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研究

2021-08-26 22:48茹靓靓
求知导刊 2021年22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初中历史

摘 要:历史核心素养培养要求的提出是对历史教学要从哪些方面入手,以及如何落到实处的纲领性指导。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中学生好奇心重、探究欲强的特点,初中历史教学应以部编教材为根基,同时融合乡土历史,从学生身边的历史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助力学生发展,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关键词:初中历史;乡土历史教学;家国情怀

中图分类号:G40-0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22-0083-02

引 言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出,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素养,体现了个人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追求,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初中阶段是中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关键时期,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时刻紧抓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历史不是简单的说教。那么,如何让历史和现实发生某些联系,让家国情怀素养培养水到渠成呢?

一、结合乡土历史资源,落实家国情怀素养

“乡土”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本乡本土”。乡土是我们出生、长大、生活的地方,我们对其有着深厚而自然的感情。乡土历史教学是指各级各类学校以本地方、本民族的历史为内容的教学活动[1]。乡土历史教学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且为学生所熟悉,因为其教学内容来源于他们长大、生活的地方。通过对乡土历史的学习,学生会产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进而热爱祖国,这对切实落实初中生的家国情怀素养培养,加强初中生对家乡的心理认同感大有裨益。

(一)结合部编教材,融合乡土历史,激发学生兴趣

历史内容大多发生在距学生生活比较久远的时代,学生对其不太感兴趣。如果历史与现实发生了某种联系,特别是与学生自身产生了某种关联,他们的兴趣就会大大提高。在历史课堂中引入乡土历史,能够拉近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例如,在教学部编历史教材七年级下册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时,部编初中历史教材中与文天祥相关的内容有两处,第一处为“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南宋大臣陆秀夫、文天祥等人拥立南逃的宋宗室成员,继续展开抗元斗争。”第二处在这节课的知识拓展部分,以非常简洁明了的文字介绍了文天祥的抗元过程。文天祥与宝安有着千丝万缕的连联,生活在宝安的文氏后人就是文天祥后代的一支。为纪念和歌颂文天祥的忠肝义胆,宝安文氏后人建立了文氏大宗祠。该祠位于宝安松岗街道东方村,于2003年被宝安区人民政府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针对有历史遗迹的乡土历史,笔者采取课前、课中和课后三步走的教学模式。在讲授本课前,笔者带领学生参观松岗街道东方村的文氏宗祠,让他们直观感受宗祠,领悟其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在教学本课时,笔者还设置了“我与文天祥”的故事分享会。最后,笔者布置了课后作业“以历史的角度看文氏族谱”。从带领学生直观感受历史,到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深入理解历史,再到布置开放性作业,这样的教学使学生直观、系统地了解了文天祥及松岗文氏的发展历史。通过补充文天祥的乡土历史教学,使历史人物更加生动,教师引导学生走进文天祥,学习他热爱祖国的精神、不怕牺牲的英雄气魄,形成了一种先带领学生参观、了解相应的历史古迹,或者访问对应的人物,增强学生的主观感受,再通过教材学习,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和价值判断,最后通过多种形式(思维导图、故事分享、读书交流)巩固学习成果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

在整理部编历史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笔者结合宝安乡土历史开展教学的课程,见表1。

(二)关注历史教学,开设校本课程,助力学生发展

深圳市宝安区孝德学校为宝安区教育局直属的公办九年一贯制学校,孝德学校的名字包含了深厚的历史韵味:居家行孝,处世据德,谓之孝德。孝德学校毗邻“上合孝德园”,孝德园是为纪念南粤孝子黄舒所立,孝德学校的名称缘起于此。

作为孝德学校的历史教师,笔者利用学校的乡土历史特色,利用每周校本课程时间开设了“传孝德、行天下”课程。课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孝德文化概述;第二阶段:孝德园与宝安;第三阶段:新时代中学生如何学习和弘扬孝德文化。课程以学知识、讲故事、做实事为主线,以活动为载体,采取历史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路线。具体课程设计如下:

(1)课程目标:弘扬中国优秀孝德文化,了解中国孝德经典故事,营造居家行孝、处世据德的良好孝德教育氛围,落实孝德到实际行动,培养学生爱家、爱国、孝顺父母的家国情怀素养,使学生成为有责任、有担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2)课程内容(见表2)。

“传孝德、行天下”校本課程培养学生知孝知德、行孝行德,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爱家、爱校、爱宝安、爱祖国的情感。

(三)利用重大节日,开展乡土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每年的春节、端午节、建党节、建军节和国庆节等重大节日都是开展乡土历史教学的好时机。结合宝安是广东较早建立党组织的地区之一,在每年的七一建党节前后、在学生入团前后,笔者抓住时机,充分利用此乡土资源开展历史教学。中共宝安县第一次代表大会纪念馆就坐落于燕罗街道燕川社区素白陈公祠内。这次会议是大革命时期,深圳宝安地区中共党组织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召开的党代会,在深圳党史上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每年的建党节前后,笔者都会开展宝安“一大”乡土历史教学,以参观学习的方式,带领学生到宝安“一大”纪念馆,感受革命先辈的爱国情怀,并结合手抄报、课前3分钟演讲比赛、每天践行革命精神一小事等多种形式将革命先辈的不怕吃苦、不怕牺牲的精神落实到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

二、结合乡土历史资源、落实家国情怀素养的意义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融入乡土历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素质教育的落实,都要求历史教学不能培养“死读书”和“读死书”的中学生,而是要培养心怀天下、爱国爱家、具有强烈民族责任感的新时代中学生。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融入乡土历史,可以让历史生动起来,让学生的情感有物可发、有处可发。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融入乡土历史,是学生发展的需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历史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从原来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大有裨益。乡土历史大多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更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有助于学生体会学习历史的作用和乐趣,让学生理解教材中的知识,并能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教师应从学生和宝安的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和宝安源远流长的深厚人文历史和革命历史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从细节处入手,让历史课堂活起来,让历史照进现实。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融入乡土历史,是落实家国情怀素养培养的需要。家国情怀包含对国家和家乡的归属感、认可感与责任感。对国家和家乡的归属感是通过对国家的认可感和责任感来实现的。一个人只有对自己的国家和家乡持有高度的认可,并对之有高度的责任感,才会真正从内心深处找到归属。对国家的认可,就是要认可中国的发展历史和发展方向,认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同时关注中国发展实际,将个人命运与国家未来结合起来,形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意识。

结 语

总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融入乡土历史,符合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有利于历史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意识和探究精神,让学生关心身边的人和事,进而关心家庭、社会和国家,富有责任感,将中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培养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茹靓靓(1982.5—),女,河南新乡人,硕士研究生,中学一级教师,曾获区级“初中教学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初中历史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历史探究能力, 促进课堂自主学习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中国现代通俗文学的抗战叙述和家国情怀
王文杰的家国正剧