。大多数教师只关心文章的结构、技巧、布局手法,忽视了语言才是文本的核心部分。事实上,教师只有从语言赏析入手,才能使学生真正品读出一篇文章究竟好在何处。因此,教师可以将语言点作为文本教学的切入口。

例如,《母鸡》这篇课文是老舍先生的散文代表作。作者看似描写的是母鸡,其实运用象征的手法讴歌了“母亲”这一伟大的形象,留给读者深刻的印象。为了更好地解读这篇文章,教师可以选择从语言入手。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教师提出了三个语言点供学生思考:(1)原文第一个自然段的第一句及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通过变更关键词,将“我一向讨厌母鸡”变为“我不敢再讨厌母鸡”,表达了截然相反的态度,这是为什么?(2)在作者笔下,母鸡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你能用文章中出现的词语进行概括吗?(3)老舍先生描写了三种不同情况下的母鸡,主要是为了说明什么?除此以外,教师单独选取文章中的精彩词句,和学生展开深入的赏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学生对老舍先生的创作风格有了深刻的认知,并进一步感受到文学创作的魅力。

在文本解读过程中,围绕语言展开赏析是必备的操作。因为文本解读的对象是语言,而文本赏析的对象是词句,教师只有从语言和词句入手,才能让学生读出一篇文章为何美、为何精彩,才能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样的教学才有价值。

四、选取模糊处,作为切入口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只要提到文本解读,大多数教师只会以“精读”的方式开展教学,恨不得将文本的每个句子拆开,将所有的内容掰开了、揉碎了教给学生,生怕学生理解不了文章的内涵。这样的教学看似面面俱到,实则无法让学生体会到语言的美。事实上,文本解读的手法绝不止精读一种,用模糊的方式阅读文本同样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所谓“模糊的方式”,就是略读、泛读,只取其大概,不做深入分析。

例如,在教学《月光曲》一文时,教师并未采取精读的教學策略,而是用模糊的方式处理文本,让学生用另类的方式解读文本、触摸文本。首先,教师将原文中第6~9自然段的内容呈现在大屏幕上,同时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贝多芬的《月光曲》,让低沉、悠扬的旋律充满整个课堂。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带着感情朗读这一部分的文字,并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读后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并没有围绕文本的句式、修辞或者技巧展开深入分析,而是让学生谈谈文章的朦胧美,也让学生获得了丰富的文本阅读体验。

在文本解读中,教师未必需要执着于每一字、每一句的品读,也未必需要从修辞或者技巧的角度开展文本解读,可以从文本的模糊处入手,让学生体会文章的意境美,此举同样可以带给学生美的享受。

五、立足小细节,作为切入口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有的教师在解读文本时,常常选择文章中的关键词、句,认为学生只要读懂了这些句子,就能理解这篇文章。但是,这样的想法存在一定的误区。因为理解一篇文章不等于读懂一篇文章,想要读懂一篇文章,一定要关注文章中容易让人忽略的细节。教师如果能够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细节,就能让学生读出文章另类的美,让学生对文章产生另类的看法和体验,而这也是实现个性化阅读的重要路径。

例如,对于《“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在大部分教师的认知中,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父母之爱的不同表达方式,让学生体会批评和赞扬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如果教师从文章的重点入手来解读文本,学生就算能理解文章内容,也只能对文本形成千篇一律的感受,不会有其他的体会。鉴于此,教师可以选择从细节入手分析文本。比如,在原文第四自然段第一句,作者是这样写的:“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短短的一句话居然用了4个句号,这样特殊的语言现象值得分析。因为按照常规的思路,作者完全可以用逗号或者顿号表示,为什么作者在此处要用句号?作者为了突出什么?教师将这个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重新回归文本,认真联系上下文,思考问题的答案。然而通过反复地品读,学生依然一筹莫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向学生讲解了标点符号的用法及效果。在教师的提示下,学生意识到作者运用句号是故意为之,为的是突出小主人公巴迪的心情。在那一刻,巴迪的心思完全在时间上,他一分一秒地数着时间,一分一秒地盼着自己的父亲回来,只因他太渴望得到父亲的点评,太想知道父亲对自己作品的看法。通过这样一处细节,学生得到了一个重要收获:即便是小小的标点符号,也可以成为解读文本、理解人物心情的密码。

在文本解读过程中,大多数教师常常忽略文章细节的重要性,然而,正是这些细节,才让文本与众不同,才让学生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和体会。由此可见,从细节入手展开品读,同样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结    语

总之,一篇文本中的切入口有很多,但真正有价值、有奇效的,可能只有那么几处。本文提供了五种选择的策略,旨在真正提升文本解读的效果,让学生读出文字的精彩和魅力。

[参考文献]

秦美娟.共学力:共生视野下小学语文的教学追求[J].新课程导学,2020(36):42-43.

作者简介:邵晓云(1970.3—),女,江苏南通人,本科学历,中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

猜你喜欢
文本解读小学语文
把握解读“维”“度”,感悟文本精髓
文本解读不能忽视语言品味过程
对文本解读与课堂操作四个“度”的把握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语境层面的文本解读策略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